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形成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学文  曹庆 《情报科学》2007,25(11):1617-162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四大信息产业集群。本文通过对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现状的介绍,重点从独立因素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并从非独立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已经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高速发展,软件产业集群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引进和扶持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集群.但也存在着产业链建设总体配套环境较差,缺少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本土“根植性”微弱;依附外资,产业投入力度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系政策建议来促进湖南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对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地方政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动态进行总结,概括了政府活动中被忽略的因素.最后,针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政府作为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成文  田杰 《情报杂志》2012,(3):108-111,137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是全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研究其信息产业集群模式,能为国内其他地区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并能指导国内信息产业集群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内涵,并研究了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内部关系模式、发展与演化模式、创新与升级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论述了其模式的特征及启示。  相似文献   

5.
阐述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模式的定义及特征,认为集群模式的选择受到政策、资金、智力、市场、产业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用市场导向型集群模式理论,分析安徽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并构建安徽市场导向型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产业集群技术标准的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界定了技术标准和信息产业集群的概念,接着阐述了技术标准与信息产业集群间的相互关系.在分析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技术标准提升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7.
有核集群产业集成化过程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创新能力弱和竞争力差等问题.集群产业集成化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集成、不确定性、竞争优势角度深入分析集群产业集成化的本质.通过引入演化博弈的方法对有核集群产业集成化过程进行了博弈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因素都会影响集群产业集成的博弈结果.最后根据结果,给出了不同情形下集群产业集成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的新疆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新疆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通过GEM模型得出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的现实,并据此构建了新疆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各指标体系的权重,并对影响新疆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新疆煤炭产业应利用煤炭储量丰富的优势发展轮轴式等产业集群的结论,并提出了促进新疆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炼中小企业文化成果,打造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产业集群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化,产业集群文化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文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文化特征,分析了产业集群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对政府、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和理论界进一步推进优势产业集群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程鹏  娄赤刚 《情报科学》2008,26(1):10-14
发展信息产业集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紧迫战略任务.本文围绕微观和宏观两大视角分别从横向结构维度,纵向时序维度详细阐述了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发展保障机制、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内容,为我国"十一五"新形势下培植与发展信息产业集群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Dan Breznitz 《Research Policy》2007,36(9):1465-1482
The Israeli software industry has been an indisputable success since the 1990s.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sraeli industry to empirically explore the argument of the horizontal technology policies (HTP) framework on the impact of neut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micro-analyzes the Israeli software industry and compares its uniqu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other emerging countries. It describes (1) the rise of this industry as on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IT industry in Israel; (2) the reasons behind the industry's ability to conduct and focus on intensive R&D activities; (3) the industry's success in becoming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American financial and IT industrial sector. It argues that only by understanding the intricate co-evolution of state-industry relations and the specific HTP regime employed in Israel can we understand the current behavior, conditions, business models, and capability of the industry. Therefore, the argument is that Israel's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al agencies did not aim at creating a software industry, but rather at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products R&D-based industry. However, the software industr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roughout its development by the specific system of innovation which these policies fostered. Thus, the paper argues that public policy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why the industry has focused almost entirely on product R&D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olicy has propelled the industry into its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merican financial sector.  相似文献   

12.
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我国颁行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争端,使得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越来越不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产业政策法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产业政策法应包括实质意义上和形式意义上的产业政策法两大方面,认为我国当前亟待加快立法。将此类产业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为产业发展创造稳定的、可预期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ICT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我国ICT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分析ICT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及性质,探讨影响竞争力表现的深层次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因素对ICT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大,企业数量、外商直接投资对ICT产业国际竞争力起到不同程度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豪  曾剑秋  沈孟如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52-1160
产业创新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创新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信息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性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研究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创新能力并且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论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信息通信产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并且在2009-2010年出现震荡,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子系统的不协调以及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最后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8年我国ICT产业上市公司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演化路径及合作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合作网络整体仍较为稀疏;网络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合作关系数量持续扩大,核心企业地位越加突出;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创新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从组织视角看,合作模式选择和其发展阶段、技术实力以及所在业务领域特点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对改善产业创新合作,应对数字经济新阶段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贾辰君 《科学学研究》2018,36(6):974-983
近年来,ICT产业标准必要专利挟持的情况在我国不断出现,对标准必要专利挟制采取何种强度的规制,是进行具体法律规制建议的基础和起点。规制强度的确定,可以为具体的标准必要专利法律规制提供价值导向和参考。在选择规制强度的时候,应该分析以下因素:我国ICT企业标准必要专利的国际竞争力状况,ICT产业标准必要专利的自身特点,欧美对ICT产业标准必要专利挟持的法律规制强度状况等。基于对上述因素的分析,建议我国对ICT产业标准必要专利挟持的规制采取较高强度。较高强度的规制有利于减少标准必要专利挟持的发生,有利于维护我国ICT企业的利益,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a wide-ranging literature review, we argue that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nfrastructure has not received adequate attention for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is article develops expectations for how firms in an industrial cluster make use of a public, broadband ICT infrastructure, particularly in support of e-commerce applications. We further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CT use, by enabling stronger ties to non-cluster partners, can weaken clusters. A case study of a successful biotechnology cluster in Denmark and Sweden—the Medicon Valley—is used to explore ICT use in a knowledge-intensive cluster context. We conclude that ICT use appears to strengthen rather than weaken the Medicon Valley cluster, and that firms located within a cluster appear to gain some unique advantages from their ICT usage that are not necessarily available to firms outside the cluster.  相似文献   

18.
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本文在分析技术收敛与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网络图形分析法分别对我国ICT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总体而言ICT领域中电信和其他ICT领域的技术多样化程度最高,但从动态角度看,计算机、办公器械领域的技术多样化最高且波动性较大;在技术收敛方面,H04L、G06F、H04B、H04M、H04Q、H04N、G01S、G08C和H01L在ICT领域出现了产业内的技术收敛,而H05K在ICT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实证结果也表明了电信领域是最易产生技术收敛的领域,因此电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对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尽可能地关注电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动向,寻找技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7—2018年我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上市公司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演化路径及合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ICT产业应对数字经济新阶段的挑战提供启示。研究表明:合作创新已成为我国ICT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整体仍较为稀疏;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参与合作主体的关系数量持续扩大、核心企业地位越加突出,且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创新主体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从组织视角看,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模式选择与企业发展阶段、技术实力及其所在业务领域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创新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从产业技术生态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问题,即从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生态的培育,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产业技术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推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塑造良好的产业技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