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幽默     
判断准确小明头肿脸青地回到家里,妈妈一见就骂道,叫你不要和隔壁那个好打架的野孩子一起玩,你就是不听。“妈,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我和谁一起玩来着?”小明惊奇地问。很有礼貌儿子随母亲参加一个颁奖大会,见获奖的男人上台领奖时吻谢女主持人时,她仍然是笑眯眯的,儿子问:“妈妈,她为什么那么好笑?”“那是一种礼貌”,妈妈说。“哦,爸爸对我家的女保姆也很礼貌呢”,儿子说。本事真大父子俩在海边散步,父亲一时兴起,对着大海高声朗诵拜伦的诗句:“翻腾吧你这深邃而碧绿的海洋。”儿子对大海仔细看了看,对父亲说,“爸爸,你的本事真大,你一开口,海…  相似文献   

2.
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有次带儿子去看“月亮花”。当月亮花还是花苞时,倘若人们用手去轻轻拍打它,它会在十秒钟之内倏然开放,仿佛一个袖珍月亮。这位母亲在拍打月亮花时,她的五岁的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小声地央告他的母亲:“妈妈,不要拍它,让它自己开,好吗?”  相似文献   

3.
听话的老爸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立志学习哲学,可是他的父亲却不同意。有一天伽利略对父亲说:“爸爸,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婚事?”父亲回答:“因为我喜欢上她了!”伽利略于是又问:“那你有没有考虑过选择别人?”父亲笑容满面地说:“怎么可能!儿子,你知道吗?当时家里的人要我选择另一个富有的女人,可我只对你母亲钟情,当初我追求她时仿佛陷入迷梦中,你母亲是多么美丽动人……”“这倒确实,现在也还看得出来。”伽利略话锋一转,“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哲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哲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  相似文献   

4.
周榅玉 《早期教育》2005,(11):36-36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她在国外亲身经历过的襄一个星期天,她领着五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架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玩具小汽车。这件事使她大吃一晾。因为那架纸飞机只值五美分,而小汽车少说也值二十美元。开始时她以为是儿子在撒谎,当她找到“汽车”的小主人和她母亲时。那位母亲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一会儿.我会领着孩子去商店,让他知道那辆小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架纸飞机。”  相似文献   

5.
笔者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有次带儿子去看“月亮花”。当月亮花还是花苞时,倘若人们用手去轻轻拍打它,它会在10秒钟之内倏然开放,仿佛一个袖珍月亮。这位母亲在拍打月亮花时,她的5岁的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小声地央告:“妈妈,不要拍它,让它自己开,好吗?”  相似文献   

6.
一位母亲带儿子去看“月亮花”。当月亮花还是花苞时,倘若人们用手去轻轻拍打它.它会在十秒钟之内倏然开放.仿佛一个袖珍月亮。这位母亲在拍打月亮花时,她的五岁的儿子拉着她的表襟,小声地央告:“妈妈.不要拍它.让它自己开,好吗?”  相似文献   

7.
年轻的母亲悲伤地凝视着儿子比利,他饱受白血病折磨,刚刚满6岁,人生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她曾经像其他母亲一样,希望儿子能够顺利地长大成人,然而,恶性白血病却击碎了她的期盼。母亲希望帮儿子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实现一个梦想,她握住儿子的手问道: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有什么梦想?”儿子想了想,苍白的脸上露出笑意,他说:“妈妈,我希望长大后能当一名消防队员。”妈妈对儿子说:“明天我去消防队,看看能否让你实现愿望。”她说这话时心里很没底,心想也许自己在异想天开,消防队每天面临的情况都是十万火急的,哪里会让一个生病的小孩子掺和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偶翻棋谱.发现有一种招法,叫做“以退为进”,它表面退却.实际上为下一着进取创造条件。笔者不由想起一期有关教育子女的实话实说节目:那位母亲对自己已上初中的儿子烦恼不己.无论她说什么,儿子都觉得她烦,母子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母亲讲述时异常激动,而教育专家却十分平静地说:“你管得太多了!”这样的情形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9.
母与子     
言止善 《小读者》2013,(5):47-47
要了解在母亲心中儿子的位置,最好能记住这位母亲的故事。 她就是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杜鲁门的母亲。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相似文献   

10.
笑话一束     
球迷父子代数老师对一家长说:“你该管一管你的儿子了,你看他做的代数题,90减45等于下半场。”家长说:“我回去后一定教导我儿子,还有第二种情况被他忽略了,就是加时赛的情况他没考虑到。”聪明的孩子有一个小女孩和妈妈一起上教堂做礼拜。途中,母亲给小女孩两个一元硬币,一个是给她今天的零用钱,一个是捐给教堂的。结果小女孩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个一元硬币滚到水沟里去了,小女孩很心急。但是,她灵机一动,双手合十祈祷道:“主啊!对不起!您的一块钱掉下去了!”生命的价值作文课上,老师出的题目是“生命的价值”。一…  相似文献   

