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分析国内发达地区先行一步实施的小班化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是首先在城市学校、资源优质的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设施和经费最后都会由学生家长承担,一般农村家庭是无“钱“问津的。那么能不能首先在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让小班化教育成为大众化、平民化的教育,让广大农民的子女不多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我市在分析本地教育实际情况后,决定首先在农村中小学推行免费小班化教育。从2006年新学年起,我市所有农村初中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小学起始年级开展小班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小班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它适应了教育面向21世纪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急切需求。实施“小班化教育”,有助于深化小学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符合了当代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敏 《辽宁教育》2005,(5):14-14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所谓的教育公平,是指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纵观目前教育现状,我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我校是在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认真剖析学校的现状之后,于“十五”初期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尝到了甜头——小班化教学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小班化教学使学校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小班化教学使我校学额在大多数学校呈下降的趋势下反而逐年上升。教育机会的公平是所有学生祈盼的。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市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努力发挥这项工作的独特作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小学辐射,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就读,在农村中小学自然形成了30人左右的小班。农村中小学自然小班的出现,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所推行的优质化教育的小班不同的是非有意为之,而是农村教育的一种无奈选择。如何发挥自然班级规模小的优势,实施小班化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实施了小班化教育的改革,出台了不少支持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政策。运用政策科学价值分析的方法,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首先,小班化教育政策的推进需要政府权衡各方利益关系,在公共性和选择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其次,在小班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政府都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取舍,常常在这二者之间摇摆;第三,在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对象上,政策决策者往往迟疑着是"为了少数人"还是"多数人"的纠结。由此看来,坚定决策者进一步推行小班化教育改革,使多数人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接受教育和成才就业的机会,对于构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财政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北京市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公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地实践。  相似文献   

8.
《浙江教育科学》2010,(4):43-45
基于建设人才强国战略对教育的要求,以及现代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纷纷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同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现代化和城市化使得农村人口骤降,迫使农村率先实施小班化教育,由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然后区域内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由于小班化教育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推进模式(或称余姚模式),将成为今后县市级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王红 《语文天地》2011,(22):46-47
近几年,我国不少地区的中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包括师资在内的教育资源,有了较大的富余。社会各界对教育民主化、平等化、精致化充满了期待。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追求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一、小班化教育小班是指较少人数的教学班,是区别于个  相似文献   

10.
韩影 《今日教育》2010,(7):32-33
1997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在部分中小学进行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薄弱学校等有明显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代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蕴涵着现代教育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按照国家、省、市的安排部署,2007年10月浑源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装备工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农村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结构变化,适龄生源不断减少,造成农村教育资源利用率不足,大量教育资源浪费,所以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中体现的是"高公平、多效率"。此文从教育生产效率、教育生活公平和效率与公平的内在一致性来分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三新一亮”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室里破旧不堪的现象彻底消除;大力实施“六有”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卫生设施和生活条件,使农村教育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大大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均等的教育设施条件,有力推动了教育公平的进程。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加大扶贫助学力度,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的救助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当前最主要、最突出地反映在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和教育条件的不均衡两个方面。2005年4月9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教育公平大讨论,来自教育厅机关、厅直属事业单位、省教科院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的16位同志登台发言,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斌泰也亲自参加了讨论。这些同志的发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同时直面客观存在的教育不均衡现象,剖析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探讨推进教育公平的对策。下面摘要发表参加讨论的同志的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实施小班化教育不仅会对教学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涉及了教育公平与效率、教育过程与结果均等、教育均衡化发展等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如何满足要求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国是否已有条件足以大面积推行小班化教育,这是“普九”之后,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实行小班化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有效地解决素质教育中教育平等与效率、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师生情感沟通和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小班化教育”是中国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由于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又由于小学适龄儿童数的下降,“小班化教育”可以为学生发展提供优于“普通大班”的教育条件,使推行素质教育有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王逸君 《教师》2013,(1):47-47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小班化教育体现了这一社会要求,抓住一个“小”,立足一个“化”,把真诚的关爱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留守儿童、特困生、学困生、问题生这些都是学校的特殊儿童。也是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他们在小班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他们在自身道德、文化心理与健康同步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获得了与其他儿童一样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生生之间的均衡发展,提升了办学水平.推进了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班额大、师资紧等问题,我们根据农村的这个实际情况借鉴城市幼儿园小班化教育的做法,对农村幼儿园小班化教育进行了尝试,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形成了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小班化教育的模式,实施至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实行小班化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有效地解决素质教育中教育平等与效率、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师生情感沟通和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09,(16):44-45
一、丘北县教育发展现状 丘北县是少数民族人口占63%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4年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以来,丘北县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均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农村人口比重大,丘北县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教育仍然很薄弱,教育公平难以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学校点分布过散,校均学生少,办学效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