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辜的孩子     
《人精》里年轻父母是这样描述下一代的 :“他们早早地会爬会走会说外语 ,不足周岁就能拆玩具听电话和使用遥控器 ,……” ,作者称这一批现代孩子为“人精”。褒贬姑且不论 ,看看家长们对这一现象的反应吧。“他们太聪明太顽皮太狡猾了” ,家长们如此说。年轻的父母们不明白 ,自己明明种下一颗西瓜籽 ,为什么结出的却是苦瓜呢 ?自己付出了那么多 ,所得却非所愿 ,他们只有转而怪孩子自己不学好 ,不成器。这真是孩子的错吗 ?无辜的孩子 ,他们懵懵懂懂之中就被家庭按照社会现代小孩的标准塑造成所谓的“人精” ,他们从生下来起就似乎肩负着父母…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风     
在养育方法上,对饮食方面比对穿衣方面要注意得多一些。即使叫孩子们只能穿些粗衣,也要在食物方面叫他们吃一些有营养的,所以我家九个孩子从小就没有营养不良的现象。而在教养方面,则培养孩子们温和、活泼,在一般问题上就放任孩子们自由处理。比如把洗澡水烧得热热的硬叫孩子去洗这种事是不做的。而我的办法是在有烧水设备的澡盆旁边放一个大水桶,叫孩子们自己随意掺兑,爱用温水或是热水洗都可以,完全听其自便。但是在饮食方面则不允许孩子们随便乱吃,而且为了使孩子身心活泼,有意识地把屋内的装饰品放在孩子们碰不着的地方,即使孩子们把寓纸弄破或把家具损坏也装看不见。对于孩子们平常一般的淘气行为也不加以大声斥责。如果过分顽皮,至多只叫他们看看父母生气的脸色,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也没有下手打过他们。又如父母对待儿子、媳妇。或是兄、姐对待弟、妹,都不是单呼名字而要加上敬称。家中没有严父慈母之别,若说严,父母都严;若说慈,父母都慈。全家相处有如朋友一样,就是现在,像我那小孙子也在这样说:“妈妈有时还叫人害怕,可是我最不怕的就是爷爷。”按照世间常情来说,看起来好像我有些姑息,但是我这孙子并不特别任性。全家虽然也在一起耍笑,但是孩子们对长辈认真嘱咐的话都能遵从而没有违背的,因此我认为管教孩子不必太严厉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发现,世界上的人都毫无例外地带着父母的某些体貌特征来到人间。因此,许多年轻父母都非常关心自己的体貌特征哪些可以遗传给后代。遗传并不像“克隆”动物那么一模一样,在已知的10大特征性遗传中,有些是绝对地像,有些是像又不像,有些像得微不足道,有些则可以通过再塑又不那么像。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遗传:1.肤色。遗传时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你打上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一般不会有白皮肤的子女;若父母皮肤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孩子的肤色比较中性。2.下颌。是不容“商量”的…  相似文献   

4.
我在朋友中间算比较另类的一个,先是为一份真情坚守八年之久,如今终于“抗战胜利”,我却又放言:“做个妻子就够了,我不要孩子!” 于是又一轮善劝再次向我袭来,“你好自私,为了享受,连孩子也不要?”“千万别这样想,做了母亲的女人才是完整的,美丽的。” 我喜欢没有孩子的那份自由。我和爱人工作都比较忙,我们可以一同工作至深夜,而不用像其他日事那样牵挂孩子是否有人接,也不会同公婆、父母计较谁应给孩子更多的照顾;业余时间,我们可以约三五知己畅谈一夜,可以关掉家中正在工作的洗衣机跑到公园去听那残荷秋雨,可以在冬日…  相似文献   

5.
妈妈:您好! 对于开头,我思考了很久.究竟是该用“您好”呢,还是“你好”?写“您好”似乎显得有些疏远,而“你好”又显得有些不太尊重了。但“你好”显得我们两人的亲密,像朋友一般,我相信你一定支持我选“你好”吧,因为你一直希望我们像朋友一般。  相似文献   

6.
远距离关注     
因为经常做家庭教育讲座,所以会遇到父母们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们渴望、焦虑的眼神会深深地触动我。现在年轻的父母不缺文化知识,他们当中有硕士、博士,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但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们成为成功的父母,他们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其实他们最缺少的可能是教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和与孩子相处的技巧。现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不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太少,也不是太多,而是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缺少理性的思考,所以,在很多年以前,我就一直在思考,作为父母,怎样付出自己的爱才可以让孩子有理想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要学会“远距离关注”,通俗…  相似文献   

7.
亲子邮件     
主题:我很惭愧收件人:水冰发件人:一贝自从我懂事以来,说实在的,我并不快乐。因为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我的父母似乎和别人的父母不一样。我知道有很多同学的父母一天到晚就对着自己的孩子唠叨,提醒他们要好好学习。如果成绩考差了,说不定还会挨个“男女混合双打”。我的父母从不骂我,更别说打我。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爸爸妈妈都很优秀,多才多艺。而我,简直就是他们缺点的集合体,我太平庸了,连长相都是,别人看到我都会吃惊,说我长得不像爸爸妈妈。所以,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很失望。看到我永远都波澜不惊的成绩,他们的脸就阴阴的,也不说什么。和他们的同事、朋友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那些同龄的孩子, 我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我试图去做个优秀的人,但我做不到,真的,面对我有很多光环的父母,我时常陷入深深的惭愧之中。  相似文献   

