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上”与“无尚” 无上:佛语,最高,也称作“无上士”,指人、天、凡、圣中的第一.佛经中说:“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最无上,佛亦如是,最为无上.” 而在所有的工具书中没有“无尚”这个词语.因此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为国参军,无尚光荣”“自学成才,无尚光荣”等是“无上”的误写. “启示”与“启事”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启事: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如征稿启事、招领启事.  相似文献   

2.
启示·启事·启发“启示”和“启事”都读qǐshì,但它们的词义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启示,指开导、告知,揭示事物的道理,使人有所认识、提高。例如:这部电视片给观众以深刻的启示。启事,指陈述事情;又指陈述事物的公函。在现代汉语中,“启事”通常指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第五册第二单元翰藻应运而生妍媸毕露恍惚洗练虚实相生提炼辨证袅袅冉冉绵密缠绵场合羞窘邂逅洞悉想象精练晦涩潜移默化连贯停滞不前憎恨怅惘缱绻婀娜缘故漂泊熟能生巧汲取环绕累赘启示扼要处理以致开拓包含千锤百炼记载实战演习1.启示注意与“启事”的区别。“启事”是名词,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启示”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2.以致常与“以至”进行词义辨析。前者表示由上文条件所引出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后者表在时间、范围等方面的延伸。3.包含里面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近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把“招领启事”、“寻物启事”等误写成“招领启示”、“寻物启示”。这是由于不知道“启事”是什么意思造成的。古人所谓“启”是一种文体,它的意思是“陈述”,“启事”是陈述事情的书信。后来报纸上发表的公开信也叫“启事”,现指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而“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可见这两个词的意义大不相同。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5.
年轻—年青1.年轻: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如,年轻人,年轻力壮。2.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如,年青的一代/你正年青,应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去。启事—启示1.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如,征稿启事。2.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如,这本书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反应—反映1.反应:a.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b.化学反应。c.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d.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如,热核反应。e.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他的演说引起…  相似文献   

6.
张伟兴同学问:《错字小议》一文里在谈到“正和误和平共处”的错字时,举了“一个不大容易遇到”的例子,即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上的一篇小文章《“启示”的变化》。作者认为这篇小文章“连标题带正文,两个‘启示’,四个‘启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校者?)还拿不定主意呢?”但就是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错”在哪里。究竟“错”在哪里呢? 《“启示”的变化》中两个“启示”和四个“启事”是“正和误和平共处”了。将两个“启示”都改为“启事”可不可以?可以,但完全没有必要改,改了反而会削减这篇文章的艺术魅力。我认为文中两个“启示”是作者有意写的两处错,并不是“拿不定主意”而出现的错字。其一,正文中“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遗失启示’被‘招领启事’代替了”这句话里的“启示”,是“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是作者有意展示的贴“启  相似文献   

7.
平时,我们在墙壁上时常看到一些引人注目的失物启事,有的如此写道:“失物启示:因本人不慎,昨天在教室丢失×××,如有哪位好心的人检到,请告知×××,本人不甚感谢!……。”此类启事,屡见不鲜,每每看到这些,总觉得格式一样,错误雷同,似乎出自一家之手。寥寥数语,错误就有两处。其一,“启示”,应为“启事”,两者合义各异,不可通用。“启示”应解释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事”则是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  相似文献   

8.
“启事”和“启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较频繁但又容易混淆的两个词。遗失了东西,写一张“寻物启事”;某单位要招工,贴一份“招聘启事”。但是,上述“启事”却常被  相似文献   

9.
13.启用起用动词。都表示使用或重新使用。但二者所指对象不同。前者指物,包括某种方案、机关印信、建筑物等。如“办公楼已启用”。后者指人,表示重新任用已离职或本来不在职的人员。如“起用有专长的离退休人员”。14.权利权力名词。都有“支配的力量”的意思。区别  相似文献   

10.
据我归纳,以下五种语文错误是人们最容易犯的:1、混用"启事"和"启示"。启发、告知(别人),谓之"启示";"启事"则是指公开发表的说明某事的文字。如"招领启事"、"寻人启事"等。2、错说"凯旋"为"凯旋归来"。"凯旋",意为胜利归来,包含了归来的意思。3、错说"报刊"为"报刊杂志"。  相似文献   

11.
1.授权受权①新华社________播发“两会”新闻。②班主任________班长组织一次文娱活动。授权指上级把权力交给下级,受权指下级接受上级赋予的权力。2.起用启用①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04年5月起________新公章,特此公告。②县领导决定________郑兴当厂长,以拯救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用一般用来指人,启用一般用来指物。3.搜集收集①妈妈把宝宝散落在各处的玩具________到一起。②我们在网上________到许多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新闻。搜集是寻找的意思,收集指把分散的东西聚拢、集中到一起。4.防治防止①如何________核污染是核能利用中的一…  相似文献   

12.
正事示【常见错误】征婚启事(正)——征婚启示(误)【正确用法】"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上的文字,如寻人启事。"启示",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语句示例】这则寻人启事一播出,人们被上面的巨额酬金所吸引。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新授前揭题新授前揭题是指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或由旧知迁移,或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制造矛盾,或采用故事、谜语、游戏、生活事例、动手操作等方式,创设合适情境,恰当设疑揭示课题。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师首先出示这样一个“招领启事”:我们班的小A在B地拾到人民币X元,有丢失者请找谢老师领取“。启事”一出,学生有的面面相觑,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的口袋,然后默默摇头。所有学生都疑惑地看着老师,不知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又期待着,好像在说“:老师,快告诉我们是谁丢了多少钱吧。…  相似文献   

14.
说‘外人’     
《桃花源记》一文中有三个“外人”: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文在注释①句时,说“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其实三个“外人”所指对象并不相同。“外人”一般指某一范围或集团以外的人。②、③中的“外人”指和  相似文献   

15.
this和that是英语里的常用词,用作代词和形容词,相当于汉语里的“这个”和“那个”。this指离说话人较近的一个,that指较远的一个。如:This classroom is bigger than that one.上面说的是基本的意义,他们还有多种由此引申出来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举例说明如下:1.this指朝向说话人的人或物,that指离开说话人的人或物。例如:①Who is this coming up the road?  相似文献   

16.
这两个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现如今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这样的“启示”或那样的“启事”,到底哪一个正确?见到“敬启”一词,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写信时的一个常用词,可是它该怎样使用才算得体?对“启示”和“敬启”人们在使用时却常常发生常识性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没弄明白它们本来意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本刊启事     
本刊启事自1996年5月1日起,我社将启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和“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财务专用章”两枚新印章。届时“电化教育杂志社”与“电化教育杂志社财务专用章”即行作废。我社银行户名也同时改为“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本刊启事$中国...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 “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墙壁上的文字,“征”为征求之意。本文题目已揭示出,要征求的朋友,贴出“征友启事”很有新意。课文写了小牛犊想找个朋友,两天贴了两张不同的“征友启事”,有两种不同的结果的事。  相似文献   

19.
1994年高考语文卷第21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①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②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相似文献   

20.
易混字辨析     
一、因外形相似而误1.拌与绊拌:本义是搅和,例如“搅拌”。也指争吵,如“拌嘴”。绊:用绳索拦挡或缠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便,如“绊脚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