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羌族自古以来都以石砌技术精湛而闻名遐迩,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石砌碉房和碉楼。它不仅是羌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抗震性能使它成为羌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羌人对宗教信仰的表述在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深入探析了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宗教文化内涵,解读了羌人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守护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提出了把发展羌区旅游业和羌族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既有利于提高羌族地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羌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四川各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羌族传统节日文化在羌区幼儿园课程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也成为羌族地区幼儿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对此,本文从创设良好的节日文化环境、感知羌族文化、参加羌族社区(村寨)、家庭节日活动等方面对羌区幼儿园开展羌族节日文化活动的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教育日益重要、羌文化亟待抢救式保护的趋势下,羌族地区仍然存在羌文化课程开发力度不够、羌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在价值未得以实现,羌族地区羌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数量不足、深度不够、缺乏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应通过拓展羌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丰富课程结构、重视潜在课程、关注教师等措施,促进羌族地区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羌族传统节日瓦尔俄足节在5.12地震后第一次由官方主办,显示出独特的意义。本文从文化展演的角度切入,将瓦尔俄足节视为一个文本,分析其如何进行文化展演,其语境是震后以及"非遗热"影响下对羌文化的大力宣传与保护,其意义在于彰显了典型羌文化,凝聚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5.
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历史文献对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对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价值意义开展研究,从而拟拓宽历史文献学的范畴与概念,为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在传承与保护本民族历史文化上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6.
释比是羌族宗教祭司,是羌文化的传承者。释比文化是指由释比参与推动的社会生产、经济活动、精神生活、文化艺术、行为习俗乃至人生礼仪等所表现出的文化现象,是羌族宗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文化象征符号视域下,羌族释比文化可持续性保护研究是针对羌族保持自身文化传统,传递文化发展动力,展示民族精神风范而展开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此进行研究,有利于唤起羌族人民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意识,积极投身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艰巨事业。  相似文献   

7.
羊子以羌族后裔的身份言说羌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汶川羌》书写羌族历史,传承羌族文化,关注羌族的心灵史。羊子以个人的方式进入羌民族的心灵,思考现代文明与羌民族生存的关系,思考时代之波与羌民族生命的关系。羌的生存环境、生活画卷与生存状态,羌的心灵与性格,羌的信仰与习俗构成羌的文化世界。由此《汶川羌》成为羌族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内核,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目前,羌语处于濒危状态,严重影响着羌族文化的传承和羌人的民族认同.要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羌语,除了出台相关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提供足够资金,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之外,还应该采取如下教育措施:不断增强羌族民众的民族语言自信;大力加强羌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着力培养和培训羌语的师资;高度重视羌语的家庭传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  相似文献   

9.
羌族民间信仰是存在于羌族社会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形态,在羌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羌人信仰习为的文化表征与羌人民族情怀的精神体现。对于羌族民间信仰的研究由来已久,当前从概念澄清入手,立足羌族本土实际,则是我们展开羌族民间信仰研究的本质需要。为推动研究的有效进行和深入发展,思考从搭建平台、队伍建设、成果推广等方面来保障和促进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切实服务于羌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则是新时代羌族文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0.
地震带上的羌族与震后羌文化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应对多发的灾难。羌族培养和造就了坚思不拔的民族性格,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和智慧,这是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底气和力量之所在,也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鏊。要认真研究羌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充分认识羌文化与地震灾害等自然环境的关系,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在孕育羌族文化的土地上重建羌文化;坚持自主、自助的原则,依靠创造羌文化的主体重建羌文化;坚持保护、创新的原则,在活态传承羌族文化中发展羌文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恢复重建与建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羌民族永续发展的秀芙家园,把祖先积攒下来的文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羌族民间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羌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民间舞蹈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12.
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民族文化里,藏羌文化是基础,外来文化是养分,这些充沛的养分,使得大树枝繁叶茂,反过来增强了藏羌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认真考察总结藏羌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藏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身绝非封闭自身、与外族隔绝所致,而应该归功于藏羌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再造力。“窥中原文脉,纳百川精华”无疑是对藏羌文化心态和文化传统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羌族长期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羌族神话传说故事只能依靠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单一方式进行流传和传承。羌族神话传说蕴含着羌族人们共同的情感认知和精神需求,反映了羌族人民潜意识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理念,以羌族神话故事为切入点,探求羌族口传文化的传承价值与机制,不仅有利于人们对羌族神话传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功能和教育价值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传承羌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羌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江口和石阡两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羌族人民创造了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特点鲜明的羌族服饰。这些羌族服饰体现了贵州羌族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5.
羌族民间艺术是随着羌族社会不断发展而继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传统工艺美术——挑花刺绣,是独具羌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云云鞋”又是羌族挑绣绣品中极具艺术价值的一部分,其上绣的纹样色彩风格独具。文章试从羌族艺术与羌民族历史沿革、信仰崇拜、民间风物神话传说等密切关系,对羌绣“云云鞋”的纹样色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羌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上。羌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作为许多民族的前身,其服装造型、纹样、色彩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来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些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目前羌族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几个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形态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其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以及历史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史的线索,勾勒出了反映羌族生活的电影两部,从《羌笛颂》(1960)到《尔玛的婚礼》(2007)所处的社会语境,指出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抒写实际上是从属于意识形态的要求,完成了从"阶级话语"到"经济话语"的转变,从而突出了《尔玛的婚礼》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
古老的羌族人民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翻译作为媒介是认识和理解羌族文化的重要桥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从词汇的互相融合方面,从对现有羌族民间文学作品了解的需要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译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关于巴人的起源,有学者提出巴人源于古羌人的观点,该文作者针对此观点的相关论据,从巴人始祖太嗥伏羲氏、板檐蛮与羌人、廪君蛮与羌人、父子连名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巴人源于古羌人的观点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20.
掀开羌族《释比史诗》神秘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传承全靠释比,由释比一代代口传心授下来。释比说唱的内容就是一部部羌民族历史发展的史诗。由于误解与偏见,羌族史诗一直未能展示其容貌。笔者通过大量事实来佐证羌族《释比史诗》的客观存在,给羌族《释比史诗》一个公正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