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和集大成者,其五育并举、教授治校、教育独立等教育思想都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其成人教育思想却较少有人提及。本文就此论述蔡元培的成人教育主要活动、思想及其特点,以期为当前的成人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一、蔡元培的主要成人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有关成人教育活动和思想非常丰富,下面就他的一些主要成人教育活动和思想做简要论述。1.借助成人教育启发民众觉悟,培育新人,富民强国。1902年,蔡元培与叶瀚、蒋观云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蔡元培当选为会长,他在阐述创立教育会的目的时说:“我等设立此会者,实欲造成理想…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15日,南京晓庄学院迎来了建校80华诞。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一批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在此任职或执教,原国务委员张劲夫等一大批知名校友曾在此就读;80年来,晓庄人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已由原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  相似文献   

3.
张树伟 《辽宁教育》2013,(6X):86-87
<正>国内蔡元培故居有三处,一是现在的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二是上海华山路303弄16号,三是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前者是蔡氏老宅,蔡元培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后两处是蔡元培租住过的地方。这个不起眼的事实隐藏着另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研究》2009,(7):F0002-F0002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坐落在苏州市区东南带城桥下塘18号,1959年即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前身为王谢长达、王季玉母女苦心营建、名震东南大地的“振华女校”(1906年创办)。当年一批社会贤达如章炳麟、蔡元培、贝时璋、竺可桢等曾出任校董,过问校政。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学者。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任期间,他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北京大学改造成我国最著名的一所高校。毛泽东曾经赞誉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在北京大学的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振兴教育、改革教育的今天,进一步考察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曾被称作国民党元老,历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等高职,但他一生恬淡寡欲,廉洁奉公,鄙视利己主义者和为富不仁的贪官污吏。自己生活十分俭朴、不置恒产,认为以钱财田屋留给子孙,莫如与以实学,鼓励他们成才。故而,逝世后家属生活困苦,子女教育经费无着,尤其在上海沦陷时期更为艰难。为此,当时在重庆的王云五等曾发起筹设蔡元培子女教育基金,予以接济。 幽默大师林语堂对蔡元培先生的道德文章,十分敬仰。早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初,作为清华学堂的一名青年教员在聆听了先生一次讲话以后,钦佩不已,终身…  相似文献   

8.
论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教育的超越性是蔡元培教育理念的基础,它提倡教育应该追求宇宙人生的根本智慧,思考人之为人的精神。在此前提下,蔡元培提出了教育要独立于政党、教派之外,以“五育并举”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人的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经对我国近代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蔡元培曾是清朝的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后来,目睹戊戌变法的失败,弃官而转向新式学校教育。他曾任中国教育会会长,宣传民族、民主的思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特别在教育界享有盛名。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但是,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蔡元培研究一度处于沉寂状态。1979年以后,学术界对于蔡元培的研究大为改观。高平叔的《蔡元培年谱》,周天度、唐振常分别编撰的《蔡元培传》,梁柱的《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和聂振斌的《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等专著相继问世;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蔡元培的文章也已达百余篇。本文拟分几个方面,对1979年以来蔡元培研究的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冯友兰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对蔡元培表达了独到见解。尤其是对蔡元培的性格特征、人格特质、教育理念与社会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与阐述。选此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对我们今天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定蔡元培的历史地位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周勇 《上海教育》2013,(10):54-57
近十多年来,许多学者都在探索,自蔡元培1912年担任“教育总长”以来,年轻一代如何奋力开拓“新教育”,各自又为“现代中国”贡献了什么样的“新教育”。国内外学界早已公认胡适乃是蔡元培之后的教育学术“中心人物”。作为蔡元培看中的教育改革先锋,胡适曾以其思想、行动和人格魅力,使蔡元培的“新教育”理想变成了一群“优秀分子”的执著行动,孔子以来的中国教育传统也因此切实形成现代意义的内涵革新。那么,胡适究竟为“现代中国”作出了哪些值得表彰的“新教育”贡献呢?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推动我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卓越先驱,曾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教育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加速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2014,(3):2-F0002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前身为创办于1906年的“苏州振华女校”。校园内的苏州织造署旧址,现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园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耸立于西花园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伟绩碑、已巳亭、凝怀亭、来今雨斋等等各届校友留下的纪念性建筑亦为西花园添景加彩。百余年来,贤达名士对学校垂注有加,当年一批社会贤达如章炳麟、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桢等曾出任校董,  相似文献   

15.
在蔡元培早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中,1907~1911年的留德经历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转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蔡元培以新式教育学的面貌凸显于历史舞台,其"五育并举"体现了对人本身的肯定与尊重,是新教育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余洵  孟宪义 《新作文》2004,(4):30-30
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物理学家海森堡曾指出:  相似文献   

17.
韩佳亮 《山东教育》2007,(11):20-21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简称为美育。它和通常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审美教育的思想和实施,占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美学家都作了论述并用于实践活动中。近代教育史上,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教育文选·美育》)新中国的教育注重了继承与发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苏州市第三中学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孙中山先生为学校题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等曾来学校讲学。学校培养了航天专家王礼恒、"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等八位院士和著名教育家于漪、著名作家苏童等众多的文化名人。2006年,为表彰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突出成就,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编号5013小行星命名为"苏州三中星"。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赞誉苏州三中:"凝聚姑苏灵气,汇成全国骄傲。"  相似文献   

19.
<正>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字孑民,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教育视野开阔,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从他两次在南京的任职作为中可见一斑。1912年1月,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他在《对于新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军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五项教育宗旨。他认为,实施军国民教育与实利主义教育是为富国强兵的需要,但是公民无道德,不免智欺愚、强欺弱,所以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为教育的根本,以人民生计的实利教育为教育之中坚,提倡人的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是一位以文化教育为职志的民主革命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深入探讨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理解他的教育思想.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和教育救国的思想,使蔡元培在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具有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特点;深厚的国学根底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在教育实践中既能择善而从又注意剔除封建糟粕;了解和学习西方,取文化世界主义,因而"融汇中西"成为蔡元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