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十九世纪的德国大学是当时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英、法、美、日等国均受其大学观念与办学模式的影响。德国大学对美国产生影响的三种主要媒介是:留学、教育考察、书籍。德国大学观念——学术自由与纯学术观念对美国大学的影响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十八世纪的法国、十九世纪的德国和二十世纪的美国,依次成为教育和科学的中心,在繁荣时期上先后相继,在逻辑上也有某种程度的前后相承。本文把德国“大学模式”的形成历史与美国大学发展的过程进行比较,初步探究美国大学是如何向德国大学学习,并将德国的大学模式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美国大学;美国大学体制对美国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其对美国的科技、经济繁荣产生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美国如何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并后来居上的这一历史过程,对我国当前的教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德国由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大学在其中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着力强调科学精神;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科学研究组织;完善了科学结构;培养了一批批的科学家。这些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大学的科学研究,最终把德国科学推向了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近代德国大学以奉行学术自由原则和注重科学研究的风气而闻名于世。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各国纷纷按照德国大学的榜样改造本国的高等教育,其中尤以美国的改革最富有成效、最引人注目。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无疑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国学术性大学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独具风范的办学模式,开创了德国大学的新风,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这对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进 《比较教育研究》2007,28(4):54-57,78
本文从布迪厄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德国大学教师偏爱科研的职业行为倾向.文章的分析表明,基于德国大学的场域结构特征,科学资本对于德国大学教师在职业上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它的资本价值要远高于教学资本.因此,德国大学教师相对而言倾向于对科学资本的获取和积累,而把教学资本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德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模式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德国大学最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所模式体现了传统德国大学的本质特征,其独特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使其成为现代大学学术组织和大学制度的典范,对德国大学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 0世纪的德国高等教育在变化多端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由盛入衰。从文化或观念的层面分析 ,德国大学传统的组织理念是与 1 9世纪作坊式的科学活动方式相匹配的 ,因而大大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随着科学由作坊式的小科学向企业化的大科学过渡 ,建立在传统大学理念之上的德国大学 ,在 2 0世纪受到科学本身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两方面的挑战 ,面临种种危机  相似文献   

9.
德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科学体制化是主要原因.哲学特别是自然哲学通过与科学的紧密结合对德国科学体制化起到了基础作用,而德国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在摆脱自然哲学束缚中又促成了实验室的建立和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从而完成了科学体制化.  相似文献   

10.
纳粹统治直接导致了德国大学的衰微,德国从此丧失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本文以纳粹上台前后的哥廷根大学为例,通过哥廷根大学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到纳粹给德国大学带来的巨大灾难,也使得世界科学中心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迅速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的德国大学曾被誉为世界大学的理想,对于其中的原因各国的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从多元价值论的大学理想研究视角,从自由、忠诚、卓越、平等四个维度考察19世纪界德国大学的基本情况,发现19世纪德国大学成为世界大学理想的关键在于有机地整合了自由、忠诚、卓越、平等四种基本价值,实现了四种价值的整体优化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期美国著名高等教育改革家亨利·菲利普·塔潘,深受德国大学办学模式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观,提出大学应兼具规模与内涵两种性质,塔潘独特的大学观对密歇根大学乃至19世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术自由是最悠久、最重要的现代大学理念之一。它孕育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在德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德国大学的后来居上以至19世纪的辉煌鼎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而也影响了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基调。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完整考察学术自由在德国从不自觉的萌芽到制度化的历史进程及影响,以期为现实提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编外讲师"(private docent)制度是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以及以柏林大学为样板的所有德意志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现代转向的标志,是德国大学学术自由最为本质的制度保障。"编外讲师"到教授的晋升是通过"大学学部提名"、"直接磋商"、"政府任命"等三个步骤实现的,是德国学者进入学术生涯的起点,"编外讲师"的存在对19世纪德国大学的学术兴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演进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部分杰出人士、实用主义思湖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推动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确立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和联邦政府政策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受新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了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哲学对于科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世纪以前,德国的科学与英、法等国相比,长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1781—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为科学方法的进步和科学体制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使德国在具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科研体制的同时,又培育出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于是德国进入了科学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7.
思想的力量:影响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大学理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出现了一批论说大学理念、大学改革的思想家,其中的主要者如康德、谢林、施莱尔马赫、费希特、洪堡。如此众多的思想家对大学理念的集中论述,既是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的大学史上的第一次,同时在迄今为止的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思想家们的论述对19世纪初期的德国大学改革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学术还是为职业?--德国大学学习传统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形成的德国现代大学以突出科学研究而著称,大学的学业因此具有明显的学术取向。这种学术型大学对学术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职业预备功能。而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多数大学生的求学主要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德国大学重学术的教育传统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期待之间的矛盾,是当代德国大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危机中的大学制度创新--"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世纪德国大学和20世纪美国大学的兴起机制进行了剖析,认为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是指在国家危机中催生的、一种比既往模式更能有效运作的知识生产组织形式和制度,因此是大学组织在制度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大学制度创新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象牙塔的倒塌——洪堡大学改革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温了马克斯·韦伯关于"卡理斯马"的理论,通过19世纪德国大学被国家理性强化的历史,论述洪堡大学改革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