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3.
试论"V+N"式合成词中V的语义呈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 N式合成词中,V的语义呈现决定于词素N,当N符合V的指代义的两个预设要求时,V就呈现指代义,整个词是动宾结构;当N不符合V的指代义的两个预设,反而意义上是V从属于N,那么,V就呈现指称义,整个词是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4.
李姝 《成人教育》2007,(8):85-87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与苏州方言“语义对应词”除了形式的差并之外,在词义上依然存在许多方面的细微差异。尝试引用“‘词义成分-模式’分析”比较普通话与苏州方言部分单音节动词的概念义差异;通过词义的概念义及色彩义的差异比较,研究分析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对应词复杂多变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来+V(P)”句存在两种不同的语义,其一表示连动义,成分间关系松散;其二取整体义,框架中不宜插入其他成分,“来”语义虚化(学界称“来2”),重音在“人称代词”。本文认为,“人称代词+来2+V(P)”具有构式地位,构式义与“责任”义有关。本文以人称代词“我”为例,考察了“我来1V(P)”句大量真实语料,认为“我来2V(P)”的典型构式义为言者主动承担责任,非典型语义表示言者对行为/话语权的宣示。其中,V(P)的语义特征受到构式整体义的制约。在构式整体语义中,“来2”是起关键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的词形要写作“词义”;“词不达意”和“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  相似文献   

8.
主观评价性副词“就”和“才”都是预设触发语,当二者语义指向左边时,在时间、数量、速度、难易程度等方面,“就”表示“少、短、快、易”,而“才”则相反。由此出发引申用于条件逻辑关系方面时,“就”侧重条件的充分性,有它就够,其条件松、要求低、标准宽;“才”表示条件必要性,缺它不可,其条件紧、要求高、标准严。它们在时间方面可以引申到条件的有无,充分与否。由此得出二者的预设情况,进而区别“只要”句和“只有”句。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蕴涵语义策略,通过运用音、义、词、句等材料设问,供人猜测的文字游戏,英语迷语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研究者和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迷语源自实际生活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娱乐消遣,解乏益智。迷语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一些语义策略,使其在语言设计上往往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主要的四种语义策略是:双关的运用,使用“必然真理”作答,在题面部分设置“虚假预设”,混淆“元语言”和“目标语”。研究英语迷语的语义策略对英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阅读理解是对语篇直观信息(词、句、段等)进行加工处理的认知过程。从功能语言学角度讲,词、句、段等都是语篇语义系统的组织成分,组织成分之间凭借各种衔接手段产生语义上的关联。最终形成一个语义统一体——语义连贯的语篇。从这一意义上讲,语法“是一个与语篇相关的概念”,语篇接受者不仅需要掌握词汇、句法知识,还需要了解语篇知识,具备语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A数B”格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半固定结构,整个格式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某些结构蕴含的贬义色彩是结构本身赋予的,结构中的数字并没有提供这些语义,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也不能产生这个词汇义。构式的提出避免了把结构的意义强加给结构组成成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文章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了英汉“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核心语义成分决定这些动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成分用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笑”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这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动作 方式 (情态) 原因(目的)”,但具体词语的词化模式存在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南宁白话空间介词“过”共有三类:一是经由义空间介词;二是处所义空间介词;三是终点义空间介词。当“过NP处所”位于连动式的前项时,“主体向终点处所发生位移行为”意义的推动、NP处所范围的改变和V2语义范围的改变,使位移动词向经由义空间介词发展,而“明确了主体发生末事件的处所”意义的推动、认知心理的影响以及NP范围由大变小,使位移动词向处所义空间介词发展;当“过NP处所”位于连动式后项时,由于动词义素成分扩大造成义素赘余,促使连动式发生“义素兼并”式偏重,位移动词向终点义空间介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式“融X为一体”为兼语结构,虚化的文言动词“为”与“一体”组成的类固定短语“为一体”通常可以表示“完成态”的语法意义。其搭配对象可统分为单词型单项式、短语型单项式、语素型多项式、单词型多项式以及短语型多项式。该构式由“融为一体”受语义重心转移的影响发展而来,经历了固化的两个阶段,在经济原则、适用原则的推动下实现构式化,但在固化程度上略有不足。该构式的构式义为“融合进入构式的所有成分,使其发生交互作用的融合反应,形成一个全新的整体,以实现某种效果”,可简称“融合义”。在语义表达上和“集X于一身”存在分割程度、相似程度以及内外性质上的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类义语素与语义范畴的显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类义语素。它们既能体现为一整类语义范畴的上位概念,又能作为构词成分出现在表示该语义范畴下位概念的词语中。按照"下位概念=种差 上位概念"的逻辑定义方式可以把汉族人认知客观世界所形成的语义范畴显性地标志出来。并且,现代汉语语义范畴的显性表达方式在意义表达的经济性、符号认知的便捷性等方面都占据着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既有表达精确概念的精确词语,也有表达模糊概念的模糊词语.这些词语有些是单纯词,更多的则是合成词或词组.合成词或词组往往是由单纯词组合而成的.在组合过程中,并非是组合成分是什么性质的,组合后就是什么性质的,而是组合后有些会发生变化.例如:“分”和“寸”是精确的长度单位,但它们组合成“分寸”一词后就变得模糊了,意思是“说话和做事的适当限度”.词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组合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本文只就其中的几种主要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一、组合变化的几种情况按照词语组合前后的精确性或模糊性,组合变化可分为下面四大类七小类:1、①模糊 模糊→精确 组合前的两个成分都具有模糊性,组合成一个记号语后反而变得精确了.例如:“长”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大”,“短”表示“两端之间距离小”,二者都具有模糊性.但是,以它们为词素构成合成词“长短”后的意义之一是指“长度”,这个词就相对要精确得多.又如:“深”的意义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浅”的意义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二者都是模糊词.但是,以它们为词素构成合成词“深浅”,其意义也要精确得多,表示“深浅的程度”.类似的例子还有“多少”、“大小”“高低”、“好坏”、“老少”、“轻重”、“快慢”等等  相似文献   

