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5):194-195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注“空巢”老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老年教育》2006,(8):26-26
“空巢”老人,指那些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身边又没有人照顾的老年夫妻或独居老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家庭空巢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便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当前,精准脱贫目标虽已完成,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逐渐加快,农村空巢老年人日益增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以当前脱贫攻坚成果为契机,结合我国农村养老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来探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发现其在养老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拓展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农村养老公共服务和鼓励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等针对性的措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失能老人数量的逐年递增,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福利体系提出了挑战: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经济贫困与福利不足使得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更加凸显。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失能老年人社会照护制度、模式等的研究,剖析当前农村失能老年人的福利困境,为完善农村失能老年人社会照护体系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5.
《老年教育》2015,(3):19
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套餐式服务,就像在养老院一样,最后还由政府来埋单——这样一种居家养老新模式,日前在吉林省一经试点就广受欢迎。对空巢、独居、失能等生活困难的老人,吉林松原市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由松原市家政服务协会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服务项目涵盖了助餐、助医等六大类,并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分别提供每人每月10小时—30小时的养老服务,政府按每小时17元的标准支  相似文献   

6.
家庭如同生物一样也有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是从男女双方结婚开始,经历生育、核心家庭阶段、“空巢”家庭阶段到夫妻双方死亡结束。“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家庭中只剩下父辈一代人独自生活,就像小鸟长大后展翅高飞,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鸟一样。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夫妇两人的家庭户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作为“空巢”家庭户。一、农村“空巢”家庭的类型及产生原因“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及价值观念变化的结果。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和空巢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快速退化。武陵山片区农村失能老人经济上极度贫困,长期照护问题更为严重。面对庞大的武陵山片区农村失能老人群体,单纯依靠家庭、政府、市场都无法满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需将传统的家庭照护、社区照护与机构照护有机结合,创建社区居家照护模式,培育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供给主体,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有力补充与更新,能很好地解决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失能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本研究以河南省为例,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南省老年人口失能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老年人口失能率在地区、性别、年龄、城乡方面均存在差异,且老年人失能规模及失能率的差异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麦敏怡 《中学科技》2012,(10):37-37
我看到一些新闻调查,我们国家已经面临老龄化的问题,加上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或者子女因工作等原因离家,许多老年人不得不空巢独居。老人独居时生活不便,需要人护理,因而智能家居系统应运而生。但是我查资料发现,这些系统功能复杂,操作繁琐,而且非常昂贵。所以我就想针对老年人腿脚不便、记忆力和听力较弱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独居老人需求的家居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10.
空巢老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据全国老龄办统计,目前我国有近三分之二的老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他们与子女长期分离,一旦身患疾病或发生意外,很难获得及时救助,甚至导致悲剧。避免悲剧,可以把老人从家里请出来,请到养老院或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中。尤其是那些失能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家庭结构和功能分化以及社会流动的增加,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老年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老年空巢家庭的出现对空巢老人及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产生、特征和影响的分析,旨在探讨其对我国社会保障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对我国社会保障提出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家庭结构和功能分化以及社会流动的增加,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老年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老年空巢家庭的出现对空巢老人及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产生、特征和影响的分析,旨在探讨其对我国社会保障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失能、半失能老人逐年增多,高龄人口患病率高,发病时间长,引发了社会对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广泛关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了新的价值导向和战略支撑。作为衡量老年人养老质量的重要表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引入嵌入性理论,基于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优化发展路径,促进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国不断进入社会老龄化,需要为一些行动不便或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服务,以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老年人已成为长期照护的主要对象。本文研究了发达国家利用不同筹资模式应对老龄化社会服务需求,从中借鉴以发展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满足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所见到的美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幼儿教育美国的幼儿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传统的独立自由发展精神。关于家庭教育据美国人口普查局资料统计,70年代一夫一妻型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0%,到90年代,下降到26%。而同居型家庭、同性恋型家庭、单亲型家庭、独居型家庭、老年组合型家庭则逐年增加。当前美国单亲家庭和个人独居型家庭已占到全部家庭的30%。无疑,这么多的不完整家庭对婴幼儿的教育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不过,美国女性大多能按照传统习惯,注  相似文献   

16.
姜燕 《老年教育》2007,(3):28-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断延长,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其中空巢老人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叠加出现,监护权缺失的高龄孤寡、失能失智等困境老人的增多,需要政府和社会机构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借鉴美国的特殊需要信托,日本的意定监护契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安养信托等监护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失能失智老人的政府强制信托和孤寡失独老人的意定监护信托。政府履行监护职责,社会承担监护责任,加强人身照护和财产信托管理,提升社会养老供给能力,推进我国老年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弱化了以子女同住为特点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农村空巢老人难以达成对传统老年生活“儿孙满堂,四世同堂”的美好期待,加剧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出现。然而,目前学界就代际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而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还面临着社会资源不足和代际支持不足的双重困境,更需要被关注。对此,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对子女代际支持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实证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后者影响作用更大。然而,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与生活照料支持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健康状况后仍旧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阶段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压力,我国确立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新目标。在保障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因此,关注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其思想状况展开调研,为加强和改进离退休服务和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档案数据库查询、电话及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随机调查统计湖州市吴兴区2个社区的老年人群(60岁以上)疾病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及对医护需求和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结果发现,351名老年人群疾病谱前四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病(42.17%)、高脂血症(33.33%)、糖尿病及其并发症(30.20%)、心脏病(25.07%);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占29.91%,失能主要病因有高血压病(93.33%)、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眼/视网膜病、足病及肾病等)(75.24%)、心脏病(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60.95%)、高脂血病(44.76%)、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颈腰椎病)及骨折(20.00%)等,且重度失能老人占总失能老人的15.24%;一般慢性病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护理、保健指导的需求度分别为87.32%、76.57%,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为83.52%;失能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的需求度分别为33.39%、98.75%及15.68%,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仅为14.84%.可见,构建重点面向社区老人的基层卫生分级服务策略,积极尝试建立多部门、多团体协同运作的系统化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或将成为我国未来提高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益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