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提高城市化推进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点研究了孝感市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大方面,利用统计学中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出孝感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但是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比较显著。根据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测评新疆及15个地州区域协调度。研究表明:2005—2012年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由弱协调发展为协调良好。从时间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度呈现V型变化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伊犁州基本协调,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不协调,其余地州均为弱协调;从地区划分上看,北疆区域协调度最高,东疆次之,南疆最差。在耦合协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3个因素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从影响生态环境的12个因素看,三废排放量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提高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碧玉  陶月英  聂应德 《软科学》2006,20(2):96-100
影响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体制和制度性阻碍及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等,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只有深化改革和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区域系统协调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思路,建立了矿区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综合协调度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确定矿区系统协调发展度阈值,从而对矿区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选取具体矿区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延安市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自延安市顺利实行“十一五”规划后,城乡统筹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同时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城乡差距依然存在。本文在构建一组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收集了2011年延安市13个区县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 软件,进行R 型因子分析,对延安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各县域今后的城乡发展做出模式选择分析,最后依据所分析结果对延安市统筹城乡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19,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7.
王青  曾伏 《软科学》2023,(8):23-30+45
从6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6—2019年我国31省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方法考察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贡献,使用变异系数法和双向固定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均稳步上升,三大区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和极化趋势。(2)全国总体和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区域内差异小幅上升,区域间差异始终为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差不断缩小。(3)全国层面呈微弱的收敛,三大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发散。(4)全国及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东部区域发散,收敛速度西部>全国>中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财政支农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张炜达 《未来与发展》2012,35(7):102-107
在城乡统筹战略的推动下,重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显著。总结重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和经验,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注重城乡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强调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经济关联强度和协调系数的测度,考察了城市互动发展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域分异现象,并尝试通过寻找市场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来解释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关系的转型及其空间差异,揭示城乡互动发展的空间变化规律.显然,这种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新型城乡关系的本质,探索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06,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推进,私营企业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私营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私营企业的规模发展受到融资困难等因素制约。为进一步发挥私营企业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本文通过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对私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举措进行了有益探讨,以此与关心私营企业发展的同仁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论与协同学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水平计算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情况进行实证。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上协调性不同向,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明显较高,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两者发展轨迹出现明显逆向演变现象;在速度维度上协调性不同步,两系统增长速度之间相关性不够强,在演变速度上没有实现协同发展;在结构功能上互动性不够强,两系统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相互作用不明显,协调发展度偏低;在演变趋势上可持续性不明显,两者协调发展呈现较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其协调状态演变趋势可持续性不明显;各市协调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呈现从东向西递减态势。  相似文献   

14.
廉超  包喜利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121+170-121,170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内在联系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践行我国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和空间四个方面构建适合鹤岗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2000-2011年间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经济、科技协调发展问题不可忽视.在建立经济-科技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评价了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在1995-2002年期间的综合发展状况;通过回归拟合和协调度的计算,对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就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殿廷  王丽华  戎鑫  王金岩  姜晔 《中国软科学》2007,(10):111-117,135
平衡不等于协调,要跳出"平衡-不平衡"怪圈看协调;城乡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地域系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该系统整体利益极大化与内部公平的统一。从协调发展内涵讨论入手,设计了基于效率-公平统一性的协调度评价模型,考察了1995-2005年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状态及其变化,预测了"十一五"末期的态势,提出了改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从长期变化看,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三阶段目标演替规律,我国目前整体上处在"效率公平兼顾阶段"。通过不同方案的模拟发现,协调度对提高农民收入反应灵敏,启示我们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结合是拉近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需求距离,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武汉产学研结合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理论开展产学研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在建立产学研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分析武汉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及影响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2012-2016年,武汉市产学研耦合协调度随产学研发展水平变化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对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科研机构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此基础上,对提升武汉产学研合作绩效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  方世明 《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均衡一体化和城乡协调一体化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宝鸡市2007—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及宝鸡市各区县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较快,但各区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仍十分不均衡,进而结合实际提出相关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