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意见指出,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  相似文献   

2.
张玉胜 《生活教育》2014,(21):15-16
教育部公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画出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与年初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相比,涉及教学科研、兼职兼薪、招考推优、生活作风等方面内容的师德禁行“红七条”,确是对高校师德建设很有针对性。不过,“红七条”能否真正发挥令行禁止的“紧箍咒”效应,尚有待观察。而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光明 《生活教育》2014,(21):10-11
正自教育部10月9日正式公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后,其首次为高校教师划定的禁行行为"红七条"便迅速引发热议。这也是自去年9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今年7月划定教师禁礼"6条红线"之后,教育部针对师德走样现象的又一次亮剑。可尴尬的是,就在"红七条"话音未落之际,四川美术学院10月11日便被曝出退休副教授王小箭在校外餐厅骚扰女学生。尽管川美随后即表示将取消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师德问题争论不断。师德建设要求教师自律自强,既要做好学术学问,又要在道德上树立标杆。2014年教育部首次针对高校教师划出被称为“红七条”的师德禁行行为,高校师德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师德的建设既需要体制上的约束,又需要教师自身加强修养。文章着重于探讨当下教师加强自身价值观建设、为人师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袁本文(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能只做简单传授知识的工具,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做人处事。可叹的是:个别教师面对社会上的诱惑,缺乏免疫力,成为传播负能量的代表,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教师的客观评价。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红七条",对高校师德划出了明确的禁止线。这既是对近年来极少数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否定与回应,也体现了从根本上防止上述行为出现的决心。由此,我们应该给教育部点赞。但是,我们还应该对师德建设的长期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师另类事件突起,社会逐渐开始注意高校教师这个群体,教育部由此划出了"红七条"。而独立学院高校教师师德亦值得关注,通过规范评价标准、评价主体、惩罚方式,有助于独立学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陕西教育》2014,(10):30-32
10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针对高校教师具有譬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奈”:1.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2.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3.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职业伦理规范之必要,体现于对高校教师普遍行为的制约,对高校教师个体行为的约束,对高校教师专业实践提供伦理支撑。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高校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的目标是培养"有德之师"。高校教师职业伦理规范是植根于教师专业伦理领域的,体现师德这种教师内在的精神价值追求,是从"全人"的角度赋予教师职业更深厚的道德内涵,以"是否是有德之人"的价值标准来判断教师的专业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前,频频出现的高校教师"失德"现象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部分高校教师的"失德"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形象。文章对高校教师"失德"现象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提升高校教师师德的建议:帮助教师建立师德信仰,以对职业道德持敬畏心态;提升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自我监管;鼓励大学生独立参与监督高校教师;制定自上而下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必要的补益。  相似文献   

10.
黄笑仙 《广西教育》2014,(27):30-32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的现状,分析高校教师师德滑坡的原因,提出要扭转高校教师师德滑坡,应重视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大新入职教师培训力度,安排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构建合理的师德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1.
郝颖 《教育与职业》2012,(29):67-68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部分教师的师德存在职业意识淡薄、职业态度不端、职业品质欠佳等问题。高校青年教师应积极构建对国家、教育事业、学生、他人、自己等多个维度的师德责任意识,明确"以国为本""以人为本""以职为本"是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统计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现状,找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高师德水平,文章构建了高校院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CS学院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实证研究,测度了高校教师师德的综合水平。结果表明:目前高校教师师德总体水平较差,在职业理想、职业职责与职责态度等方面的现状均不容乐观。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师德培训与指导、完善师德考评、培养教师的服务与创新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评价,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问卷调研法,筛选出8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量化指标,并依据此8项指标,对江苏省4所高校29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行为事件访谈,测量职业道德自律评价的6大结构要素,即职业品德素养、职业评聘标准、社会舆论监督、师德规范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影响,根据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和数列排序,确定优先顺序,确立了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结构要素先后排序为:职业品德素养、职业评聘标准、社会舆论监督、师德规范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影响.按此优先顺序,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体系,实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质量体系PDCA循环.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师德为先《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论的第一条就是"师德为先",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传统,教师是社会文化道德的维系者,所谓"师之所以存,道之所以存"。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对职业道德的强调上,更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师范作用。(一)热爱教育事业孔子成为万世师表,流传千古,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第一条将"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作为《办法》的宗旨,同时也强调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这一重要价值,在内容上也重点围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规定,从而保证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教师管理行为以及违反师德行为处理的公平、公正,使保护教师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一、具体界定师德禁行性行为与相应的处分方式,促进管理行为的有法可依教师行为规范应该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是否有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有"好教师的新标准、"四个统一"的新要求以及《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高校师德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实践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开展高校师德评价。当前的高校师德评价存在着高层重视与基层无奈的困境,文件重视与操作乏力的反差,"师德一票否决"遭遇困厄。要破解新时代高校师德评价的实践困局,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确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细化全面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校本化评价标准,并增强其权威性;完善"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融合的师德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坚守职业道德是当好教师的基本要求.而高校党员教师集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和人民教师的职业身份于一体,不仅要扮演好 "教师"职业角色,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共产党员"这一政治角色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做高校师德建设的表率.  相似文献   

18.
武威 《河南教育》2017,(4):48-49
教育兴衰,关键在教师;教师好坏,关键在师德。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砥砺崇高师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是摆在每位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在广大教师中形成讲师德的氛围,努力筑牢"四有"好教师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生师比提高过快,青年教师占比逐年上升,教师负担过重,师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缺乏关爱等。鉴于此,针对当前地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寻求一条适用于现阶段地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可行之路,以期为高校师德建设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罗光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4):102-106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师德建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核心即人格魅力着手,立足于学生和教师两个互为相长的主体,着重理解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及构成,深入分析了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价值影响、教师人格的现实困境和影响因素。特别强调教师发挥自身人格塑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提升人格魅力。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树立崇远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外塑端庄的行为模式和自我形象,真切关爱信任学生、增进师生关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积极参与德育实践、强化内心感悟等七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途径和回归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