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21世纪为界,"唐代《史记》传播"研究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在西方某些新理论如传播学、接受美学等传入并应用于此研究课题之前,一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典籍流布、阅读与研习状况的研究范畴,主要偏重于对唐代《史记》学术史的梳理。进入新世纪,随着西方传播学等新理论在我国发展的日渐成熟,"唐代《史记》传播"开始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局限,逐渐走向跨学科、交叉性、多视角、深层次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然而,从整体上看,目前学界对于"唐代《史记》传播"的讨论和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运用方面还是具体内容架构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三)张大可郑之洪〔编者按〕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二)张大可郑之洪〔编者按〕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我们将分三次连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以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为主要研究语料,以其中的连词"以"的用法为考察对象,作穷尽式的分类统计与分析研究,同时结合上古、中古时期的文献如《国语》、《左传》、《史记》、《水浒传》等,并采用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料,作历时和共时分析。  相似文献   

6.
凌稚隆《史记评林》一书正文部分的上栏汇集了历代《史记》研究者对《史记》的评论和阐发,有助于对史文、史实的理解,也可借以考察历代《史记》研究的概况,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同时,上栏也包括许多凌稚隆对《史记》的研究、阐述,可以考见凌氏的史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赵望秦、张新科教授主编《史记文献研究集刊》荟萃了三秦学人数十年心血整理点校的数种《史记》新版本,汇集了两千年来《史记》研究文献资料,视野开阔,材料新颖,必将进一步推动《史记》学术研究的繁荣展开。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史记》的创作动机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提出著名的"发愤著书"说,故此古今学者以"发愤著书"为《史记》定论,并把"李陵之祸"作为"发愤著书"的缘起,甚至有学者把《史记》的成功归结为"李陵之祸"。但从"发愤著书"说提出的时间、《史记》前后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的不同来看,这种观点又有不妥之处。《史记》的创作具有多种动因。  相似文献   

9.
清人钱大昕以为,《史记·天官书》中的"中宫"、"东宫"、"南宫"、"西宫"、"北宫"五"宫"字皆作"官"字。钱氏之说与司马迁对全天恒星分布区域的划分及传世文献不符,《天官书》之"宫"字不误。  相似文献   

10.
楚简《容成氏》、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等出土文献及《史记》等史书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禅让"制的可信度。选贤授能为准的"禅让",是原始共产主义的理想政治体制,是华夏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和谐的标志。大禹与虞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而不同"的处事方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桑下饿人故事见于《史记·晋世家》,《左传》《公羊传》《吕氏春秋》《说苑》以及汉画像中亦有记载.但是在这些典籍中故事文本的情节、内容有一定差异,桑下饿人的姓名、身份也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史记》中这则故事的撰写依据了《左传》等早期史料,但司马迁误解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同时对故事的改写也有不合常理之处.本文试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来证明.  相似文献   

12.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经书博采众本,但经过校勘发现,其校勘所用《史记》并非善本,所举异文的准确性不高。阮校据误本《史记》,纠正经书,因此多有讹误。比如阮校出经、传作某,云《史记》此处有异文,但今检日本所藏古本《史记》恰与经、传相合,再加上他校资料,足以证明阮校所引《史记》有误。又如阮校所出经、传作某,云《史记》同,但日本所藏古本《史记》及他校资料此处却存在异文。故参稽《史记》众本及其他古籍,以作订补。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广核《史记》众本,详录异文,其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三家注。但《校补》仅仅罗列异同,不作考辨,使学者无从判断。文章参考相关文献,对中华书局《史记》点校本本纪部分的有关三家注的条目进行梳理考辨,揭出《校补》可以改正今本或对今本有参考价值的异文,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该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吸收《校补》的相关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对表、世家、列传部分的正文进行考校,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和《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整理.  相似文献   

15.
《张大可文集))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0卷中有6卷是作者关于《史记》研究的论著,这一部分是汇聚《史记》研究成果的个人专题文集。它的出版,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史记》研究的繁盛局面及其不断探索的奋斗历程,并将有力地推动《史记》研究的蓬勃发展。《文集》的《史记》研究全面、细密,且融汇了《史记》研究的名家名著,其丰硕成果建立了作者独特的《史记》研究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京剧"史记戏"取材于《史记》,但由于戏曲和史书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改编的过程中,"史记戏"对《史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写,包括题材的选取和主旨的改写,人物形象的改写和情节的改写等,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7.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专书词汇研究可使我们对《史记》所处时代的语言词汇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大型辞书编纂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在《史记》中存在大量含有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它们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关系,正是《史记》时代单音节动词双音化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史记》时代词汇的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