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赵萍 《海外英语》2014,(22):209-210
约翰·福尔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幻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略。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部奇特的玄学侦探小说。它具有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悬而未决的迷案小说又是自反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反映出作者的"失踪"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2.
约翰·福尔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幻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略。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部奇特的玄学侦探小说。它具有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悬而未决的迷案小说又是自反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反映出作者的“失踪”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3.
《洛丽塔》从语词游戏到结构布局都戏仿传统侦探小说这一题材。纳博科夫在小说中重构了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改“追查罪犯”为“确认受害人”,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他还彻底颠覆了小说中的侦探形象。这些都体现了纳博科夫唯美主义的艺术创作观。  相似文献   

4.
博尔赫斯的玄学侦探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表面上采用了侦探小说的形式,却充满了对侦探小说的本体性思索,它审视了建立在“理性”、“有序”、善恶终有报的思维基础上的传统侦探小说,认为现实世界更多的是被“偶然性”等不可知的力量占据统治地位。宣扬的不是理性主义的胜利而恰恰是人类认识的局限、理性的脆弱和世界的不可知。  相似文献   

5.
晚清小说杂志《小说林》具有独树一帜的文学主张,有重要研究价值。《小说林》青睐的侦探小说译作以情节取胜,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结合典型案例和文献分析,考辩《小说林》的文学观念与其在侦探小说译作语言、心理、文本模式上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含冰 《文教资料》2009,(14):20-22
玄学侦探小说是侦探小说的一种次文类,是侦探小说的元小说。玄学侦探小说继承并颠覆了传统侦探小说的许多甚至全部规范,它不再破解神秘的罪案,却转而探究人生旅途中的各种迷惘,从而成为后现代最具争议又最有影响的文学现象之一。《阿斯彭文稿》是亨利·詹姆斯才气横溢的中篇小说,亦是一部神奇的文学侦探小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阿斯彭文稿》中的玄学侦探小说程式.揭示人类对于真理彼岸的寻觅,对于虚无的存在的寻觅,最终只是一种荒谬的解构活动,一种疯狂的游戏性探索活动。  相似文献   

7.
王娟 《海外英语》2011,(6):289-292
《洛丽塔》作为纳博科夫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在吸引着全世界批评家的目光。《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第一部以美国社会背景进行创作的小说。小说主人公亨伯特因其有悖伦理的恋情不仅使《洛丽塔》成为二十世纪最受争议小说之一。本文对《洛丽塔》的分析另辟蹊径,从多种视角对该小说的写作风格进行:1)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和亨伯特的双重身份;2)病历和自白书;3)流亡和旅游小说;4)侦探小说;5)童话故事和美女与野兽的故事;6)语言的多样性。该文认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表现了纳博科夫极高的文学创作天赋和艺术造诣。《洛丽塔》是语言的盛宴,充满具有艺术性的构思是一部集多种写作风格之大成之作。希望通过对《洛丽塔》独特的写作风格的探讨,引起更多学者对纳博科夫这位独树一帜的文学家更多的重视,使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能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1906年,吴趼人搜集了中国古今奇案数十种,结集为《中国侦探案》,被时人称作中国侦探案有记事专书的滥觞。尽管其书多写断案而非探案,但它在思想观念与文体模式等诸多方面已融入了刚刚输入的西方侦探小说,因而与传统的公案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尤为重要的是,吴趼人借此揭橥了一条立足于本民族的中西文学融合途径。在当时一边倒的崇拜外国侦探小说的声浪中,他转而力图从传统清官文化中恢复旧道德,从旧公案小说中追寻侦探小说之根,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均开启了侦探小说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西方侦探小说模式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从《莫格街血案》、《窃信案》等5篇侦探小说入手,对艾伦·坡在西方侦探小说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进行了深入阐释,对这一小说样式的独特模式的四个要素及各个要素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外国小说与古代小说在外在而不是内在结合的产物,近代侦探小说无疑带上了浓厚的过渡性特征.在翻译上,近代侦探小说多使用章回体的形式和文白夹杂的语言,并反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观念;而在创作上,或者把传统公案小说修改成侦探小说,或者径直把公案小说称作侦探小说,或者在侦探小说中掺杂公案小说的成分,都可见出传统公案小说的影子.我们讨论公案小说如何促进侦探小说向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过渡,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侦探小说的叙事对比一般的叙事文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但是究其内部的结构而言,无非也是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人物中运用了一系列手段,制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克里斯蒂作为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质上,从形式上分析阅读一篇侦探小说的同时,就在意义层面逐渐消解了侦探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洛丽塔》自出版以来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在于小说的乱伦和恋童主题,小说也因此陷入道德与非道德的争议中.用伦理学的视角解读小说可知,亨伯特的一生因为触犯社会伦理而摇摆在伦理堕落、挣扎和救赎之中.因此,《洛丽塔》是亨伯特的一部伦理挣扎史,亨伯特的悲剧本质上是一出伦理悲剧,而非简单的道德悲剧.  相似文献   

