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  相似文献   

2.
邓蓉 《四川教育》2013,(10):33-33
在我国教学论演进中,第一个提出“生成”一词的学者是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她提出了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中,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相似文献   

3.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她致力于重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让课堂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让课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生命价值。在她的倡导下,近几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界一直都在关心课堂的教学改革.想方设法使“生命活力”从纯粹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大面积常规课中开展多媒体教学还需走很长的路,它对广大教师的事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技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实认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育人价值、“教学内容对多媒体技术的选择性”、“把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善于“把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四主一本”课堂教学法即以“师生主体、问题主轴、认知主导和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这是一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理论。本文重点探讨“四主一本”课堂教学法的含义、原理、原则、策略、模式和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建立新的教学观.走出“预设”的禁锢,让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具有“不确定性”、生成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生成性,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有效促进生成呢?  相似文献   

9.
孙秀芹 《山东教育》2005,(28):49-50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局面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新课程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教学不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建立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的关注人的整体生命发展的课堂教学,力图实现课堂教学提升和完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的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生命化课堂教学的重建提倡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论要求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因而,数学教学应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探求途径。作为职校的数学教师,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创造性的“场”,让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突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赵琴霞 《考试周刊》2013,(90):79-80
课堂教学蕴涵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课堂上有真正的生命活力。因此,“活力”课堂,增强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而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桥梁,其创新与变革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本文将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反思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成”性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知识。“生成”能力。它启示我们,在努力开发教育内外部资源的同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有用信息,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之“生成”为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有远见的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呐喊。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相信孩子,解放孩子,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活力.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教学改革没有使教条僵化的课堂获得实质性活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舌力”等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抓富有生命气息的“活”均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课堂灵动起来。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闪耀出智慧的光芒,飞扬起自主的个性,课堂才会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军校学员“标准高、时间少、动力乏、效率低”的问题现状,研究以提升教学动力为指导的高效课堂构建。在研究教学动力和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以教学动力为指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实践与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的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驾驶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提高课堂,增强教学中的目标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生命哲学包括他的生命价值观、生命动力论、人格特质论三个方面。老子的生命哲学给当下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启示:生命的动力源于生命本身,教学的动力不是源自教师的教,而是源自学生的学。课程与教学变革实践中我们应当在“有为”与“无为”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让课堂在师生的“有为”与“无为”之中生成出更多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