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言积累少,便是缺少语言这“米”。看来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找“米”。这米何在?就在于不断地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硬知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如何积累语言,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三点方法,现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积累材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一、陶冶情操,让学生乐积累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量范文融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艺术美于一炉,因此,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理解美、创造美,从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 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大量积累、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要积累语言.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地积累语言、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下,该如何正确进行语言积累的实践呢?一、引导潜心读书,促进学生把书读宽语言积累不只是语言的博闻强记,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就是明白语言所蕴涵的意思,把握住它内在的说法,是积累的起始环节。感悟,就是通过熟读成诵,从对象的内容信息中引发自己的感想,悟出自己的收获。鉴赏,就是…  相似文献   

5.
包文质 《现代语文》2005,(11):30-3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能对蒸饭、煮饭、炒饭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饭来。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  相似文献   

7.
邓红飞 《文教资料》2011,(19):82-84
如何帮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读名著,读网络,养成摘抄的习惯,多背诵,从书本中找"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还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记录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第一手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在写作方面获得成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不断获得进步。作者就作文的评价和批改方式作了一些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8.
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告诉我们,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起步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为引领低年级学生迈进写话之门,笔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现将耕耘之后的收获与同行者分享。一、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让写话成为有源之水初学写话,许多学生都会一筹莫展。造成这一困局的根源显而易见,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从何来?唯有靠阅读与积累。阅读积累越多,写话的根基才越扎实。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习作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善于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无米下炊"。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找到"下炊之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  相似文献   

10.
翁应开 《成才之路》2009,(16):I0008-I0008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联想思维在发展语言,丰富积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从引发联想思维入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展开联想 语言积累是语言信息在大脑皮层不断刺激、重现的过程。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可以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1.
王萍 《成才之路》2010,(13):43-43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灵活、富有趣味的指导手段,从激发学生热爱作文的欲望着手,树立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增强他们作文的情趣。 一、引导观察,注重积累,让学生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学生最苦恼的常常是没有材料可写。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写作找不到作文素材主要是他们不会观察、不善于积累,因此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找米下锅”,让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耐心指导让他们学会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要引导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许梅 《广西教育》2014,(33):52-5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是要在"语言文字"下功夫。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研读文本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佟娟 《语文天地》2015,(1):67-6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阅读教学应在注重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技能,应该紧扣"人文化"和"多元化"特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满足语言学...  相似文献   

17.
词语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能不断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为准确运用词语提供有力保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词语积累的效果,习得语言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9.
张艳 《考试周刊》2012,(31):40-40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相似文献   

20.
樊碧荣 《教师》2012,(13):69-69
学生学习语文真正应该是得益于课外,所以课外阅读的积累非常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达到"胸藏方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为孩子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呢?笔者把学生的积累方法培养归纳为七个字:"查、背、诵、画、抄、记、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