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在对国民党及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本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详细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关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的变化过程,并分析了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几十年来史学界已有定论,即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上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试图从统一战线内部就国共两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观原因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发展力量问题,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是形成革命力量联盟的最好途径。作为党的重要创始人,李大钊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事业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堪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楷模。李大钊在1923年至1927年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二十世纪初期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在思想上、路线上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极大的分歧,以至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对国民党及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本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详细考察了在这一时期关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的变化过程,并分析了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陈独秀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他在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错误观点,乃至提出过退出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并不能因此而抹煞他对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国共合作主张的积极支持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仅要制定党的纲领,指明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而且还要寻找友党友军,反对共同的敌人。党的“一大”制定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章程,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但寻找同盟者的任务却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党的“一大”会议上讨论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时,大部分同志反对与国…  相似文献   

7.
一土地斗争路线的实质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以争取民族独立和根本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自己奋斗的最低纲领,早在1926年到1927年春天党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曾强烈地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并主张积极领导他们求得解决,但因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没有使正确主张得到坚决的实现;譬如1927年四月党的五次代表大会所决定的国民革命之农民政纲,就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到是年的“八七”紧急会议,便严厉地指斥了陈独秀的错误,强调“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上,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存在严重分歧。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得到布哈林的支持,并以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形式确定;在西湖会议上,陈独秀等人以服从共产国际纪律原因,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一度支持了马林的党内联合的主张;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马林提出加入国民党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易礼容是毛泽东在长沙创建的新民学会里的小弟弟,1921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何叔衡一起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小组,1927年4月出席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国民党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到处杀共产党员。陈独秀5月23日在武汉对易说:“长沙‘马日事变’,已成白色恐怖,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等具体问题上,以1937年8月为界,陈独秀抗战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前期,陈独秀强烈谴责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与不抵抗政策,极力主张反蒋抗日。后期,陈独秀的抗战思想更加系统、完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他从原来反蒋抗日转变为全力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其间虽然有些悲观论调,但总的格调比较高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陈独秀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皋的,虽然他在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错误观点.乃至提出过退出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并不能因此而抹煞他对国共台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瞿秋白的革命统一战线思想作了探讨,认为瞿秋白积极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筹备和建立,是我党较早地把马列主义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领导人之一。一,他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了深刻的分析,论证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他分析了国民党的历史和现状,认为改组国民党是可行的,并提出了改组意见,积极参与了改组工作;三,他强调了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在坚决回击戴季陶主义的同时,对当时党内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和彭述之的“天然领导”论也进行了批评。本文在肯定瞿秋白革命统一战线思想正确的主导方面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不成熟性和带有教条主义色彩等缺陷,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在大革命失败后犯“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相继看了一些论述我党创始人陈独秀功过的文章,总的给予我这么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党对陈独秀的定位是不够公正的;同时,在某些重大关键问题上,对陈独秀的态度,也是不够正确的,显然存在着这么一种倾向,就是有意无意抹煞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应有的地位。我这里所说的“地位”,与功劳不是同义语,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以及后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功劳,是无法也很难一笔抹煞的,但是对于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应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却存在着一笔抹煞的形势;然而如果不肯定陈独秀…  相似文献   

14.
从1921年到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从"精英党"向"群众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间,陈独秀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制定、签发了一系列吸纳党员的决议。在"大革命"的特殊时期,陈独秀采取简化程序、缩短候补期等变通方式最大限度吸纳工人党员以壮大中共力量以抗衡国民党日益显露的威胁;但又从阶级属性出发,对知识分子入党心存戒备。在吸纳党员上,陈独秀看重成分、轻视信仰、急功近利、歧视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实践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作为国共两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历史地位,孙中山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他创立了"三民主义",同时领导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即后来的中国国民党。陈独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革命,同时他宣传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且一直担任党的早期领导人。因此孙中山与陈独秀的国家观也分别成为了国共两党早期的行动纲领,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国共两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国家观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6.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中国共产党为响应北伐军攻打上海、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建立市民政权,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在这期间除去汉口出席12月特别会议外,一直坐镇上海。中共在工人武装起义中执行的所有重大决策,都是经他认可的,或者是由他亲自制定的。尤其是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与陈独秀更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政治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在政治、组织上由右倾机会主义发展到了取消主义。从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袖堕落成为一名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在抗战时期,他主张积极抗战,但其抗日政见又有反共消极的一面。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完全是一个从党内分裂出来,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分子,而不是反革命分子。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九二二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曾于当年八月在西湖召开了一次中央特别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也是确定无疑的。可是在一九七一年,国外学者道夫·宾在《中国季刊》上发表了题为《斯内夫利特和初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文章,提出了“迄今尚未报道过”的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二年四月在杭州西湖召开“第一次杭州中央全会”的新观点。并具体指出“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和斯内夫利特”。根据道夫·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统战思想集中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与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精华。从它的历史发展看,中国共产党已实现了从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向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成功历史性过渡。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时期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而且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0.
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同志(又名董用威)在武汉担任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委员、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和省政府常委,在建立和发展湖北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捍卫无产阶级领导权、巩固武汉革命政权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中国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