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蔚 《今日科苑》2008,(7):58-59
不久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周忠和与巴西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凯尔勒、坎普斯博士合作研究的论文,论文报道了发现于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的一件新的翼龙化石。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80-180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员与巴西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合作研究,报道了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一件新的翼龙化石。这只翼龙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娇小的体态,双翼展开仅有25厘米,大致相当于一只燕子的大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翼龙化石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4.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11):14-1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新发现:中国早白垩纪长羽毛的大型暴龙类恐龙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5.
季强 《中国科学基金》2001,15(4):225-227
我国辽西是中生代化石宝库,素以产有丰富多彩的热河生物群闻名 于世。特别是近几年来,辽西大量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的发现更加引起了国际科学界 的 极大关注。2000年冬天,辽西凌源大王杖子地区发现了一块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整 个身体完全披覆羽毛的恐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发现。这块化石的发现不仅在鸟类起源研究领 域,而且在羽毛的发生和演化和飞行起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网北京4月5日电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小组在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华丽羽王龙的食肉恐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一发现为带羽毛恐龙家族再添一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1880年第一种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发现于辽西凌源)被研究,法国解剖学家索瓦士(H.E.Sauvage)将其命名为Prolebiasdavidi,后来英国鱼类学家德沃尔德(A.S.Woodward)将其修订为戴氏狼鳍鱼(Lycoptdradavidi)。1928年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A.W.Grabau)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学》。在这部书里,首次提出了“热河生物群”这一名词,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热河”之称得名于化石群的经典产地,即当时的热河省东部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热河省被撤销,其东部划归辽宁省(即现今的辽西地区)。1962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东北部热河生物群义县组四合当地点中发现了大量鸟类标本,其中绝大多数都可归入新种——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 gen.et sp.nov.)(图1),这一命名献给南非已故生物学家Fritz Huchzermeyer博士,以纪念他对包括古生物学在内的诸多科学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一新种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进步的今鸟型类类群.其骨骼形态与甘肃省下沟组发现的同属今鸟型类的玉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10,(5):6-6
一个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科学家表示,对这一类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鸟类起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描述了中国辽西热河群部分恐爪龙类化石的骨骼与皮肤衍生物形态。本研究:1) 提供了有关辽宁恐爪龙类最详细的骨骼学信息;2)提出了羽毛演化的一个新模型;3)综合地分析了虚骨龙类的系统关系;4)分析身体不同部位的信息对复原系统发育的影响及虚骨龙类各个演化阶段身体不同部位的相对演化程度;5)讨论了虚骨龙类的演化趋向,尤其是和飞行起源相关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还记得科幻电影《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的那条飞行翼兽伊卡兰吗?最新研究显示,这般模样的翼龙过去真的存活过,而地点就在中国. 近日,《自然》子刊《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科研团队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我国辽西建昌距今约1.2亿年前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阿凡达伊卡兰翼龙.这一翼龙因与《阿凡达》里的飞行翼兽伊卡兰的头部极其相似而得名.不过,这次新发现的翼龙比电影中的伊卡兰小很多,它的翼展仅1.5米左右,而后者的翼展可达12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8-I0019
光明日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周华通讯员王焕全)你见过动物化石、植物化石、蛋类化石,但是你见过卵泡化石吗?3月18日,世界著名科技期刊《NATURE》杂志刊发了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郑晓廷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团队撰写的《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对距今1.2亿年前的一件长尾热河鸟化石和两件反鸟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了罕见的保存在卵巢中的滤泡化石,这也是世界古生物界首次对保存完美的早期鸟类卵泡的成果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6):792-793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JingmaiO’Connor、Corwin Sullivan、周忠和与其合作者基于山东天宁自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收藏的多件热河鸟的化石标本,对热河鸟的尾羽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首次发现它具有奇特的双尾羽构造:  相似文献   

14.
发现甘肃鸟     
甘肃鸟是中国第一件中生代鸟化石,因在甘肃发现而命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鸟类起源于一支长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甘肃鸟的发现揭开了鸟类进化的什么秘密呢?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25)
吉林大学地质学专业在燕辽构造带东段建立实习基地,整合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岩石和构造、元古宙-古生代沉积盖层、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相关典型构造以及热河生物群化石等地质教学资源。经过七年的教学实践和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球科学教学体系。本文归纳总结了该课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思考,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鱼龙、恐龙和翼龙虽都属于爬行类,而且分别为中生代(距今2.45亿年至6 500万年)海中、陆地和空中的霸王,但它们属于不同的大类,鱼龙、蛇颈龙等属于爬行纲中的调孔(或阔弓)亚纲,而恐龙和翼龙属于双孔(或双弓)亚纲。由于鱼龙大多生活于较深的海域,因此,形成化石很少,人们对它不甚了解,报道的也罕见。但近年来,在贵州西南的兴义县、关岭布依族自治县等一带,在距今2.3亿年的三叠纪中、晚期薄层、中厚层的泥灰岩、灰岩中,发现了大量鱼龙、安顺龙、贵州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类,以及极为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如菊石、双壳类、腕足类、牙形类、海百合、海参……及植物化石等,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小小的偏远山区陡然热闹起来了,中国人、外国人纷至沓来。这一地区也迅速成为我国继云南澄江(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澄江生物群就产于此)和辽宁义县(长毛、长羽毛的恐龙及大量古鸟类的热河生物群的所在地)之后的第三个世界级的化石宝库,通过这一宝库,人们终于能了解鱼龙及其他海生爬行类的更多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月2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与英国学者保罗·巴雷特(Paul Barrett)和杰森·希尔顿(Jason Hilton)合写的一篇长篇综述,首次系统评述了我国热河生物群研究近几年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阐述了他们在鸟类的起源、羽毛和鸟类飞行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热河生物群的演化规律,以及它们的时代与形成的地质背景等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辽西凌源~三十家子中生代火山盆地义县组靠上部的一个沉积夹层中,含有鸟、龙及植物等古生物化石计19类。发现了以娇小辽西鸟和凌源潜龙为代表的动物化石群,植物化石发现了买麻藤类和被子植物,代表着植物界的一个主要进化过程。根据对含鸟化石群的埋藏特点及对古生物生存环境、生物群落、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地区古生物化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疆哈密市东约100千米处,有一块占地7 000多平方千米的雅丹地貌生态公园。在这里,沉睡着数以千万计的翼龙化石,因此考古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翼龙公园"。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汪筱林研究员带领的新疆哈密科考队,在新疆哈密戈壁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并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其中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  相似文献   

20.
郑文静 《科学大众》2013,(11):33-35
1993年,经典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首映。2013年8月,华丽变身的3D版《侏罗纪公园》再次登上中国电影院大银幕,掀起一片尖叫。不过毕竟已经时隔20年,细心的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总忍不住会用如今的科技眼光来看待里面的电影情节。这一看,就看出了许多有趣的科学漏洞哦。漏洞:用刷子刷出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真相:化石基本上是堆成一堆,很凌乱电影一开场,恐龙专家艾伦和古植物学家埃莉等人正在一个考古现场寻找恐龙化石,一群人拿着小刷子,围着一块地,齐心协力,逐渐刷出了一只完整的恐龙化石,这一情节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