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家报社,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他们竟作出两项所谓改革: 一是把版面“下放”给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由他们“承包”,塞满一个版面,报社收“版面费”,三千元、五千元、七千元不等。二是出卖消息。去年,中央一位负责同志到该报所在地视察,看了一个商品展览,提到一家皮革厂制造的皮鞋很好。该报社闻讯后,  相似文献   

2.
有一家报社,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他们竟作出两项所谓改革:一是把版面“下放”给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由他们“承包”,塞满一个版面,报社收“版面费”,三千元、五千元、七千元不等。二是出卖消息。去年,中央一位负责同志到该报所在地视察,看了一个商品展览,提到一家皮革厂制造的皮鞋很好。该报社闻讯后,写了一条消息,拿到这家皮革厂,说:“我们把你登头  相似文献   

3.
二月十三日,《北京日报郊区版》发表了《儿子“高堂”稳睡老母“冷宫”焚身》的报道,许多读者来电话、来信称赞这一报道抓得好。我们能抓住这个典型,是通讯员刘秉华同志热情工作、及时地向报社反映情况的结果。赵秀兰老人被烧死这件事是二月五日发生的,刘秉华同志七号早晨听说此事后,十点钟就给编辑部打来电话,报社及时派人去进行采访。这期间,刘秉华跑前跑后,积极配合报社同志工作。在报纸大样付印的前一天下午,版面急需一张赵秀兰大娘居住的小屋的照片,报社给他打电话说明这一情况,他接电话后的两个小时,就把照片底片  相似文献   

4.
我是去年5月份开始做记者工作的。在农村采访了几个月,常常感到“头昏”。记者的“头昏”,无非是缺乏独立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找不到新闻线索;或者找到了线索,但又不知道编辑部要不要。只是在最近—个时期里,我才摸索到了医治“头昏”的一个处方。报社负责同志经常告诉我们,记者要识风向,辨气候。可是风从何处起,问题从何处来呢?当初,我认为风从编辑部起,问题从编辑部来。写什么,怎样采访,全靠报社的报道提示。有时还打电话到编辑部去问“行情”。拿到题目以后,不加分析研究,就一条一条地到处问,到处套。这样做,有时也能有几条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10月31日在《崔月犁乐当报社通讯员》一文中说,卫生部前部长崔月犁在《健康报》上发表的《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开学典礼》报道,署名是“通讯员崔月犁”。报社为抬高崔的身份,曾考虑加个“特约”或别的头衔,但作者“执意只当一名普通通讯员”。这件事,使我动心。  相似文献   

6.
“开篇举要”不仅是写文章的方法,而且是企业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那就是每年年初都要向报社公布全年的宣传报道要点。《葛洲坝集团报》报社坚持这样做,使报社年年都有新面貌,今年的“要点”更有特点,那就是突出“典型报道”。今年该报1月18日刊于第3版的“要点”内容摘要如下:一、继续大力宣传报道集团发展战略,特别是报道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以及集团公司抓战略管理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已经被多数报社领导人所认识。但是,从提高认识到转化为实际行动,还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一要把重视新闻摄影的观念纳入办报方针,使所有编辑记者们头脑里打上深深的烙印。为此,我们报社确定了自己的办报方针,即:“转变观念,真实报道,图文并重,微笑办报”。这16个字,统统都和新闻摄影有关。“转变观念”,是报纸改革的总开关,也包括转变轻视摄影这样一种旧观念。“真实报道”,要解决“可信”。现在的报道(包括摄影新闻)都含假、浅、深三个层次。假报道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驻马店报向通讯员普寄贺年卡为鼓励广大通讯员在1992年度积极撰写稿件,元旦前夕,驻马店报社向全区400余名专业和业余通讯员,每人邮寄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载着报社编委会负责同志手书的温馨祝福、问候和激励。不少农民通讯员接到贺年卡,感动得双手颤抖。泌阳县高店乡农民通讯员刘家福说:“我要在猴年里多采、多写稿件,报答报社的关怀和鼓励。”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足协展开打击足坛假新闻行动。据报道,中国足协新闻办公室7月28日宣布,“足协”于26日对涉嫌在国奥队参加奥运会预选赛期间,报道舒畅和李蕾蕾欲退出国奥队假新闻的《无锡日报》、河南《大河报》等5家报社和记者,作出“停止报社和记者采访中国足协主办的所有比赛的资格”的决定。“足协”这一决定在社会上和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足协”是否有权处罚新闻媒体和记者,“足协”的处罚决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  相似文献   

