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在趋真向善之时,需要借助美学的手段,按照审美的规律创作新闻作品,当新闻作品传播到达受众时,才能触动受众的心灵,让受众在审美感受中获知新闻事实,从而实现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美、丑、悲、喜和崇高是审美价值的不同形态,现实中事实的真,捐助时“跳梁小丑”中饱私囊的丑、灾难中生命坚强的崇高,都具有这些审美价值,是实践活动中人的存在、感知、情感具有与自我生命发展需要相一致的性质。审美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本质性生命力量通过实践对象的呈现,新闻的审美价值与新闻价值共生共存。新闻作品除了必须遵循真的原则,还应该有美的魅力。这就要求新闻作品在传达信息时,应当注意讲述的方式,以引发受众对事实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  相似文献   

4.
朋友,我们讨论了新闻与美学的关系,你说:新闻审美旨在感染受众掀起情感波涛,神思驰骋,这有些笼统,能否具体谈谈新闻审美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新闻天职是传播信息,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但新闻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客观事物经过新闻工作者的大脑思考、分析之后反映出来的东西。它带着意识形态的印记,对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5.
陈熹 《新闻前哨》2009,(5):52-54
什么是美?什么是新闻审美?美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各不相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新闻界有一种定论: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新闻传播工作者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受众出于实践和认识的需要来接受被传播事实,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形象纪实为特征的新闻摄影,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服务于社会实践,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在新闻报道中,要想发挥新闻摄影的独特功能,形象地反映新闻事实的特征与本质,更好地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不了解新闻形象的特性与功能、形象思维、形象与生活的关系,即使你面对的题材是重要的,内容是新颖的,仍难拍出成功的新闻照片来。一、新闻形象的特性与功能客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新闻形象亦如是。从事新闻摄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的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采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的报道方式。常由各种不同的新闻文体组成报道群。它们之间相互连结,交相辉映,形成多姿多彩的统一体。其美学品格,既有深刻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美,又有揭示新闻本质的深透美,以及架构形式的宏大美和报道本体的多彩美。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美新闻深度报道,在深刻反映客观事物必然性的报道之中,以题材重大、显目为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常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问题大事件,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这正是当今社会现实生活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手段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象美,外化新闻事实的哲理与情感,才能唤起人们的审美共鸣。本文试图从观众观看新闻时的审美感受和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的审美创造力两方面来谈电视新闻的审美互动。  相似文献   

9.
魏维 《传媒》2014,(24)
新闻摄影所摄入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物形态的反映,是对事物或事件瞬间状况的体现。其所表现出的美,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新闻事实的形象瞬间纪实美。  相似文献   

10.
<正>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愉悦的情感。人们在文学艺术、戏剧影视、美术体育等文化领域对美的追求是无可争议的,那么在新闻中有没有对美的表现和追索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新闻除了给人提供真实全面细致的事件之外,也还要给人以美感。什么样的新闻事件会给人以美的愉悦呢?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代表先进思想、意识、观念,突显进取、奋斗、以及美好情感的新发生的人和事……这样的新闻应该是有思想深度、有深邃意境、给读者和观众震撼力,能感染人、塑造人、教育和鼓舞人,达到对美好的人和事物的弘扬,对丑的阴暗的人和事物的鞭挞。  相似文献   

11.
新闻特写这一体裁,在全国很多报纸中时常出现,并且越来越多,越写越好。这种体裁以典型的画面、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已受到新闻界的重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闻写作新探》称特写“是新闻家族中的精品,是美新闻”。四川联合大学新闻系邱沛篁教授编撰的《实用新闻基础》中说:“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在版面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新闻界有的老前辈也把新闻特写称为“美新闻”。何为“美新闻”?它美在哪里?笔者根据审美原理和新闻特写自身的特点,认为它在于:素朴美、洗炼美、形象美、真实美。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实践证明,美学和播音学不仅可以互相渗透,还可以指导播音实践和对播音作品的有效欣赏。因此,有意识地探索与研究播音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美学的审美对象,有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所创作的艺术品三种,由此产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审美形态,它们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崇高美是审美形态的内涵之一,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审美形态中的崇高美的认识步步深入,使之越来越接近生活实际,崇高美的社会意义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崇高美引人播音实践,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播音是对新闻和艺术…  相似文献   

13.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因此,新闻具有其美学特征是一种必然。新闻是社会美的直接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也就是说,美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美学家们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相似文献   

14.
<正>电视新闻画面与美学的关系,是许多电视媒体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电视新闻画面如何运用美学?研究电视新闻画面美学会不会影响真实性?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既然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客观现实中存在着美,电视新闻画面就应该包含着审美意义。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电视新闻画面同样需要按照美的规律再现生活中的事实。如何理解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特征?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即是向新闻人物和事件的纵深开掘,努力表现社会生活深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用浓墨重彩去揭示一个个重大的社会主题。它的主要特征是:撷取客观事物变动状态中的一个凝聚新闻信息的片断或瞬间,将其汇入事物发展的巨流之中,运用客观揭示或分析思辨的手法,着重揭示其表面现象背后潜藏着的历史渊源、因果关系,分析内外矛盾  相似文献   

16.
吴雁 《新闻传播》2009,(7):101-102
李泽厚先生在《美学四讲》中提出,自然规律是“真”,人类实践的根本性质是“善”,当人们的主观目的按照客观规律去实践得到预期效果的时刻.主体善的目的性与客观事物真的规律性就交会融合了起来,真与善、合规律性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就是“美”的本质和根源。在汶川地震中,央视以其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凸显“建设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美学的层面来进行灾难新闻报道.积极提高灾难新闻的传播效果,其中,“真、菩、美”的美学三原则成为了本次灾难性报道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电视新闻不同于电视剧和纪录片,长的不过几分钟,短的只有几十秒,还有必要讲究画面美吗?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更适用于电视记者,电视语言的第一要素就是画面,记者要用自己的"眼睛"——摄像机去发现美、传播美。美是记者在对审美客体的鉴赏中,审美情趣的物象化。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审美关系中,审美客体是具有新闻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统一体,应用到电视上就体现出新闻画面的形式美与内  相似文献   

18.
张萍 《青年记者》2016,(9):40-41
近年来数据新闻热潮汹涌而来,冲击着新闻界的专业理念与实践.它凭借挖掘数据关系、揭示总体规律及视觉化呈现等优势广受赞誉.“准确、深度、形象”成为数据新闻获点赞的重要原因,然而数据新闻真这么美吗? 数据新闻真这么准确吗 数据新闻以全采样分析、数据挖掘与统计的定量研究方法,克服了传统新闻在选题、采访方面的随意性与主观性,也突破了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精确新闻在抽样分析、从样本推论总体等方面存在不精确风险的短板.数据新闻看似抵达了“真实准确”的理想彼岸,不过真有如此功效吗?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体点讲意境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绘画等抒情写意的艺术传统中锤炼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新闻意境,就是由渗透着记者的某种感情生活图景所构成的新闻作品的意蕴和境象.或者说是作者在新闻创作中,将景、情、意、思想等交融在一起,达到一个美的艺术境界.半时,我们在创作中,如何构画一个美的新闻意境,并使新闻作品借美的意境而增加感染力,给读者创造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从新闻意境的审美特征,挖掘创造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刊林漫步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韩炼撰文讲,人物形象美中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情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揭示宣传特定形象呢?如何使特定形象写得“美”呢? 抓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客观事物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记者了解、把握、深知事物的外形和内部的种种,才能写出人物或事物具体的特殊之处,即个性。抓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是人们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是打在人们行动、行为上的不同个性的烙印。可见,人物性格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