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四个方面表明介绍曹操风流理性的音乐观,结合时代背景得出曹操音乐观的本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济世精神  相似文献   

2.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全集》第三卷,第379-380页)文化革命先驱鲁迅,早在四十多年前说的这些话,至今,对于我们正确地评论曹操仍有指导意义。曹操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笔下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罗贯中从儒家“正统”思想出发,把曹操刻画成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败坏朝纲”、“欺君罔上”的典型奸臣。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象罗贯中所描绘的那个样子。曹操是东汉末年继秦皇、汉武之后,执行法家路线的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是三国时代一大批法家人物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既是儒家,又是法家。汉魏之际的杰出诗人曹操不但是法家,而且是儒家。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以屈原和曹操为例证来说明:儒和法的结合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繁荣。在这一章里,我们还将以“儒法结合推动诗史发展”这一历史现象来说明:儒家和非儒家在诗史上的结合常常是以儒家为主体,以儒家的多元性为前提的。一、儒家的三仁四圣与屈子的选择儒家所颂扬的仁人、圣人都有多种类型,留给人以选择的余地。孔子表彰过三位仁人。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曹操用人思想的全面考察认为,曹操在用人上既唯才是举,又德才并重,突破了封建士大夫历来的传统道德藩篱。曹操能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待德与才的关系,将德才关系同法治和政治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因时制变,把握了儒家传统德才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视角解读一代枭雄曹操的人才观.通过剖析曹操的人才观与时代文化特征间的关系,把握曹操人才观与时代观、发展观、功业观的内在统一,探究曹操人才观的独到与人才经营的成功,并依据现代人才管理理念揭示曹操人才观内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立  胡治洪 《培训与研究》2006,23(10):35-36
生当东汉末年的曹操,在当时极其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以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扫灭群雄,统一北方,为中国由乱而治、从分到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的成功首先在于他奉行法家之道,兼采名家、兵家、纵横家思想,宽严兼济,求真务实;而他的终极社会政治理想则在于儒家的王道仁政;在个人养生方面,他还究心于道家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在这种驳杂的思想指导下,曹操成就了平乱致治、反分促合的历史功业。  相似文献   

7.
曹操晚年并不相信神仙,其游仙诗的思想也没有由求仙与求贤的冲突变为缥缈仙境的追求。从曹操游仙诗对神仙的情感变化特点和时空意识特点进行探索,对曹操游仙诗有两点认识:人意识和文意识觉醒时代的情感特点;作为抒情言志的独特仙境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8.
童晓云 《陕西教育》2009,(11):92-92
汉末道教的兴起使养生与神仙思想盛行一时,以养生求成仙成为风尚,三曹的神仙思想受时代影响又有着各自的特殊性,曹操晚年信奉养生企慕神仙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早年一统天下的儒家理想.曹丕信奉养生术但用儒家思想来抵制神仙信仰.曹植早年反对长生和神仙,后期因志向不遂而企幕神仙,用道家思想和游仙慰藉失落的心灵,却最终因其儒家理想始终不遂郁郁而终,他一生的苦闷和失落赋予他的神仙思想更为深刻的内涵,他的思想历程和解脱心中苦闷的尝试也有着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对比强烈,前者雄奇壮丽,后者清幽宁静;前者对曹操追慕、颂扬,后者是失落的感慨;前者表现儒家的进取精神,后者突出道家的超然心态。两篇作品虽然写作间隔不长,但却是苏轼写作与思想变化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诠释者从各自的历史性出发对曹操形象做出了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诠释。曹操形象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诠释中得到了丰富、发展。20世纪曹操形象的诠释史就是它的存在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