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国上古史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这一课题持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炎帝神农文化读本》即是近年来全面系统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又一力作。面对纷繁交错的神话与传说,该书将考古最新发现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相结合,考证了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炎帝神农肇兴于南方""楚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炎帝"等观点。通过研析中华文化尊崇炎黄二帝思想发展的轨迹,尤其是考察炎黄文化与近代革命的关系,认为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根脉相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水沟通西北与东南,将西北的游牧文明与东南的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使汉水流域的炎帝与渭水流域的黄帝共同成为华夏族的始祖。炎帝诞生在秦岭南坡的"华阳"(汉中盆地),成长于秦岭北坡的姜水(关中盆地)。神农诞生在汉水中游随枣走廊的随州,这里是古代烈山氏和厉国的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北文化大融合,为炎帝与神农交汇于汉水流域创造了条件,而战国秦汉时期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国家的大一统,最终促成了炎、神的合二为一。炎帝神农的出现与华夏族转化成为汉族共同体的步伐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至今,在荆楚大地、江汉平原还保留着许多神农的传说,以及与神农有关的地名:如神农架、神农溪、神农洞、日中街、谷城……这些都反映了荆楚人对先祖炎帝神农的怀念与尊敬。也说明灿烂的楚文化就是从炎帝时代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我们深入地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精神内涵,寻求神农文化中薪火相传的切入点,光大神农文化中古为今用的融会点,凸显神农文化中与时俱进的闪亮点,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传统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5.
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两汉文化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历史上的炎帝不是某一个人的独称,而是一个特定的首领位置的称号,是由许多曾经担任这一职位的首领的共称.炎帝称谓的基本模式为"炎帝 担当炎帝的那个氏族的姓氏",如"炎帝神农氏"."帝号 氏族姓氏 首领的名字"是炎帝称谓的完整模式,如炎帝神农氏帝承,指的是神农氏族担任炎帝职位的一位叫帝承的首领.先后担任炎帝的氏族有神农氏、厉山氏、大庭氏、归藏氏、蚩尤氏等.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即是神农氏和蚩尤氏两家.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把炎帝仅仅视为一人的独称造成的.对于炎帝的不同称谓,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炎帝神农氏为一系,炎帝蚩尤氏为一系,他们都是炎帝文化的杰出代表.所谓"黄帝战蚩尤"的事件乃汉代当时政治文化的叙事产物:汉初尊崇炎帝,司以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则体现出对于黄帝的尊崇,但炎帝文化的内在力量与影响,与黄统展开了长时间的较量,终于使汉王朝重回炎帝文化怀抱.班固等人重新改写古史,看似三皇说和新的五帝说,实际上是对于历史的恢复性书写,具有历史实录和维护汉初赤统本位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探寻炎帝遗迹、了解和传承炎帝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羊头山诸多与炎帝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方志碑刻、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都反映了羊头山地区是当年炎帝活动的重要场所。结合当地"神农尝百谷""耒耜发明"等炎帝发明农业的历史资料,考察羊头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物种等历史自然条件,可大致了解羊头山地区与炎帝农耕文化的关系。探究羊头山地区的炎帝农耕文化,了解其在炎帝农耕文化及整个炎帝文化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炎帝祭祀与经济建设关系非常密切。炎帝陵、炎帝庙、炎帝故里等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炎帝祭祀活动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神农"、"炎帝"等名号成为商标和企业名称,等等。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景区建设滞后、有些景区缺乏充分论证、有些景区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有些人随意使用"神农"、"炎帝"等名号作为商标和企业名称等,我们应该采取相应对策,使炎帝祭祀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炎帝神农作为中华食祖,足迹遍布三湘四水、黄河、长江,在湖南,不仅有公认的炎帝就寝地炎帝陵,还有最近得到众多权威专家确认的炎帝出生地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两次重大考古挖掘发现,距今7 800年至8 200年的炎帝神农在湖南这一带活跃频繁。这一时期被考古历史学家称为"神农时期",除株洲炎陵市和怀化会同县外,湖南还有茶陵县、耒阳市、嘉禾县、安仁县、桂东县等近20个县(市)有炎帝神农的遗存或古籍记载。这些都表明湖南是炎帝神农氏留有遗存最多的地方,"中华食祖"炎帝神农文化发祥于湖南。  相似文献   

