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1998年,很快就会进入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中华文化的前景如何?颇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华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和走向世界,这似乎为学术界所共识,但如何实现这个走向?中华文化进入世界占有什么地位?却有不同意见。一种说法是:东方国家乃至所有非西方国家要想发展自己,走向世界,首先就得承认西方描绘的图式,承认自己的前现代性,从而开始自己融入世界的现代化过程。亦有换一种说法:认为参加文化多元主义以至东方主义的大合唱,对全人类的主流文化(市场经济、民主、法制)故意唱反调,因而有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危险。这两种说法虽然…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期酝酿 ,由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金沙江文化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凉山州博物馆联合主持策划的《金沙江文化研究》专辑 ,将于 2 0 0 2年由《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编辑出版。专辑将以强大的专家学者阵容和丰富翔实的考古、历史、民族、生态资料 ,从崭新的视角切入 ,第一次正式将“金沙江文化”这一全新理念推向学术理论界和社会各界。金沙江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 ,它的定位基础在于历史上活动在金沙江流域的各个族群、政治实体和文化单位 ,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往还。由于金沙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使它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中国西部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宗旨下,中华文化研究生气勃勃,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当此世纪交替之际,如何深入地进行回顾与前瞻,提高研究的整体水平,让中华文化在新的世纪里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这是学...  相似文献   

4.
英国出了个莎士比亚 ,中国出了个关汉卿。作为东西方两种戏剧文化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生活在 13世纪 ,莎士比亚生活在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前者要比后者早出 3 0 0多年。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时代距离都如此遥远的二人 ,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但人们偏偏喜欢将他俩相提并论 ,个中缘由 ,说来意味深长。西方人崇拜莎士比亚 ,也喜欢关汉卿。按《英国简明百科全书》“元代戏曲”条的说法 ,关汉卿“是中国元代剧作家 ,也是文艺理论界所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戏曲家”。早在182 1年 ,英国外交官G .T .Staunton翻译清朝图理琛的《异域录》中 ,即有《窦娥…  相似文献   

5.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在此世纪相交之际,自然引起我们的文化反思:未来东西文化的关系如何?走向如何?作为东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又如何?不同文化的关系与作用决定于社会实际。我以为当前人类社会有两大突出现象:一是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6.
马雪 《华夏文化》2007,(4):22-24
年号是用以纪年的名号。中国历史上用年号纪年,开始于公元前2世纪西汉武帝时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才基本代之以今人所熟知的公历纪年。人们在一些历史文献和一部分文物资料中,常常会遇到有关年号的问题。从西汉武帝开始,帝王即位一般要重新纪元,每次纪元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把握草原文化,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应当说还处在起步阶段。正因为如此,草原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很多问题,还未得到学术界的—致认可,有的甚至还未引起注意。鉴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就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关于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问题草原文化的定位,是开展草原文化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只有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关于中华文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并经历了一个不断…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牢不可破的精神力量。深入研究中华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华文化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金岱 《东方文化》2000,(3):85-92
20世纪的科学技术,瞬息万变,日新月异,闹得整个人类真个是目不暇接,口味大增,欲壑难填,求新求变之心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本来不是坏事,尤其对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来说不是坏事,可心境是会影响一切的,将这种求新的难填欲壑,求变的焦渴心境影响到一切上去,事情就会有一些不妙起来。  相似文献   

11.
外媒导读     
正气候能将行为控暴力易生高温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发现没有季节变化的长期高温气候会导致人们对未来缺乏关注,自我控制能力变弱,从而产生攻击性或暴力倾向。气候正在用一种我们平常不知道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文化。以前也有过相关的高温与暴力之间的研究,但是在新的模型中研究人员加入了气候变化的因素。由于每天的生活处于持续高温下,人们无需为季节的变化提前做出规划。人们不必备食、伐薪、储衣来过冬,反而会更关心寄生虫、有毒动物等炎热气候下的常见威胁,而且还会采取更快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生活方式的缔造源自黄帝的传说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并不是最古老的,当我们在争论黄帝是否真有其人的时候,金字塔已高高矗立在埃及大地上。但是这号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巴比伦文化堪为久远,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行将结束,21世纪即将来临。在这个时候回顾一下本世纪的中华文化态势并瞻望其在下一世纪中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在20世纪中,中华大地经历了两大社会变革。其一是本世纪初叶1911年的辛亥革命,导致了数千年帝制的推翻和民国的肇建。其二是本世纪中叶1949年的新中国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华夏的胜利。两次革命在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中具重大意义,同时也对中华文化造成巨大的撞击。这一撞击导致对中华文化的漠视与淡化。展望21世纪,总的说来有两大趋势。一方面是全世界的经济联系愈益密切,从而形成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祝贺《中华文化论坛》正式公开发行。几年来我是她真诚的读者,几乎每期必看。她将在新的世纪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世纪之交和千年交替的双重变奏之际,世界充满了危机与机遇、繁荣与衰退、希望与危险错综交织的局面。她既给人们带来莫大的激励,也给人们带来种种悲剧。20世纪末的90年代虽还剩下两年,但已发生了两次使全世界大吃一惊的政治、经济“大地震”,其影响所及都是全球性的。一次是90年代初原苏联建设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结果导致了二元对抗的冷战的结束,出现了“后冷战”时期多元(多极)世界的…  相似文献   

15.
新潮涌动:世界数字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20世纪的艺术无论在观念或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实现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在画布上提出的时空观念。新的艺术形式变革经历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空间走向环境,从单向走向交互的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家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俞力涛产生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文化,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会发生什么作用?还有没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正在把对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7.
群材构厦与地域文化研究四川联大教授图书馆馆长胡昭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固枝繁,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对于中华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累累硕果。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华文化包涵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内容极为丰富。研究者不仅要注意其主体、主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与人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生存环境的严重挑战,这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例外。人类在庆祝科学技术胜利的同时,不能不面对这一严重的挑战。这是一个真正全球性的文化问题。东方人和西方人,都需要反思各自的文化传统。造成当前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9.
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6月版 )一书的出版 ,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方鹿教授学风严谨 ,实事求是 ,勤勉著述 ,在长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 ,不断探索新领域、新课题 ,成就斐然。该书的出版 ,是方鹿先生学术研究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自从东亚经济在 2 0世纪后半叶腾飞 ,世界范围内的东方文化热兴起 ,中国大陆近 2 0年来也出现了传统文化研究热潮 ,相关的研究著作层出不穷。但是 ,对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的系统探索和研究 ,却无人问津。蔡方鹿教授的这部专著 ,在时空的广度…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只要中华民族在,中华人文精神就有延续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文化精神也有衰落的可能。为什么中国文化得以长期延续?这就不能不谈及文化中国。中华文化与文化中国有密切的关联。文化中国的资源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观以及中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明等遗产,其本质内容无疑在于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文明理念及其赖以传承的心理基础。所谓心理基础,指的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抱有坚定而积极的认同信念。所谓认同,就是共同崇尚和热爱中华文化,也包括研究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所谓中华文化,包括中国原创性的文化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产生的文化,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不是僵死的名物制度和封存于博物馆中的文明,而是指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