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中央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提出了前行方向,强调了政府支持对于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外政府支持本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有效做法的论述,为我国政府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组织提供政策扶持方面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政策与反贫困: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贫困社会政策建设取得了值得肯定的进展,但对照当今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国的反贫困社会政策尚存在着重点转移滞后、政策主体单一、对象参与缺乏、开放程度不足、实施手段传统等种种缺陷.借鉴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建设的经验,推动我国反贫困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扶贫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各有其局限性。目前,我国反贫困政策已从单纯的救济式扶贫发展到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的阶段。但是,开发式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创新反贫困政策,实行以城市化为导向的反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展现当代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和理论精髓,也是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国际传播必须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在充分认识当前的机遇条件下,以科学把握“时、度、效”为实践方略,向世界充分展现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反贫困演进可分为制度变革、针对性区域扶贫开发、扶贫攻坚、全面综合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开发五个阶段。文章对每个阶段的实施背景、政策特征与成效进行分析,并得到反贫困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策源地。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立足17年半的扶贫实践,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其先行探索、孕育萌芽和实践检验的过程生动展现了当时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七个坚持”的深刻内涵与习近平关于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机理。习近平关于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探索,无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前期推进过程中,遇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两难问题,该问题的出现,与反贫困工作推进者所持的单一物质贫困理念密切相关。我国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面对的是一种物质贫困与能力贫困并存的综合贫困,其中,能力贫困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基于此,我国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后续推进必须在树立综合性贫困理念的基础上,选择能解决能力贫困根源问题的教育反贫困战略,并基于经济、文化、教育作用机制实效推进。唯此,我国民族地区反贫困进程中的两难问题才会得到妥善解决、双赢目标才会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我国防返贫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社会组织作为一支扶贫济弱、助人自助的专业组织,与反贫困工作有着天然的耦合,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参与反贫困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文章运用社会组织独特的优势视角,对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的路径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9.
国外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多元研究范式等特征。根据经验事实、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可以将这些研究区分为资本范式、制度范式和关系范式。对多元研究范式的分类和总结,对于国内学者研究我国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历史性地克服了绝对贫穷问题,在实现新一个百年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的新特点、新局面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反贫困的重大论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丰富与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深入研究,同时推动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相统一的,由此深深嵌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完成,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消除了局部地区、乡村社会的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科学把握减贫规律、总结减贫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独创性与说服力俱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文章据此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与科学内涵,总结出用以指导中国减贫事业成功的理论精髓,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探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在新时代指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系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任务.但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低、风险水平高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出现的“新型金融的革命”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嫌贫爱富”的经验理念,因此,在深入研究农村新型金融服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现状,探讨促进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服务发展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反贫困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器物层面上体育公共设施普及率大幅提高,精神层面上体育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层面上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等方面。后脱贫时代,体育反贫困虽然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但只要牢牢把握国家建“制”、地方增“智”、个人扶“志”的方向,有针对性地以反贫困政策为根本指引、以精准反贫困为主要途径、以全面提升素质能力为根本目的、以推行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主要任务,必能形成中国特色体育反贫困的深化路径和方案,进而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建构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护"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国际发展议程中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产生与风险社会中贫困问题的严峻性密切相关.与传统反贫困政策相比,社会保护政策主张从整体性贫困治理视角出发,在充分兼顾贫困的多维性和动态性基础之上,建立集"预防性、保护性、投资性及变革性"策略于一体的综合性反贫困框架,在帮助人们彻底摆脱贫困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包容性发展.作为一项积极的反贫困政策,社会保护对于我国"十三五"期间扶贫模式的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系统论、重点论与两点论、联系观与发展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世界消除贫困贡献了中国方案,推动了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贫困作为特定的经济现象被世人所重视。我国政府自八十年代起进行反贫困工作 ,九十年代反贫困战略的变化 ,使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二十一世纪初 ,反贫困进入攻坚阶段 ,我们承认九十年代扶贫工作成绩的同时 ,不能回避扶贫制度缺位 ,进行反贫困领域的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反贫困是要求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重要领域,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要以全面的视角对中国贫困问题形成整体性认识,发现其中的本质性规律及相关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能够指导实践。本文在深入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影响因素分析,提炼出反贫困中国模式“两线一力”的理论框架:把握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网两条线索,通过政府主导的财政减贫来实现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跨入21世纪之际,贫困正在以不同的新形式出现和积累,而通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机制能起到明显推动反贫困战略的实现和遏制“返贫”现象。笔者探讨了构建政策导向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政府支持机制和市场化反贫困机制,以有效地应对新时期不同形式的贫困,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指南,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蕴含着科学思维方式,显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力量。本文以它所蕴含的科学思维为视角,在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理论内涵与核心要旨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探析它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人的发展视域,在以实现人的发展作为反贫困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建立长效反贫困机制以夯实实现人的发展的基础、增强贫困人口反贫困意识与能力以激发人追求发展的自觉与动力等方面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反贫困思想,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进了贫困群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