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抱歉"道歉"和"对不起"都表示心中不安,怀有歉意的意思。留学生常常分辨不清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和使用方法,因而往往会混用这三个词语。文章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分析它们在语体选择和语义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2.
"面"字和"脸"字是我们汉语中常用的同义词,但它们在构词规律上却有很大不同,前人对"面"字和"脸"字的分析大多放在它们映射特点及和英语的比较上,或者就是分别分析单个字的特点,很少对"面"字和"脸"字的构词规律进行对比。本文将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分析"面"字和"脸"字的不同构词规律,以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3.
孙瑞 《语文知识》2012,(4):44-46
副词"在"和助词"着"在语法意义上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通之处表现为,它们拥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延续性]。相异之处表现为,它们存在两组对立的语义特征——[+事件判断]/[状态性质];[+存续性]/[+持续性]。副词"在"的语法意义可以界定为"事件处于存续状态中";助词"着"的语法意义可以界定为"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4.
"些"和"点"都是不定量词,它们在作定语使用时,有很多不对称现象。定语位置上的"些"和"点"用作重叠式时是不对称的。当它们用于否定句中以及修饰时间名词时也会出现不对称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都需要进一步去解释。  相似文献   

5.
"何"类反诘语气副词主要出现在反问句中,意义比较抽象,用法比较复杂,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以"何必"与"何苦"为例,它们的语义轻重、在句中的分布,以及句法语义均有异同。以"何尝"与"何曾"为例,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句法位置相同,表达的时间范围基本一致,都可以与"又"搭配;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句中连用的词不同,与"呢"连用时表达的语气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诗学具有共同的本质内涵。中国诗学倡导的"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西方诗学提出的"诗意栖居"和"本真生存",都具有极为深厚的学理内涵。它们都具有明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包含着丰富的生存智慧;它们都承担着"去蔽"与"澄明"的使命,指出了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唤醒人们关注自身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7.
动词“整”、“搞”、“弄”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泛义动词,它们的用法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很多句子中可以互相替换,比如它们都有替代功能、关系功能,都可以带名词性宾语等。其不同之处是:使用地域上,“整”经常在东北地区使用和“异”则在中部地区使用频繁;句法方面来说,“搞”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相似文献   

8.
"偏偏"和"偏"是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气副词,表示转折。本文从对例句的分析出发,从语义义项关联和主观性的角度考察它们的异同。"偏偏"侧重于表达主观评价,更多地表达说话人对施事者的态度和评价;而"偏"侧重于表达主观愿望,主要是施事者的主观想法。简言之,二者的区别为:偏偏[+主观评价]/偏[+主观意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印尼语中的"Tahun"对应的汉语词是"年"和"岁"。中印两国语言系统内部分工不同、两国人们的认知心理不同、两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同,是造成它们语义上存在细微差异的主要原因,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改善对外汉语教学十分有帮助。但由于文化差异和教师重视程度的影响,印尼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常出现偏误,针对这些偏误,提出采用情境教学法阐释"年"和"岁"的语义、讲解与"年"和"岁"相关的词组或短语、重视纠正学生平时作业中有关"年"和"岁"的偏误、注意讲解"岁"的语用用法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文化学派及其"文化转向"的翻译思想形成以来,学术界对其争论不休。文章从文化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苏珊·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入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文化学派和"文化转向"确实存在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它们创新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研究展现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帮助小学生认识关爱、愿意关爱、施以关爱,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中的"爱心行动"和澳大利亚《<社会与环境>练习教材》水平A中的"爱与关心"同为一年级小学生学习"关爱"的主题内容,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既需要互相借鉴,也有待共同提高。从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改进小学思品教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小学存在"有花无果"的"盲教研"、"无花有果"的"伪教研"和"有花有果"的真教研三种景观,它们基本图解了业内教师的不同文化面貌,映射出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创新与守旧、葆真与媚俗等多种思想文化在基础教育界博弈消长的复杂局面。对此,广大教师应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存诚立信、拒假去伪,弘道领潮、攻坚破冰,分别作出积极回应;政府应优化公共资金消费政策,帮助文化出版等相关行业走出运营窘境;教育出版等部门应从严治教、依法律学,创建教育科研"反浮打假"预警整治机制。只有如此,中小学教师就可以从"盲教研"中点亮新绿,从"伪教研"中追回良知,在真教研中宏开新局,从而促推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整体进步,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东”和“西”都是方位词,它们是相对的两个方向。一直以来,“东”是被尊崇的,有朝气的;而“西”却是衰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角度,对"捆""打""织"三个动词进行了分析。它们属于动作性强的动词,一般不会作为同义词来使用。但在特定语境的限制下,这三个动词会变成一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6.
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角度,对"捆""打""织"三个动词进行了分析。它们属于动作性强的动词,一般不会作为同义词来使用。但在特定语境的限制下,这三个动词会变成一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7.
“只有”与“只 有”的用法及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是词,既是连词,又是副词;“只十有”是词组。由于它们音同形同且所处语言环境相似,因而容易引起理解和分析的错位。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组合关系和隐现条件的差异,它们所处的句子有着不同的变换方式。“只有”与“只十有”的用法及分野在这些不同特征的揭示中逐渐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岛-屿"就被视作一组同义词,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却极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将古汉语词汇中"岛""屿"二词进行同义辨析,对"岛""屿"二词在词义起源、发展及具体运用之间的差异作一个较为清晰的描绘,并据此对现代语言运用中二者的相关疑问作尝试性解答。  相似文献   

19.
<正> 光合强度可分为总光合强度(真正的光合强度)和净光合强度(表观光合强度),它们的关系式是:总光合强度=净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学生在做有关光合强度的计算题时,总是难以区分题目中的光合强度是"总"还是"净",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两种方法来区别它们,现介绍如下。1 咬文嚼字确定"总"与"净"根据题目中的语言文字的含义来确定总光合强  相似文献   

20.
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代表的"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在冲突模式、婚恋书写和重新解读三个方面既呈现出类同化的"常",又潜藏着个人化的"变"。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的深入,它们的解读仍然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必将会在精细的阅读和深入的挖掘中获得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