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结果:腹膜后10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内均可见囊变、坏死,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7例呈动脉期中度/明显强化,高峰位于动脉期或门脉期,延迟期缓慢下降.膀胱5例,CT/MRI平扫均呈均匀等密度/稍长T1等T2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缓慢下降.所有病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中老年人腹膜后占位,囊变、坏死明显,呈渐进性延迟强化或快/慢进慢出型,应考虑肾上腺外副节瘤的诊断;膀胱副节瘤多较小,密度/信号较均匀,T2WI呈等信号以及“快进慢出型”、明显强化的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利用放射性核素做肝脏扫描是显示肝脏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状态的体外显影技术,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定位诊断的一种有效的重要检查方法,在目前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的常用三种方法即放射性核素肝显影、超声波和CT。利用放射性核素肝显影对肝内占性病变的发现并不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我国自1959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由于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 84例原发性肺癌的超低场MRI( 0 .0 4T)表现。通过对 4 8例中央型肺癌及36例周围型肺癌及其肿瘤转移的影像分析 ,提出超低场MRI对肺癌的定位诊断价值和定性诊断价值。 1 中央型肺癌的表现主要有 :①肺门区不规则肿块影 ;②相关支气管狭窄中断 ;③并发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 ;④纵隔大血管受侵后包绕及压排、狭窄改变 ;⑤肿瘤侵及管腔后显示腔内的肿瘤样信号结节。 2 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 :①肺野内不规则肿块 ;②瘤 -肺界面区的小切迹、小分叶、小毛刺、小空泡、小结节 ;③肿瘤供血血管带影 ;④胸膜凹陷征。 3 超低场MRI的定位诊断价值亦很明确 ,也有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及相邻的血管。 4 超低场MRI的定性诊断价值 ,本组资料表明 :①T2 加权像中绝大多数腺癌 ( 81% )和未分化癌 ( 10 0 % )呈现均匀性高信号 ;②鳞癌则易出现不均匀混杂信号 ( 75 % ) ,且更易发生液化、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扫描对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37例患者所有病变均位于幕上,表现为颅板下弓形等密度影.单侧病变者32例,双侧病变者5例.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健侧或向血肿相对较小的一侧移位,脑沟、裂、池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侧脑室不同程度变窄、移位.结论:CT扫描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位置、大小、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的低场MRCP表现。结果:低场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管形态,定位准确率100%(48/48),定性诊断准确率89.58%(43/48)。其中良性梗阻91.43%(32/35)、恶性梗阻84.61%(11/13)与高场强MRCP诊断准确率(64%~98%)一致。结论:低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以无创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结合常规MRI技术可准确显示梗阻部位,判断梗阻的病因,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对5例起源于C1-2神经最初误诊为脑干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外科治疗做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这5例囊性神经鞘瘤的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全切病变,MR检查T1,T2像:均呈现长T1,长T2信号.结论: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及其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对5例起源于C1~2神经最初误诊为脑干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外科治疗做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这5例囊性神经鞘瘤的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全切病变,MR检查T1,T2像:均呈现长T1,长T2信号.结论: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及其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CT与低场MRI影像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优缺点,以便更合理的应用.方法:本文收集了近两年经临床确诊的典型的急性脑出血病例48例,其中行CT检查30例,行MRI检查18例,分析两组检查的影象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出血在低场MRI主要表现为T1等或稍高信号,T2均表现为高信号,病灶周围可伴环行水肿;CT主要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部分病例表现为高等混杂密度灶,周围伴不规则低密度环形水肿带,给诊断带来困难.结论:CT,MRI诊断急性脑出血各有优缺点,CT快捷,方便,基本满足诊断需要;MRI定位定性准确,二者结合起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9.
颈部肿块性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体征 ,病因复杂 ,病种较多 ,确诊有时较困难。为了了解其病因规律 ,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常需行CT扫描检查。特将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同时行CT扫描的6 9例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加以分析 ,以探讨CT在诊断颈部肿块中的价值。1 材料及方法搜集 2 0 0 1.2~ 2 0 0 3.3月间资料较完整的门诊及住院病例 6 9例 ,均以颈部肿块来诊 ,所有病例均使用AsteionVR型全身CT扫描机行CT扫描 (其中 4 3例同时行平扫、增强CT扫描 )。2 结 果甲状腺肿块 33例、约占 4 7.8% ,肿瘤 2 2例、约占31.8% ,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早发现、早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意义.方法采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L5-12MH2纵横切面法,对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改变的检测.结果①该方法能准确明晰颈动脉不同部位的血流参数;②2/3患者有颈动脉1支或多支血管内膜-中层不同程度增厚,主要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部和双侧颈总动脉;2/3以上患者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易形成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部,其次是颈内动脉.结论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为预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提供确切依据,并能准确地给予定位和定性,评价其病变程度.故超声是早发现、早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以及定位、定性的有效手段,将其应用于普查和筛查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MRI是显示骨髓最佳影像方法,显示早期骨转移最敏感,能准确显示侵犯部位及范围。MRI多轴位成像显示脊椎骨转移、椎旁肿块、硬膜外侵犯、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明显优于CT。低场MRI对脊椎转移瘤诊断效果及表现如何是本文研讨的重点。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选择本院93至97年确诊的33例脊椎转移瘤。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0岁以下10例(30.3%),51—70岁23例(69.6%)。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胸背部疼痛22  相似文献   

12.
