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特网的发展带动了移动商务的迅速成长,同时移动电话技术进步也使得通过手机开展移动商务成为可能。移动商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移动支付。本论文将要探讨移动支付的基本原理、移动支付的若干类型,以及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多种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侃  张金隆 《科研管理》2008,29(6):122-130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移动商务交易风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评价移动商务交易风险的指标体系。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证据融合法,将不确定性多级多指标移动商务风险评估问题转化为确定性单一总指标的移动商务交易风险评估问题,给出了移动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证据融合法。实例表明利用证据融合法评估是有效性的,是有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移动商务消费者初始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商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消费者的参与是移动商务成功的成为移动商务发展的障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建立消费者对移动商务的初始信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假设五个因素,即感知的移动商务有用性、消费者信任倾向、结构性保障、商家声誉和相关群体会影响消费者对移动商务初始信任的建立.同时假设消费者的初始信任直接影响其采纳移动商务的动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86份有效问卷,采用SEM进行了实证分析.除假设5和6外,其它假设都被接受.  相似文献   

4.
浅谈基于价值链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从价值链角度研究移动商务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并结合用友移动商务的实例,分析目前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的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动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 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 移动商务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我国移动商务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本文以最新的数据分析了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重点指出了我国移动商务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影响员工接受移动商务应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移动商务在企业内部使用的分析角度,提出影响员工使用移动应用的认知因素模型.在该模型中,移动工作者的自我效能作为主要因素,是指其评估自己使用移动技村应用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而使用经验、同事和组织支持将直接影响移动工作者自我效能,增强或降低员工的自我效能,从而使员工期望使用移动技术带来结果发生变化,产生不同影响情绪反应.移动工作者自我效能的程度高,会提高移动商务在企业内应用程度.通过一个移动商务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对提高移动商务在企业内部实际应用程度,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谈影响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正  刘大先  曹昌军 《软科学》2003,17(6):44-46,49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移动商务成为当前新兴的一种电子商务形式,发展移动商务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研究了影响移动商务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移动商务的主要因素:科学的战略规划、先进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8.
浅论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移动商务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移动商务价值链,从移动商务中参与者的角度重点对移动用户、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移动门户网站和移动网络运营商等探讨了移动商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移动商务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晨 《情报科学》2006,24(1):144-147
移动商务是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它能运用于企业信息化中并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本文介绍了移动商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然后分析了移动商务在企业业务中的应用领域,挖掘了移动商务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移动商务下企业信息化运用规划。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向移动商务模式转变。根据制造企业自身组织关系、业务关系与业务流程的复杂性特点,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促进制造企业现有商务模式变革的驱动因素,研究制造企业的移动经营管理模式,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制造企业移动商务模式以及与ERP软件厂商、移动终端厂商、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的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移动商务特征的视角,结合感知风险和感知费用,构建了移动购物用户采纳研究模型,分析影响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移动商务三个显著特征感知无处不在、感知个性化和感知情境提供以及感知风险对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为移动购物服务商提出了提升用户采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对移动互联网快速向社会渗透的这一现实背景,是否及如何采纳移动商务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尽管目前已经有大量移动商务采纳的文献,但是大多数移动商务采纳研究都停留在个人用户视角,而只有少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移动商务采纳行为。对目前企业移动商务采纳文献从理论基础、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对影响企业移动商务采纳的因素进行总结,提出企业移动商务采纳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在对现有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移动商务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红娟 《现代情报》2007,27(9):222-225
移动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我国移动商务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分析我国用户使用移动商务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有目标的进行移动商务服务和促进移动商务逐步成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域差异性非常明显。对于影响我国移动商务扩散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影响我国移动商务扩散因素的理论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针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影响移动商务扩散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其中信息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是影响东部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主要因素,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价格水平、城市化水平是驱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最重要因素。对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来说,促进移动商务扩散的路径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SMS的企业移动电子商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玲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254-256,260
本文介绍了基于SMS的企业移动电子商务的内涵、性质等,深入阐述了企业移动电子商务的实施,包括基于SMS的企业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基于SMS的企业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架构及其工作原理,最后提出了发展企业移动商务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等。  相似文献   

16.
李立威 《现代情报》2014,34(6):171-176
随着手机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创新的移动商务服务不断涌现。用户对不同移动商务服务的采纳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在对国内外移动商务分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移动支付、移动银行、移动证券、移动信息、移动广告、移动购物等不同移动商务服务的用户采纳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未来研究方向三方面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企业管理将逐渐进入移动商务时代。移动商务的优越性使得供应链成本管理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介绍了移动商务和移动供应链管理模式,并系统地阐述了移动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移动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刘华 《科协论坛》2007,(6):199-200
移动商务是当前电子商务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何获得利润是移动商务的最终目的,建立良好的业务模式是获得利润的基本保障。本文分析了移动商务的各种业务模式,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为建立移动商务系统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何绍华  窦艳 《现代情报》2010,30(9):62-65
移动商务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用风险大大增加,信用信息服务对于促进移动商务领域中的信用信息的共享,尽量减少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信用和移动商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移动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进一步揭示了移动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的流程。  相似文献   

20.
以移动商务为问题背景,对用户在初始采纳后持续使用的驱动因素及行为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在文献述评基础上提出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与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期望确认理论(ECT)模型对研究移动商务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是适用的,感知费用、信任、隐私担忧和心流体验等变量及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IS Continuance Model,IS-ECM)中的满意等变量均是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