17.
对举格式是汉语特有的一种黏着性结构。根据对举格式中语素或词的意义关系,对举格式可分为近义对举、反义对举、类义对举、起兴对举、极性义对举等。其中极性义对举格式又可分为主谓对举式与非主谓对举式两类。对举格式的句法功能有:超越语法规则,使语素升格为词,创造新短语,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对举格式的语义功能有:确定语义角色,使语义增值。  相似文献   

18.
许萌 《现代语文》2010,(7):110-113
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借用语料库对英汉动词“gain/获得”的词块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造成“gain/获得”词块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认知缘由。研究发现:“gain/获得”词块均表现出[±连续性]、[+抽象性]、[+心理现实性]的特征;“gain”词块大多对动词进行抽象,结构多变,语义呈隐形义和错综义,“获得”词块大多对宾语进行抽象,结构统一,语义呈显性义和积极义;“gain”词块的概念整合层级较高,而“获得”词块的概念整合层级较低。  相似文献   

19.
“影响式”和“揭示式”评论句中两种富有特色的句式。“影响式”评论句中表达“甲事物影响乙事物”的语义,下位句式有直表式、使令式、绍介式三种。在绍介式中,“为”字句值得关注。“揭示式”评论句表达揭示事物的性质、意义的语义;具有揭示作用的动词有四类:“说明”类、“反映”类、“意味”类、“告诉”类。  相似文献   

20.
“呢”在疑问句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是非疑问句有信有惑,“信”是一种心理态度,“惑”是一种认知状况,前者由预设反映,后者由疑问形式体现。“信”的载体有“呢”和“语境”。疑问句中的“呢”表示“确信”义。当问句中有疑问形式时,它派生出“深究”义;当问句中无疑问形式时,它是“语篇话题(转移)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