乳腺内钙化在良恶性病变中X线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内钙化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线的X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X线摄影确认的62例钙化病例,回顾性分析其钙化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分布等特点。结果:62例乳腺钙化病例中,良性病变为43例,恶性病变19例。结论:乳腺内钙化的形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对431例冰冻切片与其石腊切片诊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良性病变256例,交界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166例。冰冻切片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良性病变99.0%,交界性病变77.0%,恶性病变97.0%。结果表明,冰冻切片目前是一种手术中确定病变性质和决定手术方案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431例冰冻切片与其石腊切片诊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良性病变256例,交界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166例。冰冻切片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良性病变99.0%,交界性病变77.0%,恶性病变97.0%。结果表明,冰冻切片目前是一种手术中确定病变性质和决定手术方案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检查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典型LPMN X线、CT、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特征上的差异。结果:LPMN在X线、CT、MRI上都具有特征性表现。LPMN在腰椎侧位片显示为椎体后上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后缘可见形态不一的游离骨块。X线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仅为54.2%。LPMN的CT表现更具特征性,即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同,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CT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100%。LPMN的MRI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骨质缺损,缺损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椎间盘后纤维环明显后突,GRE×T2WI在显示其特征上优于其它序列。MRI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89.7%。结论:CT检查对LPMN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M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在胃间质瘤(GST)恶性程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19例胃间质瘤在空腹、低张和胃充气时行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附加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胃间质瘤恶性程度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为极低危险性间质瘤1例;诊断低度危险性间质瘤3例,有1例不符,病理确诊为高危险性间质瘤;诊断中度危险性间质瘤3例,其中1例病理认为属高危险性间质瘤;诊断高度危险性间质瘤12例,准确率12/14(85.71%)。结论螺旋CT对GST良、恶性程度的判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48例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结果,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9.6%(43/48)分析了主要声像图特征,肿块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界回声、内部结构、后方回声和测方声影,对鉴别定性有很大帮助,超声应综合判断,并注意肿物周围腺体情况,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受侵深度。  相似文献   

18.
因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广泛使用 ,对于那些血管内治疗效果不好或栓塞治疗后出现合并症的患者 ,外科治疗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现将治疗指征、手术治疗方法等相关因素综述如下。1 治疗指征1.1 血管内治疗未获成功的患者 (弹簧圈或球囊不能放到动脉瘤内 )。1.2 动脉瘤部分治愈、残余颈部再生长。1.3 大或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加重的占位效应 (尤其在前循环对视路产生的压迫 )。1.4 已栓塞动脉瘤弹簧圈的占位效应 (动脉瘤的严密填塞 ,结合瘤内血栓形成可对供血动脉产生占位效应 )。1.5 弹簧圈突出到供血动脉或弹簧圈移位到供血动脉 (导致该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关节疾病来说,一般关节囊及其滑膜的变化先于关节软骨和骨的改变.因此弄清楚什么是关节囊积液及滑膜增厚的X线征象,对关节病变性质的分析及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MR检查对人体内水的变化最敏感,本文通过MRI影像来印证X线平片所见.方法:搜集23例经X线检查有膝关节囊积液及滑膜增厚的患者,其中膝关节外伤者19例,结核者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除9例外伤者均有MR作对比.结果:1. 关节囊积液无论是少量、中等量还是大量积液:液体主要积聚在髌上囊内.2. 滑膜增厚:弥漫性滑膜增厚:即髌上、髌下及膝后囊滑膜皆一致性增厚.局限性滑膜增厚:局限性滑膜增厚可发生在关节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髌下囊,主要表现为局部呈囊状或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及其邻近脂肪组织所产生的推移现象.结论:滑液囊关节囊积液,表示为渗出性病变或创伤性出血,相对地说明病变比较急性阶段,以滑膜增厚为主要特征的改变,通常表示为一种进展比较缓慢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骨霍奇金淋巴瘤极少见,通过对4例骨首发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总结及文献的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例以骨症状为首发的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的检测及文献复习.结果:(1)临床情况:4例患者分别于2008-2015年进行病理检查,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从16~33岁,中位年龄21岁.4人以无明显诱因出现椎骨疼痛为主.起病相对缓慢并逐渐加重(约半年),CT、MRI显示椎骨有破坏取病理活检,当地医院2例诊断骨结核,1例诊断骨的嗜酸细胞性肉芽肿,1例诊断骨的炎症性改变及淋巴瘤等不同意见,但治疗效果不佳.(2)免疫组化:经多家免疫组化室间重复最终结果CD30+、CD15-、CD20-、PAX5弱+、ALK-、S-100少数+、CD1a少数+、CD68-、CD3-、Ki-67不定.(3)经国内淋巴造血专家会诊提示为淋巴造血肿瘤,检查有无淋巴结病变后,进行全身检查,发现颈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活检最终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结论:骨的霍奇金淋巴瘤非常少见,形态复杂,易漏诊和误诊,诊断时注意检查淋巴结纵隔等处有无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