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证券法价值的三维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独特的价值属性,以主观性和客观性加以衡量,证券法的价值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以相对性与绝对性加以衡量,证券法的价值是自由与秩序的统一;以目的性和手段性加以衡量,证券法的价值是利益衡平与投资利益优位。这种三维的价值属性及其矛盾运动是证券法的固有特点,也是证券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相区别的标志。因此,在研究证券法时不应忽视对证券法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法律价值观,是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认识和思想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分析法律价值观的属性,认为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多元性和共同性、属人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正确认识法律价值观的哲学属性,有助于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法律及法律解释的客观性问题是法治理论大厦建立的根基,但是,学界对客观性的挑战使法治命题岌岌可危,学界的有力回应仍然使其领地不断缩小,并且学界的回应仍然是就事论事,没有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找到一个标准。通过对各种挑战与回应的梳理,从一种后果论的角度来论证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以后果作为衡量法律解释客观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张晟 《考试周刊》2012,(43):20-21
词义的客观性中有主观性的渗透,而词义的主观性又受到客观性的制约。与此同时,在词义界定的视域中,我们必须把词义的客观性质定位为一种"本体"性的存在。用辩证理性的眼光对词义的主客观性和统一关系加以审视,对于把握词义的发展与丰富的深层内涵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创造的用以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语言所指向的事实存在使其具有客观性,而人的意识和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则使其带上主观性。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都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词这个层面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能指的自然属性和所指的事实存在性上,而其主观性表现更加多样,主要包括音位的心理性、能指和所指联系的任意性、对存在认知的差异性、词汇系统对存在组织的民族性等。用这种观点分析语言现象更具宏观性,更符合自然语感,例如可以对专名、单义词和多义词(包括词义如何引申)问题提供一致而简明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关于教育法地位的独立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划分标准的问题,标准不一,结论当然不同。所谓的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指教育法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由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劳动法等众多法律部门组成的法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即教育法是从属于某一个法律部门,还是作为一个独  相似文献   

7.
自从研究经济法理论以来,我先后提出过四种理论观点:"结合论"、"纵横统一说"、"分合论"、"社会基本矛盾论"。它们所处的时期、阶段不同,名称也有异,但主旨思想和理念却一贯始终,30年不变。在东西方经济法产生、形成上如果找不出共同的原因,它就无规律可言,就无法形成统一的经济法科学。现代经济法产生、形成的一般条件有: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发达的(或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即现代市场经济;有组织管理经济职能的现代国家机器;有公法与私法结合的综合系统调整经济的现代法学理论思想和法律体系。经济法理论所主张的划分和确立法律部门的标准有两个: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经济法主张主客观标准统一论。此外,有关法的基本原则、主旨观念、调整功能等,也都可作为进一步划分和确立法律部门的标准。自1986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公布后,经济法界发生了"守纵去横"的倾向,过度强调国家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国家论"成为经济法理论中的最强音。如果没有国家介入经济生活,就没有经济法。但我不同意"国家论"过度强调国家的绝对主导作用,过度漠视企业的基础地位。搞纵横分裂、想让经济法偏安于"纵向"一角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体系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的划分。法律体系又称法的体系、部门法体系,通常是指由一个国家的现行各个法律部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由部门法构成,部门法是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部门法呢,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它是...  相似文献   

9.
语用原则具有辨证性,体现在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多面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语用主体是语用原则的践行者,语用主体具有差异性、变异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语用原则制约语用主体。在学科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何是提出和归纳语用原则的依据,研究语用原则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检验法和层次法等。  相似文献   

10.
简论论述题评分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哈尔滨师范大学张守臣申亚权一、问题的提出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按照评分的客观性来划分,考试题主要有两类,即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论述题就是主观性试题中的重要的题型。论述题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可以用来考察学生的理...  相似文献   

11.
教师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教师创造性能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教师创造性能力缺失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当前对教师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五个统一"入手:转变教育观念与增强教师主体意识的统一;培养创造性教育能力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统一;营造创造性环境与培养教师内在创造性品质的统一;发展个性与培养团队精神的统一;开发智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数额是该罪主要的量刑标准。本文从数额入手 ,通过对现行刑法规定的分析 ,揭示侵犯财产罪中的主观恶性。以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为出发点 ,论证主观恶性在本章具体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及衡量主观恶性的客观标准 ,并试图阐明在仅仅侵犯财产权利的盗窃罪中 ,对犯罪人有死刑的适用 ,已远远超过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是罚过其罪的 ,并力主在该罪中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包含差异的整体。“和谐”的抽象统一并不能表达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社会生活的伦理表达了现实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自由,它构成了人类精神从法(客观)到道德(主观)的内在统一与和谐,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中的“活的善”与现实世界的行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经济法学经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段岁月里,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焦点,有肯定赞同,也有抨击否定,至今也很难说有一个大一统的意见。本文旨在把握经济法能够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实质要件,联合形式要件进行思考,综合地看待经济法和其它部门法的关系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为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认识论层面来看,劳动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它自身所蕴涵的矛盾属性及其辩证统一。首先,劳动具有舍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双重特征,是主体性活动与物质性活动的统一;其次,劳动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双重特征,是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的统一;再次,劳动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双重特征,是劳动系统和劳动过程的统一;最后,劳动具有继承性与创造性的双重特征,是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统一。劳动的这四对矛盾特征及其辩证统一。在不同的维度上展示着劳动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然而逻辑基本规律的现有表述并不科学。史天治提出了广义矛盾律,同时对逻辑基本规律进行了新的表述。新表述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式,二是客观规律,三是思维法则。同一律适用于词和命题,矛盾律和排中律仅适用于矛盾命题,广义矛盾律适用于互斥性命题。表达逻辑基本规律应以客观的语言形式(词和命题)为基础,而不是以主观的思想事物(概念、判断、推理)为基础。论文利用逻辑基本规律解决了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破产法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破产法的定位应既立足现实国情,又具有国际性的私法;而现行破产法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存在着明显的立法错位、缺位现象,严重影响了破产法功能的发挥。立法者应该纠错补缺,制定出定位科学、体系完整的新《破产法》。  相似文献   

18.
主观世界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哲学范畴,但关于这一范畴的哲学界定并不明确。主观世界集中体现为人脑的功能运转,它与客观物质世界、客观精神世界、意识、动物的原意识、主观主义等概念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严格的区分。从性质上看,主观世界具有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整体性与流动性统一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违反医疗中的注意义务”是医疗过失的本质。违反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在刑法理论上分歧较大。英美法系存在着客观说与主客观统一说之分,大陆法系存在着主观说、客观说、折中说之分,而中国刑法学则存在着主观说与主客观统一说之分。通过对医疗过失中违反注意义务标准的比较研究,提出客观注意的主观化标准学说。  相似文献   

20.
人类审美意识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出现、发展的。我国传统文化下审美意识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决定着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不是单纯的主观臆想,是客观存在和主观意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