11.
看过报纸上的一则报道,我久久不能忘怀。湖南湘潭一位年仅26岁的母亲,在一场突发大火中,将5岁的女儿和刚满1岁的儿子从窗户抛了出来,自己却消失在大火里,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一双儿女!多么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她毅然舍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要知道,如果她不救孩子,就会有很大的生还希望。可是,她替孩子选择了生,而自己选择了死,这位母亲就是英雄!或许,有人会说我说得不恰当。不知从何时起,“英雄”在人们心目中有了固定的模式。“英雄”首先得有飒爽英姿,在危机时刻要大义凛然,傲然挺立,任何懦弱的行为都不应在“英雄…  相似文献   

12.
母亲与儿子     
一位母亲参加家长会时,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说他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考了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障碍,你最好回去检查一下。”回到家里看到惶恐不安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告诉儿子:“老师…  相似文献   

13.
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母亲打来咨询电话,讲述了她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她说她离婚后一直一个人带孩子,朋友邀请她和儿子暑假期间去外地旅行,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跟她去,非要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机。把儿子放在家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她和儿子还是没有吵出个结果来。她还说,为了能够引诱儿子一起出去旅行,她许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给儿子买一个最想要的游戏机;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再买5盒他最爱吃的薯片儿……可是,儿子的话依然斩钉截铁:“你咋这么黏糊呢?我说不去就不去!”有的父母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去旅行,也不能大胆地…  相似文献   

14.
程艳 《家教指南》2006,(6):60-60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了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尝尝后,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15.
有位朋友向我介绍说,他的一位亲戚的儿子被某名牌大学录取了,而且这功劳应主要归功于孩子母亲,因为她对儿童心理很有研究。当她的儿子上小学时,家长会上,老师私下里跟她说:“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全班53人,你儿子排名49……”回家后,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向儿子竖起了大拇指:“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不是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名28……”儿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等候着老师指责她的儿子,结果她没有听到。散会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恐怕有危险。”回到家里,母亲再次向儿子竖…  相似文献   

16.
读过一篇题为《纸篓与墙》的故事。两个母亲的儿子打小都喜欢画画。一位母亲给儿子准备了一面墙,凡是儿子画的画,她都把它贴在这面墙上,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就让他们欣赏她儿子的画,因此收获了许多的赞扬;另一位母亲给儿子准备了一个纸篓,她对儿子说,你画的所有的画都将被扔进这个纸篓里。第一位母亲的儿子10岁时成功地举办了一个画展;第二位母亲的儿子10岁时  相似文献   

17.
因被翻飞的小小剪刀理出的各种发型迷住,在一次作文课上,10多岁的小郭刚螂重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理发师。这个理想和同学们当“科学家”“航天员”“文学家’的理想比起来,实在太朴实、太寒碜了,老师说他“有点没志气”。而同学们一下课就笑话他:“郭师傅!没出息的郭师傅!”郭刚红着眼睛回到家,他嗫嚅着问母亲:“妈妈,我会不会比别人傻一些?”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那……理发的人是不是没出息呢?”母亲没什么文化,她想了想肯定地说:“理发也会有出息。”“可是,他们为什么会笑话我……”正俯身从芝麻里拣出杂物的母亲,从儿子的叙述里明白了令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原因,她不知道该怎么来安慰他。突然,一粒长长的、透亮的米粒出现在灰黑的芝麻中。母亲没有立刻把那粒米拣出来扔掉,她拉过儿子,让他看芝麻中那一粒饱满出众的米。“好儿子,你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喏,就像这粒米,虽然它很平常,但是我们缺不了它。不管你以后做什么,只要你自己喜欢、对别人有用处,那就不是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18.
没有溺爱     
陈玲带儿子去早餐店吃早餐。她买了两杯牛奶和几个包子,就和儿子吃起来。儿子拿起一个包子,从中间掰开,只吃包子馅,不吃包子皮。陈玲责怪说:“你怎么能这样吃包子?”儿子说:“包子皮不好吃。”陈玲说:“不好吃也要吃。”儿子再拿一个包子时,陈玲就盯住他,要他全部吃下去。儿子照样把包子从中间掰开,只吃包子馅,不吃包子皮。在母亲的监视下,他不敢再扔包子皮,可又实在不想吃。两片包子皮在他的手里倒腾来倒腾去,就是不往嘴巴送。邻桌来了一对小姐弟。姐姐最多十岁,弟弟五六岁的样子。姐姐吩咐弟弟坐好,就去买早点。她买了两…  相似文献   

19.
干孩子     
讲一个15年前的故事。“妈妈,我今天认了一个干妈妈!就是我们的张老师!”儿子一出学校门口就冲他母亲高兴地嚷。“你说什么呀?你那么淘气?她怎么会认你做干孩子?”母亲说。“认了!她确实认了我了!刚才我们在做作业,张老师表扬李红贤时这样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若有一个像李红贤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儿,该多好啊!’于是班长周侨说:‘老师你这么喜欢她,不如认她为干女儿?’我们都笑了。老师又说:‘可是,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很可爱,我要是认了56个干孩子,哪有那么多钱养啊?’我们笑得更厉害了。这时候黄华说:‘老师,你连黄国恒也要认吗?他成绩那么差…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可以说是先锋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余华也不例外。余华的小说《活着》就充斥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而《活着》的生命意识是作者通过对苦难的书写来实现的。因为苦难意识,在某种意义上便等同于生命意识。怎样看取苦难,也就是在怎样看取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