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总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的将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前不久,我所就职的单位——四川广旺集团《广旺能源报》要在集团公司培训中心举办一期新闻培训班。按照报社的安排,我将在这次培训中结合《广旺能源报》三、四版的栏目设置和来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讲授重点栏目稿件的来稿要求和消息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杜华赋 《新闻三昧》2006,(10):45-46
《广旺能源报》创刊40周年,而我在报社就干了20年。有人问我:“20年来,你究竟培养了多少人?”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仔细去想过。1985年7月30日,我接到调《广旺矿工报》(现改为《广旺能源报》)工作的通知。当天下午,我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编辑部。报社领导安排我做副刊编辑,并将厚厚的一叠稿件交给我。第二天,我在翻阅来稿时,发现一位姓邓的掘进工的稿件特别多,虽然这位青工小说、诗歌、散文样样都写,但数量和质量却差异很大。没过几天,我便来到小邓所在的单位。我在矿宣传科长的带领下,在采掘职工的集体宿舍找到了小邓。因为上夜班,他…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今年,广旺矿务局的优秀通讯员又获得《广旺矿工报》奖给的一份特别礼物——《新闻界》。这些通讯员深有体会地说:“《广旺矿工报》为我们办了件好事。《新闻界》贴近实际,指导性强,是我们业余写作的好帮手。”广旺矿区分布在广(元)旺(苍)南(江)三地,东西相距200余公里。通讯员分散,写作基础差,信息也闭塞,这些都影响着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因此,通讯员迫切需要一位“业余指导老师”。《广旺矿工报》社经过反复比较,决定让《新闻界》来担任这位“不见面的老师”。于是,他们从1996年起,为每位优秀通讯员订阅了…  相似文献   

4.
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中已届不惑之年的共产党员、语文教师唐群生,是一位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新闻写作能手。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广大师生称他为:“园丁笔耕颂‘园丁’,通讯员中的标兵”。唐群生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业余时间,他酷爱新闻写作,用自己的笔歌颂园丁。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发表稿件50余篇,多次获得新闻奖。唐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感谢各级党报、《新闻爱好者》杂志我越学越受到启发,她们使我文思泉涌,我今年已在市以上报、台发表稿件…  相似文献   

5.
导语点滴     
我从事煤矿新闻报道十几年了,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对新闻导语的写作有几点体会,不揣浅陋,写下以求教于同行。言简意骸,直奔主题。1996年初,我写了一篇抓安全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拣银岩矿近年来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下面写采取的措施,有条不紊。这篇消息被《广旺矿工报》采用,放在二版头条。后来,编辑老师在讲课时也提到这篇新闻导语,认为很简洁,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6.
简讯     
△四川广旺矿务局唐家河煤矿,去年初为基层28名通讯员订了《新闻与写作》等报刊,并分批选派骨干通讯员到《中国煤炭报》等报社实习。经过培训,通讯员写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去年该矿通讯报道组先后有71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国煤炭报》等报刊台采用,被评为省政治思想工作优秀企业。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南省新野县棉织厂葛磊同志来信向编辑部报告,在1989年由《中国纺织报》举办的“80年代劳模风采”有奖征文中,由他执笔撰写的报告文学《旋转在广阔的人生舞台》名列榜首,获得这次征文的一等奖。他写道,“饮水思源,总想起我的好老师《新闻与写作》。”他觉得,《新闻与写作》内容丰富,栏目众多,文章通俗易懂,使人越读越爱读,好似“醍醐灌顶”,回味无穷。他采写的稿件由原来每年10多篇,到1989年增至50多篇,并被《中国经营报》等  相似文献   

8.
企业报发挥着联系职工、教育职工、动员职工、组织职工的重要作用,对保证企业干部、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企业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确保企业经济建设的稳步提高有着直接意义。以笔者所在的广旺集团公司《广旺能源报》为例,作为四川煤炭系统创办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也是川北第一家企业报,创办40年来,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报纸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党建等中心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守主阵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新闻队伍,正确及时宣传了集团公司各项重要工作、活动、重要成果,反映了职工的建议和愿…  相似文献   

9.
在煤矿企业,安全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一直被称做“天字号工程”。那么,作为煤矿企业的企业报,怎样发挥好它的作用呢?四川广旺集团公司《广旺能源报》的做法是:加强舆论监督,主动介入企业的中心工作。广旺矿区东西长100余公里,是全国煤矿战线最长的矿区之一。为了抓好“天字号工程”,探索安全生产的新路子,矿区发动党、政、工、团、妇参与安全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局面,全方位制止“三违”现象,遏制事故发生,推进安全生产稳步发展。为此,广旺集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邢台晨报》编辑王坚克:看了贵刊第九期《新闻与写作》笔会作者的发言,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从我们《邢台晨报》创刊的1985年起,《新闻与写作》就始终如一地成为我报编采人员的挚友和老师。《新闻来稿评析》、《获奖作品评析》、《采写丛谈》、《新闻采访系列谈》等栏目,每期都以清新的面目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促膝谈心,通过原稿与见报稿对照讲评,并伴以作者的采写体会,举例灵活,朴实生动,说理情真意切,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我们的新闻实践。我尤喜爱《评论的写作》、《毛泽东新闻评论写作艺术》、《谈散文写作》、《语法讲座》、《写作杂谈》等  相似文献   

