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苗族作为云南受基督教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基督教唱诗已然成为其重要的文化表征,对苗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并在其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了多姿多样的功能色彩。唱诗的内在组织特征和外显展演形式,正是艺术人类学的学术观照对象。艺术人类学以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理论思辨作为潜在资源,以人类学的田野实证、实践体验作为具体路径,表现出来的敏锐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释力正好成为阐释唱诗这一基督教音乐文化活动的有效理论视角。该视角着力于探究基督教音乐艺术实践的形塑功效,试图从音乐活动的展演切人到音乐主体的审美趣味,从而突破和超越了既往对该问题研究的平面描述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自足性的特定场域,它是经过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延续性、传统性、感染性和创生性等特征。作为大学文化的典型表现和有效表意实践方式,艺术教育成了当前大学文化内涵丰富的重要内容和实践建设的主要途径。它一方面对于提升大学文化品格起着人文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凸显大学文化、实践大学文化起着具体的操作和表达功能。在这样一种文化人类学整体关联视角的考察下,大学文化与艺术教育形成了特殊的关系状态,以一种文化遗产的方式共同作用于精神成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艺术人类学是一种交叉学科,即从人类学的角度认识艺术,从艺术的角度了解人类,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徽州建筑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如何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进行保护徽州非物质文化对当代仍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实践是让艺术专业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将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走进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实现知识深化与活化的一种教学活动。当前的艺术教学实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正确认识把握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合格艺术教育人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基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从人类学角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马克思把内容与形式放到审美活动乃至人类生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来研究和把握,把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规律,提升到人类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艺术实践活动置身于一个由多元文化元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场境之中。文化场是高等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环境。艺术实践活动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年轻一代的文化适应、知识掌握、情感诉求和审美体验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发挥高素质师资队伍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与激情,构建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的和谐生境。  相似文献   

7.
艺术人类学更关注的是艺术的全球性和全人类性,从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展示艺术与人类、自然、社会的相互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艺术,认识艺术中的人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本质表现。在知识全球化时代,艺术人类学研究更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展示艺术与人类、与自然、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从而进一步地认识艺术,认识艺术中的人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本质表现。  相似文献   

9.
艺术文化是大学文化甚至是教育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现有高等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艺术文化缺失现象。艺术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提高素质、健全意识和创造成果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价值。因此,艺术文化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能被忽视,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引导等方面进行培育,并通过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途径来不断彰显高校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对黑衣壮进行审美人类学研究时,研究者应该从其关于神的文化考察分析出发,也就是从其神话机制的考察分析出发,全面深入地把握其文化的内在制导因素及其结构整体,如此才能更好地揭示其中的审美和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而特殊的规律。在具体的审美人类学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中,神话机制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神话机制比较方法的具体运用,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Postmodern pedagogy is constantly confronted with Lyotard’s condemnation of grand narratives found in the philosophy of modernity, on the basis of which basic patterns of moral education were developed. In searching for new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of how education can prepare individuals for life in an age of late moderni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dea of approaching identity and mo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ductive educational approach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arts in the latter, especially in view of the theoretical notion of aesthetics as ethics of postmodernity. In an age in which artistic creativity is deemed less important than acquiring competences aimed a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t is crucial to provide a clear answer as to why and how different art practices may exert an influence on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a child’s personality.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meaning of artistic experience in general education, one must seek arguments supporting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he artistic experience. This paper stresses the meaning of artistic experience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providing both the artist and the art recipient with the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fulfilment. In this context, Aristotle’s concept of mimesis and its role in education through the arts is emphasised as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uctive educational approach. The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with some qualitative data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roject in Kindergarten Vodmat, Ljubljana, Slovenia, using the inductive educational approach and art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nrich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相似文献   

12.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象之所以呈现于世人眼前并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审美感受,并非仅仅靠舞蹈动作本身的孤立存在,而是要依靠包括舞蹈服饰在内的众多艺术成分积极地参与和辅助。  相似文献   

13.
罗琦 《创新人才教育》2019,(1):20-22,32
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多年来,西安市铁一中学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围绕艺术课程、课外艺术实践、校园文化交流的内容结构,突出艺术团队以点带面的教育载体,不断探索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的发展方式。学校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地方传统艺术为主线,强调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和多样的艺术教育载体,以艺术表现水平和校园文化氛围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良好文化营养的校园环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追求商业利润的背景下,艺术明显向经济、市场、金钱靠拢,走向了大众对话时代。已生产或即将生产的艺术品以及艺术创造过程,呈现出以下特征:操作痕迹过于浓重;迎合大众口味,彰显媚俗特质;媒介宣传发挥重要作用。艺术与大众越来越近,而含金量却越来越少。艺术家需要永远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挺拔的身姿,在促使艺术走近大众、贴近生活的同时,坚持艺术应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品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史学科虽然自成立以来就遭受质疑,但也不难予以合理的回应:西方的艺术史正在从艺术门类史而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门类综合性和文化多元性;中国自身的文化、学术及艺术传统本身则具有艺术史书写的动力。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来自于两方面:艺术史学科制度建立本身,中国式门类艺术汇通及古今学术汇通传统。艺术史学科路径可以有门类艺术史、宽视角门类艺术史、观念艺术史、比较艺术史、跨门类综合艺术史等。对艺术史学科路径的反思可能引导出艺术史学——对艺术史研究方法或路径的反思。中国艺术史学科可以由三个分支构成:艺术通史,跨门类、跨媒介或跨学科的艺术史,艺术史学。  相似文献   

16.
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在文化概念上属于工艺文化的范畴,是一种通过某种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通过几千年艺术发展的历史积淀,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原理与理论。但是,造型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形式,因为既要表现繁多的造型艺术门类,更要透过艺术表象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诸如艺术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来支撑,构建一套完整的研究造型艺术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钢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生、发展不仅受到本身规律性的制约,而且受所处区域内的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研究钢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各种西方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衍生、融合和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引领和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艺术最为突出的特色在于它的"参与性",即吸引欣赏者亲身"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去,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戏曲艺术,也正是"参与性"给戏曲艺术带来了持久性艺术魅力.影视艺术在剥夺了欣赏者的"参与"权利之后,随着网络电影的出现,"参与性"传统又重新恢复,21世纪的艺术不仅可望重新恢复持久性的艺术魅力,也可望带来艺术的全面繁荣.而"参与性"之所以能产生持久性艺术魅力,是因为它蕴涵了"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有关艺术风格的研究我认为一直有一个缺憾,即缺少对于艺术文化风格的研究。那么,艺术的文化风格是指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由某一类型的文化所造就的、各类艺术作品通过表现这一类型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特点。它是从文化视角对民族和艺术的时代风格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地域历史都是文化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西方艺术发展到现代,审丑的趋向异峰突起,成为艺术表现的核心。然而面对现代艺术的审丑,人们往往把其归因于西方资产阶级化教育腐朽堕落与趣味低下。这种过于简化的认识未能深刻地揭示审丑现象。事实上,现代艺术性走向审丑有其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其成因,才能客观辩证地审丑。概括地说,西方现代艺术审丑有三重成因,即明异化的显影,哲学转向的熏染和艺术内求的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