10.
3月27日下午,河南日报编辑部召开有报社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处室领导、编辑或专栏编辑参加的会议,就《新闻战线》编辑部提出的“如何繁荣报纸漫画”问题进行了座谈,到会同志认为: 一、《新闻战线》1982年第三期就“如何繁荣报纸漫画”问题发表的报道,对我们是个促进,我们欢迎漫画界同志的帮助,共同为繁荣河南的漫画创作而努力。方成同志对河南日报的批评,对于我们改进工作是有益的(发言中对我报漫画使用情况的说法,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工作中,常常看到一些报社凭“报道内容基本属实”打赢官司的案例。尽管这些报社打赢了官司,但为此花费了许多精力,也影响了正常工作。所以,作为 报道,尤其是批评 报道,不能满足于“基本属实”。 一般来说,表扬性稿件只要达到了基本属实,细节上的问题一般无人纠缠,而批评性稿件就不同了。由于一些人对批评报道的意义认识不足,地方保护思想作祟,被批评者明知报道基本属实,但为了挽回些“面子”,维护“本单位的形象”,往往会对报道“鸡蛋里挑骨头”.这就给我们一个教训,那就是批评报道“十拿九稳”不行,必须做到“十…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强化消息写作的精品意识,用消息反映重大题材。这是大连日报编委会在最近组织的“主攻消息”业务研讨活动中全体编采人员形成的共识。 一个时期以来,报社编采人员忽视消息写作,精品意识不强,不善于用消息报道重大题材,影响报纸质量的提高。编委会于去年初就进行了部署,得到了编采人员的积极响应,各部室结合办报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讨,有8位同志向编委会提交了业务论文,其中6篇在编辑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编委会负责同志提倡编采人员用消  相似文献   

13.
刘学洙 《新闻窗》2006,(4):76-78
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一次贵州日报邀请报社的老领导回来聚会,请他们谈谈传统,指点工作。会上提起—件事:1953年,因在报纸上开展批评遇到些困难,编委会写了一份《关于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斗争问题向贵州省委的请示报告》,并抄送中央宣传部、《人民日报》、西南局宣传部和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省委分管宣传的负责同志看到后,认为报社这样做是无组织无纪律。为此,省新闻口和省委先后开了几次专门会议,对报社负责同志进行批评。围绕这件事,  相似文献   

14.
音乐人窦唯因不满《新京报》对自己的负面报道,于5月10日下午1点左右,冲进该报社找一名卓姓记者“算账”,该记者不在,无法发泄怒火的窦唯竟然失控动手砸坏了该报社的一台电脑和电视机,三个小时后更是疯狂地放火将该报社某编辑的私家车烧毁。(见5月11日《东方早报》)。乍看此新闻,笔者脑子里最先掠过的反应是:真热闹、真吸引眼球,艺术界又上演了一出武打闹剧,可这是哪门子艺术呀?音乐人窦唯又奉上了一道“艺术大餐”,堪称大手笔、大动作!可这是哪门子音乐嘛?继而自己又有些自责:这岂不是有点“幸灾乐祸”之嫌?冷静想想,笔者对这场纠葛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快!快!快!”把这句在抗震一线出现频率颇高的“流行语”,用来形容济南军区前卫报社跨战区组织抗震救灾报道行动,一点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9)
写批评稿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文/李建宁常听一些同行的朋友们讲,批评报道难,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和给报社带来麻烦。笔者这几年在报社虽然主要从事的是文化报道,但也写过一些批评稿。其中以“见闻录”、“目击记”为形式的批评稿件占有相当数量。回想起来,这些批评报...  相似文献   

17.
我刚刚走进办公室,科长手里抖动着一张解放军报对我说:“赶快组织一批‘得失观’教育的报道吧,今天报纸一二版都登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这是新开展的一项全军性的教育活动。根据经验,报社这方面的稿件已是风起云涌,一个“集中作业区”已经形成了。在这同一个大主题下,我该如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报社人员“进进出出”,已经是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一家报社要维持良好的发展状态,报道质量上不能大起大落。办报风格的传承,要求管理者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传帮带”,使报社人才队伍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过去,在很多报社,“传帮带”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例如,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一般都会跟即将退休的老记者一起跑一条线,等过一年半载,老记者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拜读一些报社阐述自己办报思路的文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提法:“压缩‘一厂一店一校一村’等工作性报道”、“坚决摒弃‘一厂一店一校一村’的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等等。应该说,这种提法有一定道理。来自某些基层单位的报道,既缺乏宏观上的意义,又没有新闻价值,只是单纯作自我宣传。对这样的报道,当然应该“限制”、“压缩”乃至“摒弃”。然而,正如任何真理都有它的相对性一样,这种提法也容易使一些报社  相似文献   

20.
批评报道要写,这是记者的社会责任;批评报道写好,这是记者的写作艺术。但批评报道不仅采访难而且写稿难,弄不好还会“吃官司”。因此,许多记者特别是驻站记者大都不愿涉足这个方面的报道。今年4月,《湖北日报》特意推出了两组批评报道,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被报社内外称之为“成功的舆论监督”。现在回想起来深深体会到,舆论监督的成功在于成功的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