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山东历史上众多的以家族为中心的文学家群体中,其家族新城王氏作为后起之秀,注重文化传承,出现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其中就有影响全国文坛的一代宗师王士稹。新城王氏作家群具有作家人数多,作品质量高,作家作品影响大的特点,是明清山东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群体,对山东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河南籍作家群星灿烂,涌现了像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这样一批领军人物,他们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创造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增添了光彩。大唐之音,和而不同,河南文学与其他地域文学相比既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也有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唐代河南作家群体的文学活动呈现出主流意识强、地域色彩弱、敢于革新、样式多元化的特征。并且形成了具有儒家思想内蕴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和追求审美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考《文选》所录中古时期河南籍作家及作品,可以看出汉魏南北朝时期此地文学发展变化的情况。大体而言,自东汉迁都洛阳以来,学术中心东移,加之"永嘉之乱"后,文人士大夫纷纷避乱江南,从客观上也促成此地文学的进一步繁荣。河南所在之地,自战国以来,就是学术和文化兴盛之地。《文选》所录河南籍作家共二十四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大连作家写作在体现了各自的价值理念与审美追求的基础上,突出反映了作家群体在主题、风格、叙述策略上的"群体性"区域特征。具体从文化场域、文本场的趋同性与互文性、权力话语的导向(意识形态和传媒的导向功能)深入探讨其区域性特征的生成机制,以期促进区域文化创作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为积极响应中原经济文化建设的号召,更好、更快地推动我省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2017年始,开设"河南地域文化与河南文学"研究专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河南作家作品研究。河南籍作家、作品研究,或者是"反映河南人民生产生活"的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6.
元代江西文学是古代区域文化和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来,元代江西文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文献的整理、作家生平考证、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研究等方面展开,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以往的研究中,江西文学的整体研究仍十分薄弱,个案的研究也多局限于著名的作家.因此,个案研究的面要拓宽,整体研究更需加强.还有,家族文学、群体文学、多视角的探讨是今后元代江西文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生成教育的视野中,事物处于发生与消亡的过程之中,教育是生成的,人是生成的,因而约束教师行为并反映教师群体精神气质的教师文化也同样是生成的.教师文化在生成过程中体现了生成性、情境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征.其中,生成性是教师文化的整体特征,从宏观上表征着教师文化;而"情境性"、"开放性"、"互动性"是教师文化的具体特征,是"生成性"特征的具体化.用生成性的思维审视教师文化的特征体现了人性化的现时代印记,同时也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门罗作品内容多源于自己的生活,其小说堪称时间和记忆的艺术。通过记忆书写演绎叙事个体记忆选择、家族群体记忆追寻,表现自我独立成长和地域群体认同意识,探究记忆书写重构的本质。门罗在时间与记忆中穿梭,建构了自己完美的作家人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承德作家的创作状况作了总体描述。文章从每位作家的创作实际出发,将他们的创作与新时期以后文坛的发展潮流和承德这一地域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把承德作家这一创作群体划分为三代,并对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成就、美学特征和文化品位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将他们的创作与满族文化和承德的地域文化特征相结合,对这一创作群体独特的文化意蕴给予了全面揭示和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的印象里,安庆是一个面色黧黑、眉目谦和的人。他是河南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原小说八金刚”之一。我和安庆相识,缘于他的成名作——短篇小说《加油站》。那是2007年,我在卫辉任职,文学情结还很浓。2007年第10期《小说选刊》捧在手上,两位河南籍作家的作品引起我的注意,一篇是作家邵丽的《人民政府爱人民》,另一篇就是安庆的《加油站》了。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文学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出现了众多的大家和杰出的作品。究其原因,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文学底蕴的深厚奠定了厚积薄发的基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促进了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众多又各具风采的文学家族使创作队伍规模壮大;文坛领袖的提拔、引导提升了河南作家的地位与创作水准。  相似文献   

12.
阐释地缘文化概念,分析地缘文化的起源与特征。论述陇中地缘文化特质,界定唐传奇概念。民族性、过渡性特征明显,开放包容、多维多元、尚武豪侠的陇中文化传统,孕育出大批优秀的唐传奇作家。借鉴地缘文化和人类文化学理论,探讨了陇中地域文化与唐传奇作家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作为唐代官方经学代表著作的《五经正义》,其成书非一时,前后历经20年才正式颁行。《五经正义》的作者也非一人,《五经正义》为孔颖达主持,故其疏文一般题为"孔颖达疏"或"孔疏"。不过,就《五经正义》撰作者而言,这一提法是不恰当的。《新唐书·艺文志》分别详列各经《正义》的作者群和覆审人员,已显示出《五经正义》之著作权不仅限于孔颖达一人所有,而为五组不同疏解作者群所共有。《五经正义》修疏者的师承背景差异极大,对于各经《正义》的思想宗旨和见解,应分别对待,分经研究,不能笼统以"孔颖达著作"或"孔颖达思想"概括。  相似文献   

15.
元代东阳籍作家群的诗文创作风格和写作题材大体一致,远学汉魏近学唐,风格新逸清丽。他们的诗文感物伤时,描摹细腻,以情纬文,自然洒脱,融于山水间,富有江南诗歌的特有神韵。他们或隐而修身,或书院讲学,或仕而为民,以婺之朱学相砥砺,以诗文唱和相交结,或以师承学术交,或以友人同乡交,是一个联系紧密、互动性强、影响大的文学群体,实乃浙东诗派的核心力量。他们亦是浙东学派的中坚力量,在理学的发展历程上,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末黑暗的现实使一大批诗人怀着理想破灭的隐痛从社会生活中退缩出来,遁隐山林,在优游山水中不断进行心理调节,并在诗歌中广泛地表现出淡泊情思。唐末隐逸诗人在对自身出处趋向淡泊的同时,对国计民生也显得淡漠,有时甚至近乎麻木。诗人如此大规模地远离政治斗争流向以及参政热情的低落,是唐朝此前任何时期都不曾出现的,体现出晚唐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失去维系人心的力量,文人士大夫阶层淡化甚至放弃社会责任,对唐王朝向心力明显减弱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宋儒人格塑造背景下词人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是词人放荡不羁性格大肆张扬的时期,到了北宋前期的百余年间,雍容和缓、砥砺气节的宋儒人格开始形成.在这一背景下,宋人解决了如何使传统的诗人之志与词人风流在新的文化条件下和谐相处,并融为一体.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文人是既作诗、又填词,只不过二者的创作比例在不同的个体那里有所差异.于是,聪明的宋人立足于诗人的身份,兼顾了词人风流,从而使得词人身份以新的姿态成为士大夫完美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初盛唐山水赋创作是繁荣的。初唐山水赋分为两派,一是承南朝余绪,赋写园林中的小山小池,仍沉浸于“园林幸足”的情趣中;一是开始走出宫廷,步入山林,尽享大自然的原生山水,开盛唐山水赋先河。盛唐山水赋家超越园林,足涉黄河,身登五岳,踪迹遍布大江南北,山水赋体式多样,题材丰富,形神兼备,意境多重,一派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9.
王志坚在《四六法海》中评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樱桃表》曰:"摩诘退之皆有赐樱桃诗, 盖唐时有此制。"但他没有明确界定出"樱桃制"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樱桃制"是指,在唐朝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于统治阶级喜好用樱桃来宴赐群臣,而在当时文坛上形成的帝王倡导、文士崇尚的以描写吟咏樱桃为主要内容的诗、赋等作品的风尚。这里的"制"不同于指帝王命令的"制"的古代文体,而是指诗文的一种体制,一种以吟咏樱桃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