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璞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7-2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2.
"父亲"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富有深厚的道德与权威原型意义。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是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现代女性作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线性梳理,认识文学形象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透视社会生活与文学思潮的流变,寻找父亲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现代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蕴与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1995年到2010年,美华新移民小说中离婚女性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梦里》、《美国爱情》、《美国情人》到《白日飘行》,女主人公离婚逐渐获得了合理性,可看做新移民女性对男权保守的"进阶突围",但婚姻道德始终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1996年张慈在美国出版的小说《浪迹美国》通过谢思羽反叛婚姻道德的方式消解男权,显示出美华新移民小说中少见的激进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黛西·米勒》、《一位女士的画像》为例,分析亨利.詹姆斯小说中从新世界来到旧大陆的女性在面临欧美文化冲突时的文化取向。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入手,探析了坚持美国文化、欧洲文化寻根、反思欧洲文化,这三类不同欧美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杜雪婷 《文教资料》2014,(23):14-17
萧红在小说中通过细致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充分刻画出一个个以"传统道德和礼教习俗"自律的女性形象,这也显示出萧红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对萧红小说中自律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将造成自律女性悲惨命运的思考延展到民族、阶级话语之外的领域,追索更复杂的悲剧原因,同时探究其塑造的自律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37-40,67
丁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历程发展的反映。从"莎菲女士"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土改"时期四个不同时期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述,可以深刻了解丁玲小说塑造的一批具有真正女性内涵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父权视野下女性的声音——论余华小说中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小说以其先锋性独领当代文坛风骚,然而研读其文本,却发现,透过余华的意识深处浸淫着某些传统观念的深深积淀,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父权文化思想。文章试以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依托来解读余华父权文化意识,由于余华在其小说里经常以男性的视点叙事,所以在其文本中呈现出很强的父权文化意识,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父权意识思维下,女性是完全畸形的;二是父权文化烛照下,女性呈现失语的状态。总之,在余华的小说中,女性难逃被看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女作家,残雪在写作时尤其关注女性意识的解放。在《五香街》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虽特点各异,但都有着与男权文化相异的思想,她们大胆地言说着在传统文化中作为禁忌的性话题,大胆地展示自己真实的看法。她们的思考体现了女性更为本真的一面。在小说中残雪还以批判的目光重新审视了母亲这一形象,赋予母亲一种夸张的日常化特征,这大大迥异于传统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0.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创作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他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受难的犹太女性.另一类是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在其后期作品中,作家对女性道德评判的意味逐渐减少,侧重描写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互相交流和逐渐融合的过程,苦难的犹太女性逐渐摆脱了暗沉的生活,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也逐渐体现出了独立自信的新式女性风采,《上帝之城》中犹太女拉比的形象尤其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女性人物在多克托罗小说中成为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载体,她们之间从对立疏离到碰撞交流,再到融合超越的关系表现了作家逐渐融入美国社会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1.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一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比较文学教学内容。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审美价值观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会自发地加以比较,而纯粹的英美文化的教学易导致学习者抛弃本民族文化价值,变成文化虚无主义。作为异质性的中英文学具有可通约性,二者间的比较有助于彼此的理解,化解文化冲突,实现文学的互识和互补。当然,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意识要有一定的方法以及教学指导原则。通过这种中英文学对比教学,可培养学生世界性胸怀,极大地促进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亨利·詹姆斯享誉全球,他的作品在英美历史上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小说中经常反映的是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亨利·詹姆斯的文化理论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影响。阿诺德作品中经常出现两个词语:希伯来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在阿诺德看来.如果希伯来文化能够与古希腊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就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亨利·詹姆斯对阿诺德的观点很是信服,他作品中涉及的文化对比沿袭了阿诺德的文化观.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欧美文化也经历了一个由相互冲突到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代音乐教育呼唤文化自觉,乡土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乡土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纯西方音乐体系下的乡土音乐欣赏,而应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通过乡土音乐表演、中西音乐比较以及乡土音乐民族志研究三个手段,培养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和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从而弥补单纯西方音乐体系教学所带来的民族与文化意识的缺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教育建基于文化,教育的变革必然涉及某种文化的变革,因此可以说,教育改革在根本上是一种文化的变革.中美基础教育的改革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只能是在自身文化基础上的变革.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有“文化自觉”意识,在学习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时,只能借鉴,而不应移植.“文化自觉”要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冷静分析和学习美国文化,反思、继承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跨界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今乐坛的主流音乐之一,同时跨界音乐又是时尚音乐的代名词。欧美跨界音乐艺术形式经历了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它所包含的文化特质是具有一定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17.
龙应台的创作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民族文化的自觉,她的创作以国际化的视野,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坦诚的批评与深刻的反思,表现了华夏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自尊自省意识;二是性别文化的自觉,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进行了冷静的思索与剖析,表达了现代女性的自尊自审意识,蕴含着丰富和深刻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李娜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4):114-116
苏·沃利斯是美国诗坛一位女诗人,这位诗人20年前还名不见经传,但现在已是美国诗歌发展中异军突起的现代牛仔诗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她的诗作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另辟蹊径,具有较为强烈的传统文化意识,强调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该文从传统文化意识视角对苏·沃利斯的诗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样态,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与主要受益者。城镇化过程可视为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的过程,因此农民的传统文化意识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推进。本文以现代性思想为基础,通过对农民文化意识的思考,提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文化意识的转化方向和基于传统文化的农民文化意识转化策略,即传统文化中未来意识的发掘,传统文化中生态意识的传承,传统文化中群体意识的存续,传统经济伦理与道德意识的承接。  相似文献   

20.
在司玉笙的文学叙事中,他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过分地张扬着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社会中的主导性作用,遮蔽并压抑了现代文化在中国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其所显现出来文化意蕴,与其说是对高等教育的霸权意识的批判,不如说是在对高等教育抑制的同时,张扬了“强”的母亲所显示出来的文化意识,是一种新的霸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