9.
郴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郴州先民就有相当丰富的石器文化和陶器文化。公元前26世纪,炎帝神农氏又在郴州发明创造了耒耜和种植,开创了中国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唐宋之际,一大批外籍文人来到郴州,创作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郴州文化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发展阶段,研究和发掘郴州古代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对于丰富郴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郴州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呈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把郴州建设成为繁荣,富强,并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们经常炎黄并提,说明炎帝即使不象黄帝那么显赫,地位也很重要。但炎帝身份之复杂,与多种神话之神灵有瓜葛,却是很突出的,以至学术界长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炎帝即是神农,或不是神农;炎帝即是某神,或不是某神。假如考虑到上古文化随着氏族、部落的分化与融合,长期曾不断发生过文化上的分解、整合;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那么,炎帝的名号之多,身份之繁就不难理解。炎帝文化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渗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尤其对南方民族农耕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广。炎帝是远古多元文化的结晶体,最后集火神(太阳神)…  相似文献   

11.
汉水流域丧歌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水文化事象,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典范的孝文化、乐感文化和伦理习俗文化等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核。迎来送往、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等传统道德标准是汉水流域丧歌创作和流传的最深刻文化动因,而其巨大的习俗传承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心理价值和美学认同价值则是其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最直接的现实动因。演唱丧歌是汉水文化习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几乎伴随着汉水流域民俗大礼———丧礼形式的每一过程。加之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在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朝代汉代和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文化富集区所在地,在中国文化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中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因而,挖掘、整理、保护好汉水流域丧歌,并进而认识、利用、传承好汉水流域丧歌,不仅对于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利用地方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辨证深入地全面认识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更具有直接强大的现实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汉江》的拍摄是一段寻根母亲河、认知母亲河、传扬母亲河盛大创举。《汉江》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现在她对汉江文明的丰功伟绩和伟大历史贡献的深刻发掘上。《汉江》巨大深邃的思想魅力来源于她从历史深处实现了对中国力量和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发掘和生动表达,雄辩地揭示了汉江文化的原创力和汉江文化精神在其结构民族灵魂、熔铸国民精神上所表现出的那种雄浑深远和坚毅持久的模塑力量,是传统资源现代转换的成功尝试。《汉江》的播出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日趋审美化已成时代潮流,要使作为综合国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发挥其强大的文化功能,推动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深入发掘、研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历史性的区域文化,汉水审美文化就是独具特色的流域文化。进而对汉水审美文化的架构和重要内涵作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独特的审美个性作了辩证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5.
汉江水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水文化是指汉江流域所孕育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汉江流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与水相关联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们对流域内水自然资源环境的认识,从古到今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及产生的相应的生活习俗与信仰,与汉江水接触所遗存的历史轨迹,受水感染而产生的美学表现、哲理等。  相似文献   

16.
汉水流域位于我国中部腹地,自古以来即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相互汇合,形成了汉水文化自身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春秋时期汉水流域的古方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楚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和传播,呈现出该地区的历史流变脉络,说明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与楚文化构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如果汉水流域地方领导能够确立大旅游、大产业和大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格局.使全汉水流域上下形成一种共识.在相关部门和系统之间建立大协作机制.自觉地从六大意识出发、把牢六个文化抓手、克服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存的十五种严重不足,强力整合文化和文化产业资源,使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高度融合.全力打造九大文化旅游品牌.用文化的力量、方式和手段来解决有关文化旅游的问题.进而大力服务、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就会使汉水流域文化资源丰厚的桌赋.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潜在的资源一旦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其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汉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中上游地区自古分属陕西、湖北、河南等不同的行政区域,文化差异性大,历史上有八大文化整合现象以不同的形式把汉水中上游地区整体粘合在一起,对整合汉水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明、清流传至今数百年的《黑暗传》,极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混沌黑暗到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社会发展的艰难历程,融汇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众多历史神话,英雄人物事件,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并且比我国现存史籍记栽的有关内容更丰富、更奇特,显得特别珍贵。正如陈人辟先生所指出,《黑暗传》作为远古文化的“活化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哲学、文艺、宗教、民俗和巴楚地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汉水文化论纲》一书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着眼于全面性、典型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等写作定位,运用现代学术规范,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地梳理了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了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全面地描绘了汉水流域具有典型意义、五彩纷呈的文化事象和民风民俗,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