8.
我朋友的儿子今年6岁,他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太倔,朋友让他往东,他偏偏要朝西。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偏偏不!”一旦他的倔脾气上来,十头壮牛也拉不回来啊!朋友简直不知道怎么对付他了,常常向我诉苦。像这样的倔孩子我们身边不乏其人,许多父母为此困惑不已。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别人说他倔,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倔就是不好,甚至于倔就是坏。事实上,许多父母在说孩子倔时,其含义多数都不是褒义。父母不要说孩子倔,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倔的标签。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理,你说我倔,我就倔给你看,我就倔到底,看你能够把我怎么样。孩子怀着几分好奇…  相似文献   

9.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当家长们面对“90后”——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或许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就在您身边,也许就是自家的孩子;陌生,是因为父母们常常觉得太不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的所思所想似乎和父母隔着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0.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11.
读者俱乐部     
上期话题回复:上期话题:“你赞同这种新型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吗?您理想中的两代关系又是什么呢?”读者回复选登: 这篇文章给了我不少的启发。我重来没有想过父母和孩子可以这样做这么平等的朋友。虽然,我也整天说要与孩子做朋友,但我觉得那都是思想上的,而还没付出行动。因为我一时很难接受我的孩子直呼我的名字,以及与他们一起疯。但我觉得这种朋友的关系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都可以更加理解对方。湖北石首念浩我曾认识一个朋友,在她的孩子稍稍懂事时,她就要她的孩子不要对他们称呼“您”,有的时候还可以直呼其名。开始我们都很不以为…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张燕 《母婴世界》2012,(10):10-10
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爱狗,一谈起我家的朵朵,我就会像所有妈妈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在与朵朵相处的这些年里,我常常感叹,养宠物有时真像养小孩。也许很多朋友会激动地反对:“养小孩,怎么能像养宠物那样!”当然,我并没有将两者之间划上等号,只是很多时候都觉得,对待他们的方式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思之 《家长》2014,(2):53-54
“我真的很想和我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是他们总把我的心事和秘密当作笑料。”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与自己无所不谈,却不懂得替孩子保守秘密,甚至还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的秘密很可笑,常常把它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相似文献   

15.
我又见到父母与孩子“搏斗”的情景了:父母对孩子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打板凳,孩子不但毫无惧色,反而不屑一顾;父母对孩子拳打脚踢,孩子也会毫无顾忌地予以回击。他们哪里像亲子,倒像一对充满仇恨的敌人,那气愤得变了形的脸,那满脸愤怒的神情,那充满怒气的目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一些夫妇双双汇入出国潮的同时,出现了一批“留守儿童”,他们一般由祖父母抚养。这种新的现象也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 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这是由隔代抚养造成的。中国老人往往比年轻父母更易于溺爱孩子,而当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时,这种溺爱会成倍增长,致使孩子极易形成偏执型、癔病型、自恋型人格障碍。另外,祖父母抚养孩子时,无一例外地要对孩子父母负责,而他们很难像父母那样一切  相似文献   

17.
一路暖暖的     
雪濛 《大学生》2016,(Z2):44-45
如果说走就走的自我旅行需要一种勇气,那么带父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则需要一种觉悟。我们总说自己向往自由,父母又何尝不是呢?只是自打有了我们,他们的生活里便多了一份本能的奉献和克制。爸妈今年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我这样一个不太让他们省心的孩子,为了给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把青春都奉献给了事业。其实,父母是很想和孩子一起旅行的,闲暇时,他们时不时和朋友一起出游,国内只差几个省没去到,我也偶尔帮他们报团参加出境旅游,目前也玩过了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感恩意识是架通孩子与父母、学生与老师、朋友与朋友、兄弟姐妹之间和谐相处、相互敬爱的重要桥梁,它不仅是一项传统美德,更是衡量做人标准的重要标尺。自古以来,关于感恩方面的名言佳句数不数胜,更有许多的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父母长辈朋友的感恩,比如“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又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  相似文献   

19.
陈喆 《家长》2006,(Z2)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呢?有人用“先做朋友,再做父母”这句话来概括是有道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比作朋友,就应该成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平等的知心朋友。只有平等地相处,孩子才有可能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也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当一个孩子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后,他的性格会变得开朗、乐观,在今后面临人生种种挑战时,也会表现得更为勇敢、自信。要用心灵去接近孩子刘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  相似文献   

20.
“家有老人是个宝。”这是现代许多双职工家庭发出的感慨。为了下一代,祖辈义无反顾,又走进子辈家庭抚养孙辈,让年轻的父母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干事业,这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的一条亮丽风景线。但是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老人只有“苦劳”,“功劳”是受到怀疑的。不少文章用很大的篇幅描述和分析了老人带孩子容易产生的诸多问题,还经常听见有的父母咨询:“我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会有什么不利之处?”有的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父母却这样描述:“这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好几年,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爷爷奶奶们听了,心里一定很不是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