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维 《考试周刊》2010,(31):74-75
课程改革向原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本文通过课例展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语文教育,促进语文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在语文阅读、语文写作、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广西2011年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远程培训的一个班级论坛上发现,有许多教师参与讨论一个帖子———"如何看待语文公开课",对公开课毁誉参半,持否定态度的典型理由是:"公开课好看不实用。"广西普通高中正准备实施新课程改革。在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正确看待高中语文公开课,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定位,发挥它在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应婷 《考试周刊》2011,(75):46-47
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地都力图从中收获"新知"。从新课程改革提出到现在,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新课程改革的结果还是要体现在教材上、教学上、试题上和成绩上。而现实情况是,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更关注的是高考,期待从中看到新课程改革的益处抑或是弊端,以期有所改进,更有利于教育教学。2011年高考过后,结合现时的教学经验,作者就江苏语文试题在新课程改革上的反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这一指导思想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更新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因为只有更新教学模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化的"场所",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丽敏 《教师》2011,(22):58-58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育学家克林伯格也认为,"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没有效果良好的对话,就不存在优秀的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成为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新形态。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相似文献   

7.
张青锋 《考试周刊》2012,(63):23-24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职前的培训,而且需要职后的继续教育。因此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创建一种属于学校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体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是学生、学校及英语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四川高中新课程改革为背景,透析出大学与高中英语在教学中的不衔接问题源于两种教育的差异性,并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文件要求进行解读,以找出两种教育融合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高师院校与高中英语教师"双元双向"校本培训的创新策略,以期实现大学与高中英语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遵循“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原则,强调改革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张扬个性,使课堂教学符合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专业结构,提升素养,使教学行为符合规律,促进教育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面临不少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使他们的理念与教学行为体现课改要旨。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如何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深入的认识,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呢?这就要做好校本教研这篇文章。以…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多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在数学教学中还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中,来自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师培训等因素对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课程因素方面有新课标"大众数学"的理念对数学传统的冲击,新教材对数学内容方式的处理对数学逻辑结构的冲击,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当前考试评价制度滞后的冲突和新课标对西部和农村学生的研究不足等;教师因素方面有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意识与理念滞后和班主任工作繁重等;学生因素方面有班额大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重课程理念,轻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詹苏纳 《海外英语》2012,(11):52-53,64
普通高中新课程是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课程评价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周年,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在观念上有了较大转变。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及以学论教"三大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论述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教师素养"三种构成要素,并指出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建议及其意义,以期提高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认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实例,分层次阐述了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如何使用更恰当的教学法,使学生更有意识地去参与学习,更加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把学生置于一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研究中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运用"空白",是一种艺术。它既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空白",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做到在课堂上不让一个学生有偷懒的机会;而教师自身要少讲,即使需要讲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教师讲得是知识的规律,是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实施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课程实施具体表现为教学 (尤其是课堂教学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 ,故广大一线教师掌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将决定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本文认为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是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统一起来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转变教学过程的范式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来说,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上。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拓展思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时在对问题的讨论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习得不是通过以形式为中心的机械训练达成的,而是在使用中成就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因此,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阐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对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上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实现既符合基础教育学生特点,又能落实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宋华强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1):111-112,116
新课程改革涉及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利益,人们都对其充满希望。文章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教材、课堂教学、学习方式、教师研修、学业评价等问题提出以下看法:新教材还须磨炼,课堂教学应回归本真,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多变,教师研修应更有效,学业评价瓶颈急待突破。如此,方能让新课程改革更加稳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高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大班化是导致该课程遭遇困境、教学质量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颁布为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执行《课程标准》必须以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为支撑。实行小班化教学需要任课教师转变课程与教学观,需要校方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任课教师的学识水平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1‐year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 Secondary English method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s School of Education has, since 2001, asked its students to write an essay of around 4000 words on their initial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promoted by the United Kingdom's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The essay expects a critical, reflective and analytical piece of writing that records the student teacher's developing views on the place, role and valu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classroom. Using grounded theory and content analysis techniques, this small‐scale study of the 2005 cohort identifies common 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among student teachers of English and seeks to categorise these to account for their developing identities as future English teachers. Drawing on Twiselton's identification of teacher types, Task Manager, Curriculum Deliverer and Concept/Skill Builder, and Shulman's classification of knowledges necessary for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argue that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Frameworks, while successful in moving teachers on from the role of ‘Task Managers’, runs the risk of locking teachers into being ‘Curriculum Deliverers’, and not developing th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necessary for teaching English expertly.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承,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要求教学方法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要加快推进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多种新型教学方式转变,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共同学习的新型师生观。《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是我校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新型教学方法在其中的运用,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