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及其考查评价而言,在“双语”试题设计的方法中,运用历史知识正确理解英语材料的设计可能最为合理,也是不可能用“题海战术”应对的。以下试题就是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阅读下列神话故事,回答问题。The heroes chose a captain from among them-selves.They first called for Heracles because he was thestrongest and the biggest one.But Heracles refused,andcalled for Jason because he was the wisest of them all.So Jason was chosen as captain.They vowed before the  相似文献   

2.
集合与简易逻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们成为每年各地数学高考的必考热点.为了凸显“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试题常以它们为载体,以实现考查“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而从“送分题”到“创新题”,无不贯穿着以思维能力(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考查.因此,遵照牛顿说的“实例比起说教来更容易使人学到本事”,我们用一些例题(主要是高考题)说明集合与简易逻辑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立体几何历来是高考改革的一块试验田.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独具匠心的立体几何创新试题层出不穷,常令人目不暇接,望“题”赞叹.那么高考创新试题是从何处、用什么方法进行创新设计的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住宅建设的简要历史回顾,剖析了现有旧住宅所引发的传统住宅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从而阐述了提出“双透视”设计思想的种种理由.  相似文献   

5.
所谓组合法,是指通过不同原理、不同技术、不同方法、不同现象等相结合,产生创造性成果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试题中,把同一原理(定理、公式、推导关系式)中相关的各个物理量直接揉合在某一物理设计中,这就是“创造组合法”试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历史试题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出现了图像类试题、地图类试题、统计图表类试题等,作为历史教师,设计试题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但是,依靠Word只能设计传统的文字类试题和简单的表格类试题。对于历史统计图表类试题则难以制作。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尝试,笔者感觉使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既简单快捷,又直观形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下面以三道试题的设计为例,作一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近10多年来,我国教育界为了提高考试命题的效度,较普遍地采用“命题双向细目表”去进行命题设计。单纯采用“双向细目表”去设计试题,还未足以解决试题的效度问题。首先,“双向细目表”中考试内容一般只反映教科书的知识点,而仅以知识点作为内容,我们认为是不全面的。因为它不能代表全部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说,学科考试内容应代表或反映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然而,根据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科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科书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拙作《“做中学”探究活动设计两例》在《广东教育》2002年第10期发表后,得到一些生物学科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反馈意见,主要是希望谈谈设计的方法和继续提供一些适合新课程的探究活动教学资源。承蒙同行的鼓励,故续写此文。一、“做中学”的含义与设计方法“做中学”就是让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工作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现,而学生获得的不一定是科学上的真正发现,而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乃至对待生活的方式与态度。其目标是:让学生在观察、提问、动手实验、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材料、新情境”能解决不同历史教材之间的差异,适应不同版本教材试题设计的需要,“新材料、新情境”材料题成为近几年高考历史命题者的宠儿。试题使用各种版本教材均未出现过的新材料,创设出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以有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历史课改进程中的标志性题型。  相似文献   

10.
在近几年高考及模拟试题中,出现了许多与“数”有关的新概念试题。它形式多样、背景客观、切近学生实际,所考察的知识又非常丰富,洋溢着浓厚“能力立意”色彩,是选拔人才的好题型。下面介绍与“数”有关新概念试题的题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的高考历史试题(含各种历史单科试题和综合科目测试卷中的历史题目),主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此外,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授权,上海市有关机构亦命制供本地高考使用的历史试题。为叙述方便,前者统称高考历史“全国试题”,后者称为高考历史“上海试题”。全国试题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中关键是“任务”的设计,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徐若翰 《理科考试研究》2004,11(7):23-24,30
我们只可能用过去的试题做复习例题,而每年中考都涌现一批新颖试题,其中有的难以入手,有的容易顾此失彼,有的诱人落入“陷阱”,不免使同学感到棘手.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语料库的发展历史,然后从课堂应用老师有一个引导的作用,从而了解和运用语料库分析语言点。英语初学者在英语练习中经常会混淆连词“because”和介词“because of”的用法,本文以检索这两个词为例,借助《中学英语教育语料库》,主要从英语课堂的语料分析论述了它们的区别,并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  相似文献   

15.
标志设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包括“形式的创造”与“意念的创造”两个方面。通过分析具体标志设计实例,扼要地阐述了标志设计中“形式的创造”与“意念的创造”完美结合的表现方法:直接表现法与间接表现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中的“研究性学习”立意题,无论是题型还是广度都体现了较高的要求,题目的选材既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像一个研究型小课题,试题的设计别出心裁,展示了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体现了较高的目标要求,能够考查较多的知识点和相应的化学方法,下面以2003年中考题为例,对此类试题作一归纳,供同学们复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2008年2月上半月刊“命题研究”栏目,刊载了聂幼犁教授的文章《“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聂教授对2007年上海市初三历史一道简释与问答题进行分析评价后,对其进行了另行设计,除适合初三测试的正式稿外,又将其改造成高三测试题,其中方案一“在保持原来考查目标的前提下,提高了试题的‘门槛’、加大了难度的阶梯和提升了整体难度”,方案二又另辟角度以邮票反映的政治倾向和国际关系理念为核心进行了设问,这样,在对邮票有效信息的不断深入挖掘中,又“开发了汲取信息的深度和利用信息的综合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各种版本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用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等,必然成为各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均要编写的教学内容和中考热点试题之一。在拜读多种版本教科书、练习册和各地中考有关滑动变阻器试题的“参考答案”后,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滑动变阻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笔者发现,有些试题“现场味”浓厚,有的题材选自考试现场,有的内容来源于课外,需要学生即学即用,有的则促使学生作现场测试。这些试题设计巧妙,新颖别致,促人思考,颇具魅力,我们不妨将其称为“现场性试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撷取部分“现场性试题”并加以简析,与广大同仁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20.
张北春 《物理教师》2006,27(11):26-27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不应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方法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研究性学习的试题就是要求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现结合2006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归类例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