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Ami  行云 《网球天地》2014,(6):17-19
作为网球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法国在网球的版图上有着足够的地位。然而进入公开赛时代之后,他们出现的大满贯冠军、网球巨星远不如澳大利亚、美国这些后起之秀。不过,即便没有大量涌现大满贯冠军,法国网球一直没出现大面积的人才断档,这与他们的网球硬件设施普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直接推动了他们的青少年网球发展。  相似文献   

2.
尹伊琳 《网球》2011,(7):39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国选手李娜两盘完胜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成为中国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创造了中国网球的新历史。作为李娜的球拍赞助商,BABOLAT(法国·百保力)中国总代理——广州宝力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锦盛先生第一时间接受了我的专访。  相似文献   

3.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国选手李娜两盘完胜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成为中国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创造了中国网球的新历史。作为李娜的球拍赞助商,BABOLAT(法国·百保力)中国总代理——广州宝力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锦盛先生第一时间接受了我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胡力涛 《网球》2011,(4):138-138
都说网球不止大满贯,但对那些已经在网坛历史上占据了各自位置的顶尖球员而言,毫无疑问,只有大满贯的锦标才能提高他们的历史坐标,日常巡回赛的价值只不过是为了保持竞技状态以及为大满贯热身而存在。  相似文献   

5.
在属于网球的2022年,52网球达人将和你在精心设计的九宫格中分享关于生活和网球的点点滴滴。历史/纪录大坂直美是进入千禧年以来,第一位在背靠背大满贯赛事中赢得两座大满贯冠军奖杯的女球员。上一位获得该项荣誉的是美国人卡普里亚蒂。  相似文献   

6.
Teresa  陈功 《网球》2012,(5):70-71
陈述,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网球裁判,第一位执法网球大满贯赛事的中国裁判员,中国第一位网球国际铜牌主裁、金牌裁判长。从1992年考上国家级网球裁判之后,陈述每一次前进都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之初.我开始尝试解说网球比赛.从最初着手的小规模赛事.到200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直至有幸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期间亲眼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冠军的产生,近10年的网球解说经历,让我对这一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网球记者,哪里有网球新闻,我们都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好比这次李娜梦圆大满贯,我们的几路记者在伦敦、巴黎、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四处“打枪”,寻找采访之机。而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个有网球场的中国城市我们都走了个遍。  相似文献   

9.
深泽 《网球天地》2008,(2):86-86
讲故事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3个概念——大满贯、全满贯和金满贯。大满贯原本指的是职业网球赛中级别最高的4项赛事,分别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选手获得这4项赛事中任一项的冠军,就叫获得了一个大满贯头衔。一个选手如果获得了全部4项大满贯赛事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已经正式落下了帷幕。在连续14个比赛日中,收获惊喜最多的未免就是中国球迷。李娜历史性的杀入了大满贯单打决赛,书写了属于自己和中国网坛的历史;彭帅实现了个人突破闯入单打第三轮,2011年的表现值得期待;然而在金花大放异彩的同时,小花们却迟迟难以飞跃,着实让人感到着急;至于双打方面,中国选手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气焰。本届澳网是中国网坛值得铭记的一项比赛。李娜历史性杀入大满贯决赛,打破了大满贯134年历史没有亚洲人闯入决赛的尴尬,缔造了个人的辉煌时刻,书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成为了亚洲体坛的骄傲!在本届澳网比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成熟的李娜,看到了中国金花更凶狠而又准确的进攻,看到了她放松的心态,也看到了李娜可能会更辉煌的未来。澳网过后李娜的世界排名到了第7位,  相似文献   

11.
见证历史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1,(3):123-123
每个把网球当做事业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2011年1月27号。这一天,中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打进大满贯单打决赛的选手,这是中国乃至全亚洲的骄傲!这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份不可思议的狂喜是由29岁的李娜从澳网赛场带给我们的。网球在中国的命运曲折多舛。这项现今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在中国经历着几经沉浮的历练,多少代网球工作者用梦想、信念和行动支持着这项运动的发展,也许冥冥之中他们等待的就是这样一天,中国能真正在网球的世界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中网江湖     
邱晓弋 《新体育》2013,(7):78-81
在网球国内有一个共识一一全运会与大满贯、奥运会是不同的概念,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同,很多在大满贯赛事中无望取得佳绩的选手会更认真备战,也由于相生相克,中国网球格局与球迷们所见所想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网球》2010,(3)
两名中国选手出现在澳网的半决赛,一线金花也将再增加一名,谁都没有想到中国网球新赛季的开局会这样大红大紫,郑洁和李娜像腾空而起的双响炮炸开了我们关于网球的所有想像,也让我们对于大满贯的单打,突然就有了一种新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4.
《网球》2008,(1):53-53
在世界网坛,国际网球职业巡回赛是球员向大满贯赛事进军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阶梯。国际网坛的众多网球好手,如国际网球巨星辛吉斯、中国国家女队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球员李婷和孙甜甜,当年都是通过参加这项赛事获得宝贵的积分,进入奥运会和大满贯赛事,从而问鼎世界冠军宝座的。鸿星尔克国际女子网球系列赛由中国网球协会主办,是国际网联女子职业网球巡回赛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育和挖掘中国未来网球明星的摇篮,是培养网坛杀手的磨练之地。  相似文献   

15.
邱友益 《网球》2013,(4):60-61
2008年,WTA亚太区总部落户北京,这是美国总部(佛罗里达)和欧洲区总部(伦敦)之后,WTA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全球性机构。5年后回过头去看,WTA的官员们一定为当年这个正确的决定感到无比骄傲。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说:“当时,WTA已经看到了中国网球市场的广阔前景,但绝对没有想到中国网球会在后面几年发展如此迅猛。”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网球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网球热潮,2010年李娜、郑洁同时闯入大满贯四强上演双响炮,2011年李娜在墨尔本成为亚洲闯入大满贯决赛第一人,之后在罗兰‘加洛斯历史性举起大满贯奖杯,2013年澳网李娜再夺大满贯亚军。  相似文献   

16.
邱友益 《网球》2013,(3):78-81
2013年澳网,既是吴迪运动生涯的重要节点,也成为中国男网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68年网球公开赛时代以来,中国男子球员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了大满贯正选的签表中。  相似文献   

17.
曹晓磊 《网球天地》2023,(10):106-109
<正>网球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四大满贯赛事发展至今都有着超过100年的历史,每项经典的网球赛事都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思想,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品牌。中国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中网)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体育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承办的赛事,由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运营。这是亚洲唯一一个以国家命名的综合性网球赛事。  相似文献   

18.
两名中国选手出现在澳网的半决赛,一线金花也将再增加一名,谁都没有想到中国网球新赛季的开局会这样大红大紫,郑洁和李娜像腾空而起的双响炮炸开了我们关于网球的所有想像,也让我们对于大满贯的单打,突然就有了一种新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9.
《网球天地》2012,(1):4-4
2011年的中国网球.在李娜法网夺冠的高潮中经历了最为昂扬的时刻.问鼎四大满贯单打桂冠.无疑是中国网球发展历史中重要的里程碑。大满贯是中国几代网球人的梦想.而中国乃至亚洲人第一次真正站在这个世界主流职业体育项目的核心地域,李娜的成功所引起的关注是空前的。更具重要意义的是.中国网球所迈出的探索的一步对于整个中国体育界未来的改革创新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体育》2009,(7):1-1
安踏签约扬科维奇强势进军网球领域 在2009年第一项WTA大满贯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期间,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安踏宣布和网球选手伊莲娜·扬科维奇(Jelena Jankovic)签约,携手开拓女子网球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