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珊 《广西教育》2010,(28):42-43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课堂实践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学生是“合”而无“作”的,即有合在一起学习的形式,但是却无所作为,没有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们在运用这一学习形式教学的时候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条分缕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分与合”的思想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之一,由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分与合”这对矛盾在数学中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有的矛盾现象。如比例中的合分比定理;几何图形中的分割与拼补;微积分中的微分与积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这一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有益的。数列“分解“也正是“分与合”思想方法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文举例说明数列“分解”在求解有关数列方面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不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并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3.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分”和“合”的联系,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5.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6.
论“分层教育,合作学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层教育 ,合作学习”是一种分中有合 ,合中有分 ,分层合作 ,多维整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实践表明 ,它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表演学文的功能,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三合”。一、要合目的表演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比如:为了理解“伸”这个词语,而让学生来进行动作表演,有多大意义?因为,学生早已知晓它的意思。如能让学生动作表演“伸“”缩”,领会它们是一对反义词,则能真正促进语文学习。表演是一种形式,钻研角色的过程就是研读语言、把握内涵的过程。比如:采用课本剧学习《陶罐和铁罐》,如果不深入研读表现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文字,怎能把握好陶罐谦虚、铁罐狂傲的个性形象?二、要合形式课堂上的表演形式很多,有动作表演、语言表演,有个…  相似文献   

8.
合科教学是近年来应顺教育改革方向,被国内教育界认同和采纳的教学形式之一。它利于各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利于调和学科中心主义与“完整人”培养之间的矛盾。运用主题教学这一合科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政文结合,即《思想品德》与《语文》学科在知识互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品德形成上作了有目的的合科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计算概念教学为载体,拟对小学数学计算概念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合”与“分”的基本思想构建计算知识网络,使计算概念教学落到实处做分析研究. 一、把握好加减乘除意义建构中的“合”与“分” 纵观计算概念,最基本、最原始的概念莫过于加减乘除的意义.它既是整个计算概念体系中的起始点,对整个体系起着统领的作用,又是数学几大体系的综合点,把不同体系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生成力”.加减乘除四则计算,往深处想,其实就是建立在“合”和“分”的思想上,只不过略有区别而已.“合”是相对“分”而言的,“分”是相对于“合”而言的,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0.
“总分式”是段落结构的形式之一。所谓“总分式”,是指文章中有总写(合说)和分写(分说)的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总写,是概括地写,整体地写,合起来写;分写,是具体地写,局部地写,分开来写。总写和分写之间是种属关系,分写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总分式是常见的、很有用的形式,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都可以用。下面就总分式的教学谈两点看法。一、引导学生搞清总分关系总分式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是一门学问,好的教学法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阐述了“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比较“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下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两种教学法下的教学成绩相差无几;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传统教学法下的学生按部就班,更适应传统考试,而“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下的学生思维敏捷,自学能力强,更适应那种开放性、包容性的考试。因此,“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教学中,无论何种课型都要注意处理“点”与“面”的关系,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逻辑上的“分”与整体上的“合”的关系,“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终的有机融合。在历史教学中,无论何种课型都要注意处理“点”与“面”的关系,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逻辑上的“分”与整体上的“合”的关系,“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终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数的"合与分"是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合与分的初步认识和10以内数的组成."合与分"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材(冀教版)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没有学习加、减法之前安排这个单元内容,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二是通过"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的操作,为学习加法增加一些教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运用。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审视或是从实践的结果看“,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所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作为“合作学习”的主干组织形式的课堂“合作讨论”,尤为教师们所青睐。但从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由于有些教师操作运用不当,使这种活生生的、充满人文精神与个性特质的学习形式变成了一种低效、高耗且有“作秀”之嫌的表演。出现这种状况,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利用好“合作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要选择好“独立学习…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属形合型语言。汉英之间的这种本质差异就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句法组合与语序大多不对应,此种情况在正式的商务汉英文体中比比皆是。鉴此,“分分合合”的策略是商务汉英句法翻译转换的必然选择。在商务汉英句法转换中,“合”的多、“分”的少;相反,商务英汉语句翻译则是“分”的多、“合”的少。  相似文献   

16.
“一二四小组”又叫“一二四学习小组”,是我校应用于班级管理、学生自管和互助合作的一种管理形式,在为提高常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方面收到显著效益。将“一二四小组”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分组教学的一种创新,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具体实践。2006年9月,本人在教学中试着运用“一二四小组”,四年来,收益匪浅。现就“一二四小组”,结合本人教学实际,作如下总结,与同行们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安庆一中分层次、分形式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层干部和党员对照“八荣八耻”要求,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职工中开展新师德教育,以“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组织各班召开“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班会;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问题、新困惑时常干扰着基层的教师,而在这种困惑“干扰”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也由此表现出一些误区,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提倡尊重赞赏,不可缺少批评教育;提倡合作学习,不可忽视自主学习;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可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教学形式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又回归到“混合式学习”教学,其中的“整合”、“混合”各自意味着什么,分别将合向何处?两者又有何联系与区别?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内涵入手,分析两者关系并预测两者未来走向,试图回答“整合”、“混合”合归何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非 《语文知识》2001,(4):78-80
“并提”,也叫合叙、综说、列举分承、并提分承等,原是古汉语中运用颇多的一种修辞格,其实质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应分开说的话合并在一起说,比如明明是“风高霜洁”,却将“风”与“霜”合并,“高”与“洁”合并,说成“风霜高洁”(《醉翁亭记》)。所谓“并提”,是就“风”和“霜”合并提出而言。用了并提格的句子,理解时要还原(以下举例时括号中即是还原)。中学语文课本中使用了并提辞格的句子不少,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