11.
煤海笔耕     
知道广旺矿务局宝轮院煤矿采煤青工、业余通讯员刘华的人都说他耿直、执着。刘华今年30岁,1987年开始在采煤队当合同工,1992年转正,1990年开始写稿。迄今,他已先后在《广旺矿工报》、《中国煤炭报》、《四川工人日报》、《警钟长鸣报通讯》等中央、省、市地级报刊台发表作品近300篇。十年来,他一直战斗在采煤战线上,任劳任怨,业余勤学苦钻,曾几次被矿队送往《四川工人日报》社、《广旺矿工报》社进行新闻通讯培训,曾多次被矿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谁都知道采煤队工作辛苦,可这位爬惯了掌子面…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由于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新闻世界》中的《新闻通讯》《新闻三昧》,缺乏《新闻探索》和《新闻研究》,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在《中国记者》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考上了《国际新闻界》著名的《新闻大学》。在培养《记者摇篮》的大学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知识》《新闻采编》《新闻学论集》《新闻传播》《新闻业务选编》《广播业务》《电视业务》《新闻广播电  相似文献   

13.
我看着那棵发表他作品的杂志和足有三寸厚的剪报本.钦佩之情不由而生。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在《陕西日报人《陕西农民报》、《陕西老年报》、《西安晚报》、《汉中日报》、《党史纵横》、《共产党人》、《先锋》等全国100余家报刊发表新闻诈品2100篇.散文、诗歌120余篇(首)。他就是《中国共产党西乡革命斗争史略》一书的主编之一、西乡县委史志办干部周治科。周治科是新闻战线上的一棵长青树。自60年代开始新闻写作以来,潜心钻研新闻写作。无论是在师范上学期间.还是在部队、宣传部、文化馆、史志办等部门工作时.除了兢兢业业搞好本…  相似文献   

14.
《新闻知识》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把我引进新闻大门。我叫崔峰,是个农民,也是个新闻爱好者,种地之余,总想写点东西投给县广播站.但由于不懂新闻知识,写的稿大部分进了废纸篓。1984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新闻知识》,一读之下,如获至宝,当即订了《新闻知识》,废寝忘食地边学习、边写作,终于我的处女作《真想写稿并不难》,在1985年9月号《新闻知识》上发表。从此,我便与《新闻知识》结下不解之缘,形影不离,年年都订《新闻知识》。投稿面扩大到《陕农报》、《通讯员报》、《老军报》、《农家信使》等报刊,单是1989年1—10月在《陕农报》、《陕西地方志通讯》发表新闻稿就有14篇。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由于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新闻世界》中的《新闻通讯》《新闻三昧》,缺乏《新闻探索》和《新闻研究》,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在《中国记者》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考上了《国际新闻界》著名的《新闻大学》。在培养《记者摇篮》的大学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知识》《新闻采编》《新闻学论集》《新闻传播》《新闻业务选编》《广播业务》《电视业务》《新闻广播电视研究》和《对外报道业务》,进行了《新闻学探讨与争鸣》。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新闻与成才》杂志社当一  相似文献   

16.
在监狱服刑,喜欢文学而没有一点写作基础的我,看见其他服刑人员用写稿挣来各种不同的奖励,让我羡慕,使我心动。 我四处寻找切入点,同时用实际行动来争取写稿员资格。我的行动感动了我监新航报的编辑老师,他了解我没有写作基础,特将《新闻  相似文献   

17.
彭波 《传媒》2012,(5):27-30
正关于李庆文,曾有人尊称他为"行业报"先锋,原因是在中国行业报的大家庭中,他主政的《中国汽车报》一直以来都堪称翘楚,更因为2011年12月27日,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成立的第一家国有产业经  相似文献   

18.
张书信,笔名张戈,年过半百,在新闻这个行当中奔波了10多年,仍保持着小伙子的竞技状态。他是《中国地质矿产报》驻华北石油地质局记者,也是《华北石油地质报》的主要撰稿人,曾担任编辑,记者、总编,每年都为两报和省市报刊台采写大量稿件。他还擅长摄影、酷爱文学。加上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所以在年轻的通讯员当中,他既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好长辈,又似乎是同龄人,  相似文献   

19.
我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却对新闻事业钟爱痴迷。大一刚入校时编辑老师随手把两本《新闻爱好者》递给我看,那时我对新闻知之甚少,后来有幸参加了大学生记者团,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喜欢新闻写作的学长,我开始尝试给校报投稿,每期的《新闻爱好者》成了我最爱啃的“面包”。很快,在老师的悉心关怀下,我采写的新闻稿开始频频在校报、校网站发表。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过去向各级报刊电台投寄很多新闻稿件,但被采用的很少。我自订阅了《新闻知识》后,每收到一期,我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从中吸取新闻写作知识,然后借鉴杂志里介绍的采访和写作经验,到实地进行采访和写作。通过学习,大开了自己的视野,稿件的刊用率也提高了。近两年,我先后被《中国法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日报》、《战胜报》、《育才报》、《人民军队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哈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