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个民族的自觉,首先是文化自觉;一个民族的自信,最终体现为文化自信。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了解我们国家和政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历史必然和现实基础,从而更能清楚地认识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主动担当起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发展一直以来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话题,各种文化不断的继承,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文化的自觉自信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保持新鲜活力的重要因素,一直被国家的文化发展所大力强调,这种文化的自觉自信,是民族文化不被外来文化所侵蚀,是本民族文化能够继承和发展的保障。文化自觉自信在新时代有更多的心得。也需要更多的人,理解文化的自觉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文化自信以文化自尊文化自觉为前提,没有文化自尊与自觉,就很难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建立文化自尊,提高文化自觉,去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崇高境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前提。全球化带来的民族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自觉融人全球化进程当中,不断发展自己,中华民族才能在未来世界民族之林并达到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当前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人们坚定文化自信造成了一定干扰和阻碍。增强对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并以此指导人们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克服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大学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表现在对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也表现在对文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四个讲清楚”是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论述了世界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民族与信仰、国情与道路等四个方面内容。“四个讲清楚”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了方向和道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对世界文化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知,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以提高文化自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文化自觉,领会“三个独特”以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提,是文化自信的实现基础。文化认同的主体是"人",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必然是"人"在文化交融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积极主动探寻和权衡价值差异并选择性投入精力、情感和时间,形成个体文化内在价值"自觉",从而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赓续民族文化符号,坚守民族身份,牢固民族凝聚力,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认同,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开创性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提并论,从而凝练地构建起"四个自信"的伟大思想体系。其中,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一、文化自信所谓何物1.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谓文化自信,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自身文化禀赋及其价值,并对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西学东渐之风,使中国美术教学吸收了西方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学科结构和绘画表现力。由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民族绘画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恒定的审美习惯并完全根植于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不可能被外来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识所取代。长期以来,中国美术基础教学强调的是通过西方的写生手段使学生逐渐领悟造型的基本知识,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这显然不利于更好地建构独具东方神韵的中国美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在"大学语文"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内容体系的构建两个角度出发,对"大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当代我国海外移民作家的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其中女性人物的分析,从对母国文化的反思、改变和融合三个层面,揭示了作家们的“中国意识”。女性形象的隐喻,揭示了传统之桎梏,引入异质文化作为审视传统藩篱的策略,并表征着中西文化的融合。移民作家的思考对于今日中国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禅宗文化在中日文化的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的宋朝到元明时期,日本不但吸收了中国禅宗文化,并结合本土特点形成了具有日本特点的禅宗文化。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茶道中的禅宗茶道,并加以改造创新,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对中日茶道渊源和特点的分析来考察禅文化在中日茶道交流中的影响和作用,可以为我们研究文化交流现象提供一定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了西方政治文化和理念制度,国外基金会的优秀成果和实践经验也不断革新着我国基金会的观念。我国基金会如何参与到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如何更好地参与到中国公共外交活动成为了重要议题,了解中国基金会的现有国际活动情况,借鉴美国基金会发展的优秀经验,可为我国基金会“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燕赵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形成了慷慨悲情、质朴实用的精神特色。但封建社会后期,受京畿文化的影响,丧失了原有文化中的很多精神内容。近现代的中国,命运艰辛,内忧外患,燕赵文化却在这种外力的刺激下得以丰富和充实,重新表现出昂然挺立的生命动力。  相似文献   

17.
宗教思想与日本园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中国现代园林正面临着发展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外来文化、设计理念的冲击,使中国的现代园林设计失去了传承与特色,没有了园林设计的精神内涵。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来优秀的园林设计更好地融糅在一起,在融入全球化中提升中国景观设计同时又体现出中国景观设计的特色,正是中国景观设计师探寻与追求的。本文通过分析宗教对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响及在精神层面上的阐释,揭示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在精神层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区域内经济、教育及文化等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差异性的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资源,如何发挥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是当前工作中无法回避的议题。在经济、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冲击下,深入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尤显迫切。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网络文化,探寻与其对应的网络文化发展路径,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时代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学习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得到的重要启示。因此,认真审视网络文化路径的内涵和意义,从法德并举的视角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网络文化路径进行探究,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和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人物,他们对当时的晚清时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他们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深浅不同以及对待外来事物接受能力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在人格魅力,洋务事业以及外交事务等方面的差异,从中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