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君毅认为,人不能亦不当无家庭意识而存在;家庭之成立有其道德理性之基础,在于完成人之道德生活实现其道德自我;家庭亦当永恒存在;人当在家庭实践中自觉地"依理而行",不断超越自我以成就自我完美人格.唐君毅的家庭观可称之为"道德家庭观",对提升人之思想境界及促进家庭和谐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试论家庭教育的内涵、特点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家庭教育是历史的产物。它与其它教育形态一样,受着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及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但它更受着家长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家庭教育比之其它教育形态更具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家长可以比较自由随意地进行教育。家庭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受到家长的家庭观和子女观的左右和影响。家庭观是人们关于家庭构成、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三种不同的家庭观:(1)扩大家庭主义的家庭观念,这种家庭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实中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强调工具理性,研究从工具理性和表达理性的视角出发,对家庭教育观念及其"窄化"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民众家庭教育观念由子女发展观、子女特定能力观、家庭观、国家观等组成,并有内在运行机制,即子女观、家庭观、国家观是动态的、交互影响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产生顺应或偏离主流社会的可能.家庭教育观念表现出混合理性,"窄化"是指过于追逐工具理性,中下阶层家庭具有"窄化"的教育观念;精英阶层有较强的表达理性,且不具有明显的"窄化".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表达理性具有文化趋同性,相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工具理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中下阶层父母"窄化"的教育观念限制了教育选择,强化了工具价值.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多边联动,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蒙、汉族各百余人的调查表明,蒙、汉族共同的意愿是希望家庭朝着核心家庭发展。核心家庭规模小,结构简单,符合现代化生活需要;核心家庭将对改变传统的家庭观和生育观起到积极作用;核心家庭有利于子女的培养与教育;核心家庭可以促进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核心家庭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家庭观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家庭观,他们强调家庭生活的神圣和纯洁,强调妇女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职责。资产阶级的家庭观与他们的妇女观密切相关,他们一方面将妇女誉为守卫道德的“家庭天使”,另一方面却认为她们天生是低劣的、缺乏理性的,需要男人的保护和管理。资产阶级的这种家庭观形成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导致的家庭生产职能的丧失、社会竞争的加强以及父权制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尼认为伊斯兰教是一种信仰的理性主义体系。他推崇理性,认为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形式;他强调哲学理性的历史地位,认为伊斯兰教衰落的根源之一在于近代穆斯林各民族对于哲学理性的普遍轻视;他坚持以理性为基础的宗教观,认为人类只有依靠理性才能获得终极幸福。  相似文献   

7.
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大学生的家庭观教育一直不够重视,近年来大学生家庭观淡化倾向较为严重。因此,为了实现整个国家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加强大学生家庭观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数据,分析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家庭代际向上经济流动,发现:在农村地区,子女对于老年人的赡养是受到子女和父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老年人是否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以及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多少,受到他们自身健康状况和年龄的影响,而子女是否支持老年人则更多的取决于子女家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人个性的塑造场,父母是子女个性形成的首要和重要的教师。然而,随着人们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双差生都来自于单亲家庭。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家庭电影》以作者柳美里为原型,讲述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在分离20年后,重新聚在一起拍摄一部所谓的"新概念电影"。然而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家庭矛盾不可调和,最终电影不了了之,家庭也面临彻底解体。而主人公在一个素昧平生的老艺术家那里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部作品中,柳美里的家庭观经历了一个从基于血缘关系的原始家庭观到基于精神上相亲相爱的新型家庭观的转变。本文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对柳美里家庭观的形成和转变进行剖析,发现柳美里原始家庭观的形成与父母病态的夫妻关系、日本社会的排外性、韩裔日本人的身份危机有关。新型家庭观的形成与柳美里对新型家庭积极探索、日本社会制度的完善、女性自我和独立意识的觉醒有关。  相似文献   

11.
妓人清河张氏的主人是唐代名相李德裕之兄李德修的儿子、两池榷盐使李从质。李从质终生未婚,与张氏长相厮守达31年,生有二男一女。张氏所生二男生前均有官职,张氏和子女逝后均埋葬于李氏祖茔。这些事实说明部分唐代家妓事实上已经成为家庭中的成员,并对唐人的婚姻观和家庭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工作,把家庭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围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庭观的形成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不仅是党和政府对新时代家庭发展重大问题的客观把握和科学应对,也全面预示了中国家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未来前景。本文对新时代家庭观形成的背景、理论内涵、实践策略进行阐释,以期为新时代构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社会文明新风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解瑞佳  赵越 《林区教学》2022,(1):109-11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合生涯发展理论探讨家长参与的三个维度:家庭交流、家庭监督、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子女教育期望一定程度上受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子女教育期望高于家长,相应的子女学习成绩也会越高;家长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则会显著负向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家庭交流维度上,家长同子女经常交流对子女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监督维度上,指导功课与检查作业均对子女学业成绩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家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观。为了解决"家庭治疗"本土化中所面临的文化阻抗,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华北地区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以父母受教育程度为主要指标,分析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选择工作单位的性质有显著影响;家长对子女的职业期望和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影响子女的就业成功率;相比较而言,权威型家庭子女的就业状况更好;家庭文化资本地位较高的子女对使用社会关系获得就业资格的现象更为包容和认可.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选取农户家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目的与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多,农村家庭通过教育投资实现子女考上大学以及社会流动的愿望越迫切;子女少的家庭,受现代生育文化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无性别偏好;而子女多的家庭,受传统生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楚红丽 《教育学报》2008,4(6):87-94
家庭内外影响因素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总人口数、子女数、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对子女成绩的满意度.外部因素主要有:教育阶段、所处地域(家庭所在地区)。比较城市和县乡村支出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支出总额”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子女数等变量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大多受其影响;城市家庭“校外支出”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家庭总人口数、上半年支出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受其影响。这可能说明非城市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更多内外环境的制约和约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防御机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家庭教养因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家庭结构和不同性别子女,父亲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维度,仅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防御机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结构家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影响。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特殊结构家庭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预测作用。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对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中国家庭观的差异体现在很多领域,比如,美国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强调家庭集体荣誉感;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很多,包括不同的文化习惯,不同的社会背景等等。这些不同也反过来从多方面影响着社会,诸如对社会结构、个人发展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