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教育实践的现实难题引发了教师精神困境的理论探索。教师“精神生态”论主张援引生态学的理念,通过呼唤教师精神世界的复归,克服物质生活异化与精神价值消解所引发的精神困境,重建教师精神生态平衡。教师“精神生态”问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蕴含着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致使教师教学无助感产生和增强,遭遇专业生活的精神困境 科学主义的理论研究范式使教师对理论产生了望而却步的畏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教师专业生活的在场性、不确定性、价值性等特征使这种自上而下的理论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相契合甚至是相互抵触时,教师就产生了理论无用的认识.进而使自己的专业生活与专家的理论渐行渐远。结果,一方面是教师对理论的敬畏与怀疑,另一方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生活的无能为力,教师的教学无助感与焦虑感与日俱增,陷入了专业生活的精神困境而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3.
张明 《教书育人》2022,(2):97-100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一种价值观教学,它肩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任务.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主要涉及教师教学实践困境、教学理念困境与教学话语困境,这些困境需要从教学方法、思维方式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三个方面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伦理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专业工作中所形成的基本伦理关系与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精神、规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素养.教师专业伦理建构面临专业自律与公共服务离散、外制与内生失衡、现实与理想失谐和伦理知识与伦理能力分离四个方面的困境.教师专业伦理建构的具体路径包括:实践公共生活,生成教师专业伦理精神;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催生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模式,形成教师专业伦理关系;培养教学效能感,丰富教师专业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生存困境的检视1.日常与非日常的矛盾作为教师特殊生存实践的教学生活可以分为日常教学生活与非日常教学生活两个维度在现实教学生活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式的日常化教学生活,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熟悉的工作生活方式、方法。日常教学生活为教师带来一种安全感、舒适感和熟悉感,所以他们往往不想有所改变。然而,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在要求教师提  相似文献   

6.
《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最为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虽然沿袭了之前的小说创作视角与倾向,但是将目光聚焦在了黑人男性身上,可以说该作品是一部男人的成长历史.莫里森着重从黑人种族群体的现实生存状态与精神的困境中,重新审视美国整个黑人族群几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现实与理想、种族的高贵与卑贱、传统与现代、歧视与认同之间产生冲突与矛盾,这些生活的现状使得美国黑人族群产生了自我认同的困境.莫里森通过《所罗门之歌》,透过祖孙三代的生活经历向读者揭示出美国黑人群体所面临的黑人身份的认同困境,同时莫里森通过奶人的成长经历向读者揭示黑人精神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生命活动.“为了幸福而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符合教师的生命需要、生命本性,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还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追寻的幸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利他幸福与利己幸福等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他的幸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幸福、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但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教学生活的僵化、教师自我价值的遮蔽和教师神圣光芒的退隐,成为教师追寻并获得幸福的主要阻碍与羁绊。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师的教学生活和精神地位,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追寻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小学教师道德困境在理论层面界定不清,这影响了现实生活中教师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采用类型分析的方式,依据教师道德困境的起因源头与超越过程等维度,指出教师道德困境存在着“不道德”“非道德”“冷道德”“高道德”等四种类型,进一步分析这些道德困境可以相应地归因于成人主义的横溢、工具理性的扩张、社会冷漠的裹挟、文化传统的钳制等.廓清思想认识、实现制度保障、把握超越次序是超越教师道德困境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情绪不仅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因而情绪劳动理论强调教师要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纠结于我有什么情绪、我可以表达什么情绪、我能以什么方式表达三重困境之中.要走出困境,教师需关注自身,努力提升情绪觉察水平;关爱学生,发挥多种情绪功能;多措并举,有效调节情绪,以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情绪不仅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因而情绪劳动理论强调教师要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纠结于我有什么情绪、我可以表达什么情绪、我能以什么方式表达三重困境之中.要走出困境,教师需关注自身,努力提升情绪觉察水平;关爱学生,发挥多种情绪功能;多措并举,有效调节情绪,以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正>一、乡村教师精神困境的现状1.文化活动少,成长动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多,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但是,教师精神生活贫乏。山区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教学器材、设备也比较缺乏,开展一些活动,既缺人手,又缺器材,教师很难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造成他们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沉闷。乡村学校条件艰苦,老师工作强度大,精神上有压力,部分教师缺乏成长动力。比如,教师在教学上遇到不懂的问题,需要请  相似文献   

13.
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留在乡村的根本之路.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知识分子属性完整呈现的需要,是乡村教师社会功能效用充分发挥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乡村教师面临融不入乡村的巨大困境,乡村文化隔膜使乡村教师在精神上难以和乡村沟通,出现了乡村与乡村教师心灵关联被阻隔的"失心"现象;生活交往的相异性、单一化和表面化,使乡村教师在生活上出现了和乡民联络障碍的"失联"现象;乡村教育情感弱化使乡村教师失去了对职业的忠诚热爱而出现了"失业"现象.乡村教师乡村融入之困的纾解,要以"文化共同体"自觉实现精神融入,要以"场域与惯习"重构实现生活融入,要以"职业情怀"养成实现教育融入.  相似文献   

14.
教育和教师教育都应成为一项精神的事业.为了使教师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事业,培养“掌握精神引领艺术的‘优雅知识人‘”而非“教育专家”应成为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自由生活能力”而非“专业劳动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主要基调则应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兴兴 《教师》2022,(9):114-116
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实践中,奖励通常被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比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多为学者所推崇,但教师在使用它时依然会遇到各种难题.基于此,文章通过调查小学教师在使用精神奖励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发现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对奖励方式本身的迷茫、对精神奖励的使用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6.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师思维是教师展开教学行为的内在决定因素.深受中国经验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经验思维成为教师教学生活中的主导性思维方式.基于教学实践立场的考察发现:经验思维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然而,它自身所具有的有限性、重复性、非批判性等局限性,却与教学实践所本应具有的理性精神、反思性诉求和创造性品格格格不入.教师需要辩证地看待经验思维,并寻求思维方式的多元共生与融合互补,以提升教学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18.
浅谈管理类课程的困境启发式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铮 《教育与职业》2007,(23):152-153
困境启发式教学法是在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由教师设定一个与多数学生生活相关的管理困境,通过学生面对这种困境的做法再次引入基本知识点或延伸的知识点,进而将困境演化为其他案例,使学生在自身感触的困境中体会理论的指导意义,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走出困境,正视其他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和价值回归.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价值包括政治内涵、文化内涵、育人内涵等三个方面.当前,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认知困境、教学困境和传播困境,应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实践体验、创新宣传方式等方面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策略,顺应高校立德树人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就,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困境突出体现在,受到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我们对教师教育的立场存在着模糊与误解,执着于技术理性取向的教师教育观,而忽视了教师教育所应具有的“博雅”传统.博雅精神的教师教育更关注作为“人”的教育者,要想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必然置放在“幸福”、“自由”、“德性”这一本质意义来理解儿童,理解教育.因此,任何有助于养成儿童之为完全人格、幸福人生、自主意识、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熏陶与涵养的功夫均是教师教育必然要考虑的内容.迈向博雅精神新时代的教师教育主要有三层境界,即意识境界、德性境界和心灵境界.意识境界追寻的是成为教育者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民主教育精神,德性境界寻绎的是教育者的“内心之修养,穷神之知化”的人文伦理精神,心灵境界上达的则是教育者的“大全之所悟,天地之参化”的人生幸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