13.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两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随着其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进入中国,其作品魅力逐渐折服了东方读者。情节上,作者创造了“最有可能的”、“最不可能的”和“圈内人”三种侦探模式;推理中,作者对犯罪心理匠心独具;表达上,作者借用暗示、民谣、谚语,渲染气氛,烘托情节;人物上,作者塑造了“红玫瑰和白雪花”两种对立的女性。所有这些也许并不都符合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但他们确实成了克里斯蒂小说不可或缺的魅力元素。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爱伦·坡开创了小说史上一个新的类型——侦探小说,这种“类型小说”在行文上有着作家独特的奇崛怪诞的风格,但最大的特征却在于在“效果统一论”思想的指导下,巧妙地运用了悬念手法,达到了扣人心弦的悬疑效果,又彰显了智性推理的魅力和人的理性力量的强大。而这一切,又都是超越于小说的道德讽喻性之上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倒正是道德讽喻性的退居次席,成全了爱伦·坡以“窥探”为手段、以悬念为生命的侦探小说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不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引申开发而来,而且还大量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作者在引进这些小说时,插入了许多明代正德、嘉靖两朝的真实历史人物,以此表明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16.
王慧 《海外英语》2011,(11):258-259,274
As the world-famous Queen of Crime,Agatha Christie not only won great honor for detective fiction but also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wards helping popular novels step into the palace of elegant culture.The methods like analysis and contrast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its unique artistic value of her detective works from the artistic technique employed and her antiheroic qualities as a feminine detective fiction writer.  相似文献   

17.
宫爱风 《海外英语》2012,(4):216-217,220
文学与历史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新门监狱作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监狱之一,给文学提供了素材,也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主要纪录新门监狱一些有名的犯罪和罪犯的带有传记性质的《新门监狱纪事》直接影响了犯罪小说的产生并为侦探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Mark Haddon’s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was the cross-over publishing sensation of 2003. It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widespread critical and commercial acclaim and has won prestigious UK prizes including the Whitbread Book of the Year and the Guardian’s Children’s Fiction Prize. It is still enjoying considerable commercial success in the best-seller lists. This essay reads Haddon’s novel alongside Kevin Brooks’ Martyn Pig (2002), winner of the Branford Boase Award and short-listed for the Clip Carnegie Medal. Brooks’ hero, Martyn has a troubled teenage life, and like Haddon’s Christopher, he turns to detective fiction in order to shape his own experience. The essay develops the idea that “every life is in search of a narrative” (Richard Kearney, On Stories, p. 4) and argues that detective fiction, in particular, provides structures that allow Brooks’ and Haddon’s first person narrators to make sense of their confusing worlds.Ruth Gilbert is senior lecturer in English at University College, Winchester, England. She has published on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early modern literature. Recent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memory and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British Jewish fiction. This article stems from an ongoing interest in teenage and “cross-over” fiction and creative writing. She is currently writing a novel for teenagers.  相似文献   

19.
纳博科夫《洛丽塔》与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均塑造了偏执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冲突的悲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体现的是一种“审美之爱”,一种作家对现实的疏离;后者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之爱”,一种女主人公对诗意的迷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