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大学语”课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没有跳出纯选的框子;知识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没有充分体现实用性;选偏重古代诗。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提出大学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应是“理渗透”;打破“纯选”模式:注重知识的宏观把握和横向比较;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本质区别,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性认识,其教材必然要以文选方式编写;而大学语文教育由于知识形态的完备性和教育对象身心特点的变化,则应将传授语文的理论知识作为自己的目的和任务,因此,现行的文选式的大学语文教材在完成了前几年为中学语文补课的特殊任务后,已不符合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了。作者提出,大学语文教育应分含语言文字与语言文学两大类课程,并应据此重新编写教材。  相似文献   

3.
一、对现行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质疑 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也应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与素养,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便是明证。然而这些年来的“大学语文”课基本上就是作品讲读课,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否合适?“大学语文”课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着“文选与习作相结合”的特点,当大学生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又有了各式各样的写作课之后,这种“文选与习作相结合”的大学沿文课是否还有存在的合理性?假如我们从一个更高一些的视点去考察从小学到大学的文学课教学,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方  相似文献   

4.
文选部分【提要】教学大纲“文选”部分指定了19篇文章,并附有“古籍注释示例”四篇(篇目见后)。要求通过学习文选“积累适量的感性知识,为理解古汉语知识打下基础”。因此学习文选要同古汉语知识的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学文选时可以以古汉语知积为纲,分类归纳整理文选中的语言材料;理解古汉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被不断“边缘化”,学生也在逐渐对它失去热情,寻找解决之道迫在眉睫。“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实用性”是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人文性”是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所。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的人文精神教育将是对大学语文教改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6.
《诗经·卫风·氓》中的“氓”应为“自他归往之民”,即外来移民;《诗经·小雅,采薇》中“不遑启居,牙严犹之故”中的“启居”,其义应为作息,即过正常生活。徐本《大学语文》文选中的两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上世纪末以来大学语文教育得以重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重新界定了教师、学生及其学习活动, 并对21 世纪初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看法: 一、个案研究与突出学术性; 二、专业训练与加强实用性; 三、有教无类与重视多元性。总之, 只有建构学术性、实用性与多元性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才能在“现代大学教育”里既保持固有的独特性, 又能在“知本社会”中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丰富和完善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充分彰显和体现实用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同时,要强调高职“大学语文”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应用、重视创新,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能力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改革:明确“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建设“大学语文”教材;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利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缺陷有三:一、“无对象”的“大学语文”;二、“不在”的“大学语文”;三、“没有自我”的“大学语文”。对此,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大学语文”的教材模式、教学范式及相关的学理思路,其特点有三:一是侧重于大学生及青少年这一人生阶段的个体生命精神成人之需要;二是侧重于语言的理解、表达意识的强化;三是知识论服务于价值论、方法论。其所追求的三个结合是:大学生精神成人价值支点、人文思想链条、语言意识强化相结合;在场性、可读性、典型性、经典性、实践性相结合;阅读与讲授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人们行事的功利化现象日趋严重,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只注重一些实用性、实践性强的学科的学习,而对于大学语文这样不实用的文科性学科则不感兴趣、不投入精力,再加上现在大学盲目追求就业率,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大学语文课程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对大学生进行传授人文知识、提高人文修养、培养人文精神的目的。本文深入分析了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和当今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可以借鉴古代书院教育的优势来改进当今大学语文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美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在传授美的知识和审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概述了美育的内涵与功能,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进行美育的必要性,介绍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可挖掘的美育素材,并探讨了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学语文教育,存有两个基本问题,即大学语文到底应“教什么”以及到底该“如何教”。基于语文课程论的视角,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课程要素;基于语文教学论的视角,讲解、操练、体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教学方式。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与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基础知识"的编写,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对各类语言知识的需求,也体现离开《大学语文》"实用性"这一重要的特征。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这两个方面谈一下"语言知识"编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下,基于实用主义原则的价值取向,大学语文因为没有"短、平、快"的教学成效,在民办院校中处境艰难。事实上,大学语文内涵丰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它不仅体现在教材中,而且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语文要想走出在民办高校中的困境,就自身而言,如何将大学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转化为课堂实用性的审美效果,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边缘化”——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 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二十多年来在大学语文同仁们的努力下,曾受到大学生和整个社会的欢迎,大学语文教学也曾取得可喜的成绩。但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大学语文因为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有的高校正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不少高校,强调专业课,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基础知识"的编写,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对各类语言知识的需求,也体现离开《大学语文》"实用性"这一重要的特征。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这两个方面谈一下"语言知识"编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应该考察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是大学语文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它们从学理上规定了大学语文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即“讲解——积累”模式、“操练——习得”模式、“对话——体悟”模式。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与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9.
建构科学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当紧急提上日程。大学语文还是姓“语”、一“语”四“文”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格局,这是建构的基本理念。全面性与针对性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规定性和开放性统一,这是建构的基本原则。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则是建构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全国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遭遇了巨大压力,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处境非常尴尬。被国人称之为“高四语文”的大学语文,没有政治课的权威性,没有专业课的专业性.更没有外语课的“必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