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增长、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的呼声日渐高涨.虽然经济、科技发达的北美和西欧诸国占获奖总数的95.4%,但也有资料表明,新兴国家建国三十多年就会诞生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建国已经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也有二十多年,人们不禁发问,"中国为何无力问鼎诺贝尔奖?"(瞿葆奎、熊川武:<论解读教育--兼论导致我国大陆"零诺贝尔奖"的原因不在教育>,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创刊号)  相似文献   

2.
玛丽·居里(1867~1934)是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原籍波兰,生于华沙的一个名门家庭."居里夫人"是她成名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她1819年考入法国巴黎大学,两年内连获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1895年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1859~1906)结为夫妻,并开始了科研生涯.1903年和1911年分别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金,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迄今唯一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在不同学科领域获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914年成为法国索邦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并担任巴黎镭学研究院院长.1922年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同年出任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后任副主席.她也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但是如果数学足够好的话,可以拿两次诺贝尔奖:帮别人拿一次,自己再拿一次.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就是这样. 2020年,彭罗斯凭借数学在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研究中的应用,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几十年前,彭罗斯的另一项数学发现曾帮助别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4.
在诺贝尔科学奖109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处于无人折桂的尴尬境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无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远?这是继"李约瑟难题"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又一个世纪难题,人们把它称为"后李约瑟难题",也有人称之为"零诺贝尔奖现象".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是诸多原因所致,其中教育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要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必须彻底改革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5.
人类世界最高荣誉的奖项是诺贝尔奖.至10月15日,2007年诺贝尔奖统统揭晓.最后一项经济学奖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分享,美国人已是连续八年没有旁落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相似文献   

6.
由"钱学森之问"引发的学生评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月31日,一代大师钱学森带着遗憾和忧思走了.可是他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诘问却像警钟般在人们的耳边回响.人们在反思,一个有着13亿人口,大学、研究生院林立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们在反思,中国大陆获准授权学士学位的大学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  相似文献   

7.
何山石 《初中生》2007,(7):56-57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评价理查德·费曼是恰如其分的:"这家伙,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确实,在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费曼是独特的,他是天才与滑稽演员完美结合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07,(12):50-51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要奖给那些在物理学界、化学界、医学和生理学界等领域内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搞笑诺贝尔奖",则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对那些看似稀奇古怪但"其实发人深省"的研究予以奖励。对于哈佛大学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来说,两个诺贝尔奖他都很喜欢。他是20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同时他在每一年都自愿去美国哈佛大学"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奖现场做清洁工人。如此一来,诺贝尔奖的"亦正亦邪",是不是让你摸不着北了?不如凭借你的搞怪创意向"搞笑诺贝尔奖"冲刺,再为获取正版诺贝尔奖好好学习吧!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三单元主题报告会上,以一篇<归根的反思>的主题演讲,展示了他在物理学对称性之外,对中国人文传统与科学发展和国家富强之间关系的睿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此,合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如果你想取得胜利与成功,选择合作这个助推器无疑是个好方法.   50年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曾坦言,"在现在和未来,你将很难独立获得诺贝尔奖".在50年后的今天,回首往事,这一预言果然变成了现实.在近50年中,通过合作获得诺贝尔奖的达到了总获奖人数的78%以上.从诺贝尔这一科学顶峰奖项归属的变化来看,合作的蕈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众声喧哗,莫言本人也"狂喜并惶恐"着.其实莫言曾获奖不少哦,比如"茅盾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都比不得诺贝尔奖带给他的殊荣.我们一起来重温诺贝尔奖的由来及那些关于诺贝尔奖的事.  相似文献   

12.
在2006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纷纷出炉之际,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也于10月5日在美国剑桥市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中揭晓。“搞笑诺贝尔奖”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科学研究”,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搞笑诺贝尔奖”每年一次,其奖项包括生物、医学、物理、和平、文学等。与诺贝尔奖总是颁发给在相关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作家或政治家的评奖标准不同,“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奖主要针对在科学界发生的奇闻轶事。每年10月,“搞笑诺贝尔奖”得主都会被邀请到哈佛大学参加颁奖典礼。而且,在每年的颁奖典礼上,都会有几名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他们颁奖,与会者会用热情的掌声和随手抛向空中的纸飞机隆重欢迎获奖者。(编者)  相似文献   

13.
【小引】沈保启先生在其著作《多少天才出少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的前言中说:"20世纪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那就是:没有一个中国人从中国本土出发,直接登上诺贝尔奖--这一世界科学界、文学界最高荣誉的领奖台。如果诺贝尔奖只代表着一种荣誉,那么我们并不惟诺贝尔奖是尊;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高的成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整个世界、人类社会的贡献!我们坚信在安定、和平、发展的环境中,21世纪的中国完全有可能出现两三个,甚至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极有可能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国。"  相似文献   

14.
"愤青"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修辞现象. "奋青""粪青"是由元信息"愤青"通过编码和解码双重程序而产生的.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与人的相互反应,产生了一褒一贬的修辞变异.以下将针对这三个词的修辞进行阐述,以便对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高考试题的背景是历年高考化学命题的常见模式,关心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发现、最新科研成果等,有利于高考备考.现将2010年的社会热点与化学试题总结如下.一、诺贝尔奖——有机合成搭建分子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一种美,是人类社会活动永不止息的完善、理想追求,也是一种社会的和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和谐的课堂社会是师生得以实现其存在价值的课堂社会.具体说来,"和谐"在课堂社会中的体现主要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剑桥大学,不同专业的教授、学生和文理学者常常利用下午茶歇时间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任何人有什么计划或者问题,都可以和别人商量.各种思想在淡淡的咖啡味中摩擦出火花.茶会的参与者来自不同学科,跨学科思想的碰撞常会产生各种新奇想法.喝咖啡时自由随意的交流,在剑桥成为了学术交流、研讨的重要方式.所以,有人说剑桥大学的下午茶喝出了6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种"咖啡工间"式的管理不但可以激发师生的创意和灵感--"Coffee Inspiration"(咖啡灵感),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这就是"咖啡工间"所包含的"3C定律",即Coffee(咖啡)、Creaive(创意)、Communication(沟通).它给予教师关怀、温暖、激励、信任,无形中让教师在工作中也享受一种高品位的生活,在工作中也有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正>学者们最终能获得巨大成就,离不开那些他们曾经获得的"反面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搞笑诺贝尔奖——一个极具讽刺性的模仿诺贝尔奖的奖项,目的在于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深思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但获得该奖项的各项研究并非纯粹为了搞笑,事实上,其中许多获奖者在获得这一"滑稽的奖项"后深受鼓舞,创造出了有益于社会的重要科技成果,成为诺贝尔奖和搞笑诺贝尔奖的双奖获得者。飞翔的青蛙2000年,安德烈·盖姆因"用磁铁克服了重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修改历经了20年,体现了从"城市偏向"向"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文章立足社会学的分析视角,对层层深入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城市偏向"的社会表现;二是"城市偏向"的社会根源;三是从"城市偏向"到"均衡发展"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20.
"艺术社会化"与"社会艺术化"是田汉在领导南国戏剧运动时提出的活动口号之一.这个口号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指向,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强调要在广大的程度上发挥艺术的社会价值,让艺术对于社会生活起到更大的作用: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突出,也是对艺术影响社会、改革社会的主动性的强调;"艺术社会化"与"社会艺术化"这一对概念的并举,意味着在承认艺术的文化价值的前提下,更注重用艺术的力量对社会生活进行改造和影响的作用力.这是南国戏剧运动的核心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