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己主义,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的道德原则.在过去,我国学界对其很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利己主义的涵义及其特点、利己主义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对利己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希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7,(3):57-63
利己主义与私有财产被马克思视为犹太精神。在1843-1845年,费尔巴哈与马克思在区分利己主义的善恶标准问题上保持一致:共产主义的利己主义是善的,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则是恶的。拜物教是资本主义与犹太精神共同的利己主义的德性特征。然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对作为利己主义产物的私有财产却具有不同的见解:费尔巴哈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人平等地享受私有财产,马克思则认为共产主义只有通过消灭私有财产才能实现人的类本质。原因在于:费尔巴哈没有把握黑格尔辩证法中"劳动"的内核,导致了逻辑上的自相矛盾。费尔巴哈人本学存在论视域和马克思出场学视域的开启,直至今天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引入伦理利己主义是当下我国学校德育在面临重重困境下的无奈之举,但教育者对伦理利己主义的后果则估计不足。教育生活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扬弃伦理利己主义:第一,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文化自觉及其创造性转化,在整合伦理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培植抵御伦理利己主义的精神资源;第二,在教育生活中重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为学生认同伦理道德提供客观基础,消解伦理利己主义的作用前提;第三,回归道德教育的精神生态,充分把握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德育价值,推进学生道德成长中的知行合一,以超越伦理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4.
言语冲突是校园中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实质是利己主义。本文对利己主义三个构成因素:竞争性、安全感和名誉感进行了阐释,以利于人们对冲突的本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合理利己主义"鼓励人们追求个人利益,但这要建立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该理论强调个人与社会、他人相统一的利益,通常会与合理利己的概念相混淆。因此,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辨析合理利己和"合理利己主义"伦理思想,得出合理利己和"合理利己主义"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以及后者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普列汉诺夫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不是个人利益在个人意识中的直接投射,而是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个人意识中的显现。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最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的那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标志,因而也是衡量逍德的尺度。在道德内部存在着利他和利己的矛盾:社会的利己主义需要个体的利他主义,个体的利他主义正是满足了的社会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7.
资本是现代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强势扩张的根源及其以悖论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为了扬弃资本的绝对利己主义异化状态,应该寻求超越资本利己本性并且引导其和谐过渡的力量.经济利他主义社会价值观,作为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一线索.  相似文献   

8.
利己主义,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的道德原则。在过去,我国学界对其很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利己主义的涵义及其特点、利己主义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对利己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希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9.
<罗生门>是日本文学鬼才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通过描述一个被主人解雇,走投无路的下人从生活的受害者到强盗的蜕变史,揭露了人性中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而对于这种揭示,芥川并没有采用突兀的、一步到位的方式,而是设置了一个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过程.小说取材于平安时代说话集<今昔物语集努,作者通过对其中个别情节的更改利用"借古讽今"的方法揭示了造成利己主义人性悲剧的社会根源.而其时空及情节的设置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相似文献   

10.
利己主义,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的道德原则。在过去,我国学界对其很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利己主义的涵义及其特点、利己主义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对利己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希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03名学生进行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中学生亲社会意向总体上呈现公私融合、个人本位的特点,中学生自我关注、升学惟一的个人利己主义有了明显发展,有必要迅速有效地在学校加强价值导向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利己主义、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张启述利己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意识形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除了要建立相应的法制而外,还必须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反对利己主义,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资产阶...  相似文献   

13.
1 个人主义 1840年,研究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这>一书中创造了"个人主义"这个词,用来表达一种同利己主义相区别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私有财产权是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根基,与私有财产权相应的是个人主义和个人权利优先的意识形态.卢梭最早对私有财产所导致的现代性危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阐明了私有财产制度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悖论.青年马克思深受卢梭的影响,在《论犹太人问题》这篇经典文本中阐述了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特性和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并发展了黑格尔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理想丧失、道德滑坡的消极社会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对青年学生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王明摇身一变又成为右倾投降主义者,并提出了否定我党关于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等一系列的右倾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与共产国际的右倾对华政策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如出一辙,实际上,王明充当了斯大林民族利己主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利己主义,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的道德原则。在过去,我国学界对其很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利己主义的涵义及其特点、利己主义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对利己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希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人性与治道具有内在的联系,古今中外,思想家们对此进行过深入思考。例如,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即"新旧约全书")持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原罪,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由此形成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成为西方政治和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渊源。西方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的,这种利己主义与社会利益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探析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失落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表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思想,对他人和社会的冷漠心理,都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所强调的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究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如学校教育的虚化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失落的直接原因,家庭教育的偏失是重要原因等,并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他们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自然的责任,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理论的主要倾向是合理的利己主义,即主观动机利己,客观行为则人己兼利。主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理论调解了英国维多利亚社会日趋紧张的人际关系,并深刻影响到19世纪英国小说家的道德观、价值观。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创作也是其功利主义道德观的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