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诗歌翻译一直被公认为是翻译中最难的文学体裁之一,令广大翻译学习者和工作者望而却步。诗歌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主张的"三美论"恰恰在英译唐诗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的唐诗为例,通过原文与译文对比,旨在使广大译者领会许渊冲先生如何将其"三美论"应用于唐诗英译之中,以为诗歌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田力 《文教资料》2006,(30):164-165
文学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选择的艺术。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之一,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诗歌存在不可译性。本文比较了两首耳熟能详的唐诗的不同翻译版本,探讨了唐诗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之间的关系,主张唐诗的翻译应努力做到用另一套语言形式来忠实地传达原诗的“意美”,并力求做到三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先生在六十余载的翻译工作中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本文简要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讨论了许渊冲先生唐诗翻译中的技巧,这些技巧的使用使其译文饱含音韵美感、语言形式的美感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唐诗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唐诗英译也有百年历史。本文比较研究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的翻译,表明在唐诗的翻译过程中表现出唐诗的意美是译诗三美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并对如何才能达到意美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诗歌翻译及其理论,我们首先就会想到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三美论"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标准。但是笔者最近注意到,英国翻译家泰特勒于1790年提出的"翻译三原则"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互相作为借鉴和参考。本文就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三美论"的相似之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见解,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说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也可以作为诗歌翻译鉴赏的标准,作为诗歌翻译鉴赏与评析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密 《双语学习》2007,(11M):196-197
“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中国的古诗用字凝练,言简意赅。这一方面体现了古诗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给译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过诗虽难译,还是可译的。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唐代律诗和汉字有着共同的"并置呼应"表意形式,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理论为英文译文体现唐诗的这种"并置呼应"之美提供了实践原则与标准。笔者运用许先生的"三美"原则,翻译了三首唐代格律诗,以还原原诗的押韵、对仗之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唐诗,是意境美、音韵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艺术。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唐诗的英译,其困境早已是翻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依然不乏唐诗英译的上乘之作。本文精选出自翻译大师手笔的唐诗译作,加以分析,联系翻译实践,从多个角度阐述唐诗英译对音韵美感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姚懿  廖海 《英语广场》2023,(20):12-15
杜甫晚年所作的《登高》沉郁顿挫,哀转久绝,被誉为“七律之冠”。然其意蕴内涵,实难译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三美”原则,并翻译了《登高》,他的译文字字精准,句句含情,完美符合“三美论”倡导的“形美”“音美”“意美”。本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综合探析英译唐诗《登高》中的形、音、意之美。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欣赏中国的诗歌一直是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同时把唐诗译成法语和英语的译者,许渊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如何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文,才能使英、法文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爱不忍释、百读不厌呢?我个人觉得译文应该尽可能传达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在许渊冲的"三美"  相似文献   

11.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百多年来,许多唐诗被翻译成外文,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唐诗英译中求真与求美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学派讲究真实,而艺术派强调求美.从诗歌翻译的总体实践来看,诗歌翻译属于艺术,科学派的对等译法不适合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2.
张玉 《华章》2010,(33)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如何将其独特的风格,神韵及语言恰到好处地翻译颇受广大翻译界人士的关注,而唐诗中模糊语言的汉英翻译因其模糊性也就成为了翻译问题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及其模糊性下定义,阐述其具体表现形式,对翻译造成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百多年来,许多唐诗被翻译成外文,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唐诗英译中求真与求美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学派讲究真实,而艺术派强调求美。从诗歌翻译的总体实践来看,诗歌翻译属于艺术,科学派的对等译法不适合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4.
诗歌翻译历来在翻译界中争论较多。作为汉语古诗英译的顶级专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学说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对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对许渊冲和其他翻译大家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作了比较,旨在揭示其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唐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忧国忧民思想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其创作的诗歌颇受后代学者的推崇。《赠卫八处士》是杜甫感伤时事的代表作之一,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与新西兰学者路易·艾黎都对其进行过翻译。两个译本无论是从字词选用、节奏格律还是对整首诗思想情感的把握均有所不同,因而两个译本也各有特色。因此,运用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三美"理论和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这两个译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比教科书所给的唐诗译本和许渊冲的译本,与大家共同学习和理解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译文要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  相似文献   

17.
游婷 《海外英语》2015,(4):51-52,61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当代翻译大家之一,为中国经典古籍外译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许渊冲先生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三化"等翻译主张。在许先生的众多译著中,《西厢记》英译本秉承了他一贯的翻译风格,将"三美三化"等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在海外广受好评,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该文旨在通过例证来探讨许先生是如何在《西厢记》英译本中践行自己的"三美"理论,让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再现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张为明 《考试周刊》2014,(49):24-25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代表,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汉学家、学者及翻译家的高度重视,诗人李白的诗作——《赠汪伦》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本文在译者主体性的视角下,深入探究唐诗《赠汪伦》的不同英译本,从而为唐诗翻译提供技巧上的借鉴,促进唐诗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英文电影来说,一个优秀的译名往往是其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翻译界的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对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通过具体译例来探讨“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动态对等"翻译论是翻译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从"动态对等"翻译论的视角,结合唐诗的行文结构特点,谈谈唐诗翻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