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芜 《钓鱼》2009,(24)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2.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5,(8):22-22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  相似文献   

4.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5.
任志新 《钓鱼》2006,(9):13-14
凡喜欢参加竞技垂钓的钓友大都拥有许多浮标,本人虽极少参加比赛,但是同样喜爱浮标。尽管休闲野钓时经常使用的没有几支,但浮标情结却永远陪伴着钓鱼一生。我拥有的浮标一大把,但标型只有三种:碳脚的硬尾、中空长身的用于钓底、钓离底;碳脚软尾用于钓鲫及小杂鱼混杂的场合;竹脚短身长硬尾则用于钓浮,主攻对象鱼是翘嘴鲌鱼和白鲦。竹脚标重心偏下,翻身早,容易捕捉下沉过程中出现的鱼讯。钓鱼文章介绍的经验和自己几年来钓浮的实践的确是这样的情况。但此款标型能否用于钓底呢?与常规使用的瘦长身的硬尾标和软尾标相比,鱼讯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浮标的套和号套,有大套和小套之分,大套是指同一注册商标中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多支浮标的总称。如“钓鱼郎”商标下的“醉仙”包含3个款式,共22支浮标就称为大套。竞技钓手既要打浮又要钓底,还要在经常走水的大水面环境中钓混…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13
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已近极限。打浮、拉饵钓离底,线组行程短,两钩到位早,6~7秒钟上一尾鱼。于是以诱鱼为前提把鱼装到"管子"里,鱼多了,诱到位了就改搓为拉。可是钓着钓着鱼散了,口乱了少了,就再开始搓饵,以守代攻。不过二度诱鱼很难如愿,钓位不同,  相似文献   

8.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4,(13):33-33
用悬坠钓组钓鱼,总是先上小鱼,而且没有办法驱赶它。有人说是钓饵雾化引起的,用硬饵、大饵钓迟钝,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归罪于浮标。说细标尖的浮标过于敏感,改用粗标尖浮标可以把小信号过滤掉。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11,(5):20-21
以快为特色的竞技钓鱼并不是以快制快一种方式。例如拉饵钓一标深先得有密度保证,以雾化和加快抛钩频率将鱼提起来并圈定在合理的范围里,如果不能将鱼集中,快就是无本之木。由于当初媒体以局外人视角报道拉饵钓一标深,强调的是放弃猾口钓生口,而没有将猾口、轻口和乱层鱼的咬钩区别开来,以至于许多人将拉饵钓一标深视为鱼离底后的必然钓法。  相似文献   

11.
钓鱼五问     
贺建成 《钓鱼》2006,(18):30-30
一问“新老”在老塘钓鱼与在新塘钓鱼的钓法及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塘年代久远,长期沉积的淤泥较深,布窝必须布大窝、厚窝,才能突出淤泥,凸现窝点。钓饵必须悬浮在淤泥之上。要防止坠饵沉入泥底,失去目标,鱼难觅食。新塘淤泥浅,底子硬,好布窝,可钓硬饵,重饵。不受拘束。常言道:“  相似文献   

12.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13.
严实 《钓鱼》2010,(12):12-13
5、大与小 凑口型 在钓鱼比赛统一为“台钓”之后,钓鱼人对钓组的认识是:悬坠攻小鱼,钓得快;“传统”守大鱼,钓得慢。其实钓大鱼与钓小鱼不完全是由钓组决定的,还与钓饵的形状、大小和鱼的口型有关。例如坠钩沉底钓鳊鱼,即使是尾重小于50克,张口不足0.5厘米的小鳊鱼也能吞下黄豆大的钓饵。钓鲫鱼用搓饵,但区别鱼的大小,小钩搓球形或长卵形饵,鱼吸入顺利,如果钓组迟钝,  相似文献   

14.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15.
宿含雨 《钓鱼》2010,(19):24-25
“台钓”两多:家当多、变化多。遮阳伞、钓箱、竿包、鱼护、支架、抄网一摆开来就懒得收拾了,所以一旦选定钓位,不管有鱼无鱼、从早到晚,就是“死位”也认了。也正因为如此,没鱼咬钩就鼓捣着钓饵、线组、浮标,搓饵无口改拉饵,腥饵不吃换香饵,钓灵不行变钓钝,自己把自己折腾个没完没了,以至于钓上鱼了是靠的哪一招就说不准了。  相似文献   

16.
拉小米     
张炎冰 《钓鱼》2013,(10):23-23
拉饵的出现是因为钓快鱼,减少手上饵时间,可是它有个缺点——鲫鱼往上跑。本来不管大鲫、小鲫都是沉底咬钩,但钓着钓着小鲫离底了,之后离底越来越高成了钓一标深。拉小米是由拉饵得到启示,由河南钓手在实践中创造,专用于底钓鲫鱼的一项技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共进行了七届,至1999年的前五届比赛都是搓饵钓底,最高时速137尾。2000年,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郭红明 《钓鱼》2008,(1):26-27
(五)浮标的调整 根据野钓鲫鱼使用的鱼钩和鱼饵情况,正常外界条件下,最初开始垂钓时的基本调钓目数在软尾孔雀羽浮标一般可以设定为调4钓2、硬尾巴尔杉浮标可以设定为调5钓2。因为使用搓饵野钓鲫鱼时,1粒饵重一般可以压沉2到3目的软尾或者3到4目的硬尾,因此采用上面的调钓方法,基本可以保证下钩饵落底,上钩饵轻触底,钓组处于接近不灵不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吴芜 《垂钓》2005,5(2):38-40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台钓”,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浮标,以“达摩”孔雀翎浮标,调4钓2,造就了李维新、黄适之、王永贵为代表的一代垂钓大师。然而,拉饵术很快就出现了,擅长击底而在拉饵钓浮上总是跟不上钓技发展节拍的钓手慢慢发现:浮标的破水能力和稳定性其实是可以用标脚来凋整的。  相似文献   

19.
郑巍 《钓鱼》2011,(4):24-25
悬坠钓组的子线长短是由钓法和鱼的泳层决定的。例如搓饵钓底,18~25厘米;搓饵钓行程,30~50厘米;拉饵打浮、钓一标深,6~12厘米。同样钓底,钓跑铅就比搓饵钓底短。  相似文献   

20.
浮漂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16):21-21
日本人的一种钓鱼方法,以线组的自然摆动区别于动态钓法的逗和引,类似钓过程,适用走水但又不是流得太快的水域。在池钓主要是考虑鱼离底了,吃抬头饵,所以都用细而长的子线,目的是延长钓饵自然沉降的时间,使鱼看到自上而下的钓饵。在使用雾化饵之后,边雾化边下落的钓饵对鱼是一种刺激,不过它需要浮标的配合,多用长尖短脚,翻身快、下降慢的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