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家校通是一种新的家校联系方式,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在校情况,用短信的方式传送给家长。武昌南湖小学在全校学生中推行家校通,通过短信平台与家长沟通,每季度收费45元。然而,这一举措  相似文献   

2.
周斌 《班主任》2010,(7):32-33
“家校通”也叫“校讯通”,是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捆绑而成的即时教育互动平台,目前已被众多学校广泛使用。“家校通”给家校沟通带来很大方便,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这一科技新平台,真正实现家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6日,武汉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规范“家校通”等校园家校互动信息产品组织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家校通”组织使用工作坚持“严格控制、家长自愿、严禁收费”的原则,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家长使用“家校通”,不得用“家校通”取代家访、布置作业等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不得参与收费。通知同时明确,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家校通”将逐步退出武汉市中小学。  相似文献   

4.
"校讯通"能够快捷、方便地满足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信息需求。中职班主任可以利用"校讯通"平台发送短信,把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及时传递给家长,传递校讯信息,布置作业,进行家教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家校合作育人,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家校通”系统介绍“家校通”的核心功能是给学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便利、及时的交流沟通服务。它既是教师联络家长的便捷通讯方式,也是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教师沟通的重要工具。“家校通”使用方式手机短信家长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学校老师发布的学生成绩、作业、在校表现等,灵活方便;家长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给老师留言,留言内容会自动显示在班主任专区中。互联网老师通过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相应专区,可以实现发送短信给家长,查阅家长的反馈,从而进一步交流;家长也可以凭互联网专用账号进入家长专区,查阅老师发布的信息纪…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9,(6):8-9
“家校通”又名“校讯通”“阳光通”等,目前正被全国众多中小学广泛使用。据称是为实现“学校、家庭和老师之间快捷、实时沟通”而研发的一种教育网络互动平台。虽然“听起来很美”,但“家校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遇到“老师叫好,家长质疑,学生反对”的窘境。  相似文献   

7.
广西“家校通”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上不上学、什么时候离校回家……这些都是令许多家长头痛而又无奈的事情。广西“家校通”信息服务中心研制推出的“家校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家长解除了这些烦恼。从这个学期开始,南宁市卫国小学的学生进出校门只须将胸前挂着的胸牌往校门口设置的感应式刷卡机一刷,学生家长的手机即可收到学生几时几分到校或离校的信息,让家长少操了很多心。“家校通”不只是做考勤、报平安。学校可以利用“家校通”发通知、布置家庭作业、报告学生的考试和作业成绩、及时向家长反应学生的心理、品行等,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校讯通"系统正如其名,校—学校,讯—讯息,通—沟通,是一个实现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为学校、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方式,拉近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距离,有助于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网络。用好校讯通,做好感情交流班主任是学校中最小的"官",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卖  相似文献   

9.
正一直以来,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家校合作育人的质量以及促进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做着各种努力。集无线通信技术与现代互联网技术于一体的"校讯通"(或"家校通")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全新尝试,它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家长和教师为两翼"的综合校园服务系统和实时的教育网络平台,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家校互动信息平台(校讯通)作为一套应用于教育系统的高科技信息互动平台,可以及时、有效地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校讯通的功能将家长的优势发挥得更充分一点,将科学的课堂延伸,实现科学学习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白秋力 《成才之路》2014,(15):44-44
正在现代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网络,网上购物、交流、浏览信息已经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每天的必修课。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也逐渐成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为老师和家长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给传统的家校联系注入了新的血液,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时代。一、校讯通成了家校联系的桥梁2010年,学校联合移动公司开通了校讯通,主要是通过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和家长进行联系,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家庭作业等  相似文献   

12.
张珍  王利平 《家教世界》2013,(10):263-265
校讯通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共同推动学生成长的桥梁与纽带,家长和学校共同推动学生成长的情感助推器。"校讯通"提供了更及时、更经济、更便捷的沟通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家校沟通的顺畅,促进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它的优势是"家校互动"。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因为学校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和开展工作的,所以班主任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有效联系学校和家长、学生的桥梁与纽带。因此校讯通就义不容辞的成了班主任工作的强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中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对象。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广西“家校通”中心是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与广西广泰电脑公司合作建立的一个教育网络平台,实现了家校双方的互动,把家校信息沟通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功能融为一体,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具直观性、高效性、艺术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天地。一、“家校通”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具直观性教师可以利用“家校通”教育网络平台发布文字信息的形式,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朋友式的…  相似文献   

14.
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关心的话题,更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家校通”凭借现代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了学校和家长相互联系、共同教育学生的网络平台,开启了和谐、关爱的绿色信息通道。南宁市星湖小学在自治区区电教馆的关爱和支持下,从去年开始进行“家校通”应用的实验,今年在全校推广“家校通”。在应用“家校通”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受益非浅。一、“家校通”的应用使学校的绿色网络更加完善我校1999年建立了“星湖小学网站”,2000年率先成立了广西第一家红领巾雏鹰网俱乐部,2004年在新城区政府的关怀下完成了“校校…  相似文献   

15.
“家校通”的核心功能是给学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便利、及时的交流沟通服务。它既是教师联络家长的便捷通讯方式,也是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教师沟通的重要工具。“家校通”使用方式手机短信家长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学校老师发布的学生成绩、作业、在校表现等,灵活方便;家长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给老师留言,留言内容会自动显示在班主任专区中。互联网教师通过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相应专区,可以实现发送短信给家长,查阅家长的反馈,从而进一步交流;家长也可以凭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家长专区,查阅老师发布的信息记录,给老师留言。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校讯通对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相关性",从"协同教育"等角度分析了"校讯通"的理论及技术基础,并从"社区运用"等角度分析了"校讯通"的基本功能。本文认为"校讯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带来了便利、有助于传统家校沟通的改善、有助于强化家长的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家校通”的出现和发展契合了商家、教师及家长三方的诉求.“家校通”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家长,各自扮演着“信息传递者”和“被动接收者”的角色,“家校通”成为这两大角色之间权利支配关系的工具;“家校通”反映了现代家校联系从“人—人”模式转向“人—工具—人”模式,同时,显现“人”和“学生”的隐匿性;解构“家校通”的办法就是...  相似文献   

18.
<正>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在家校沟通合作方面,我们学校也尝试了很多措施,开通手机家校通,成立家长委员会,利用班主任博客、班级邮箱等等,但这些措施都各有利弊,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家校沟通的任务。近几年来,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QQ作为即时通讯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使用,QQ、特别是QQ群作为即时通讯工具有其他  相似文献   

19.
邓燕 《广西教育》2005,(11A):22-23
教育需要沟通,以往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常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现在信息时代,“家校通”为学校与家长们之间构建了及时沟通信息的网络平台,成为老师、家长、学生相互交流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家长和学生、学校的沟通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家校通凭借现代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了学校和家长相互联系、共同教育学生的网络平台,开启了和谐、关爱的绿色信息通道。但是目前的家校通系统基本上面向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