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京 《教学随笔》2013,(20):125
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学生的识字、阅读、会话、与习作,一名新教师要把各个板块要教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从教两年的新手我将从上好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与感悟。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第7册第7单元第22课。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如何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取舍、重构,挖掘出课程的核心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教师解读教材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亟盼。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第7册第7单元第22课。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如何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取舍、重构,挖掘出课程的核心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教师解读教材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亟盼。  相似文献   

4.
推荐理由:如何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取舍、重构,挖掘出课程的核心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教师解读教材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亟盼。《雾凇》一课的教学当给我们以极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要使教材成为例子,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提高备课要求,善于发现和挖掘例子的样板作用,使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科学设置语文教学目标,才能发挥教材的应有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目标定位、目标设计、目标表述、目标达成的转变,使语文课堂教学由"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变化,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引领语文教学走向有效、高效。  相似文献   

7.
林英 《新教师》2019,(12):58-59
传统教育曾把教学局限在教师吃透大纲、吃透教材,学生学好课文、背熟课文就会取得好成绩这个点上。结果,出现了曾是中小学的语文学霸,成年后不会写文章,甚至还出现了语文教师写不出一篇下水习作的尴尬现象。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迫使教学应从点扩展到面地进行改革。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那么,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重在破旧立新,从课文中发现真理,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体会人生的真谛。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做好引领工作,带领他们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走向成长,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教"语言",说明文教学必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徐炎明 《学子》2014,(6):40-41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语文课要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语文教师应该从注重感悟课文内容转到体会表达方法,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浸到那一个个标点中,浸到字词中,浸到每篇文章的"血肉"里,引导孩子潜心学表达。  相似文献   

11.
特产的故事     
那年,学校派我去农村支教,是离城区最远的一个乡镇的一所村小。村小领导安排我教四年级的语文.这对已经从教多年、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循环了好几个来回的我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多课文我早已烂熟于心。很快,我轻松幽默的课堂语言、流畅简约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校领导的赞赏。  相似文献   

12.
王荣生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入手,从教学内容入手.崔峦先生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为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实现这两个"变为",关键在于开发课文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有让课文和学生近些,再近些,才能接触到语文的本质。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生命力。 1.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我在教一篇课文前,常常自问:我是否已真正走进课文。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感动自己,“文章不厌百遍读”,好的文章常读常新。于是我养成了深入课文的备课习惯,有些课文或精彩段落我往往朗读成诵。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沿袭着单一、线形的传统教学形式,就课文教课文,教者"兴之所至",学者"见仁见智",头绪纷繁复杂,结果收效甚微。为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板块"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有效兼顾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通过一  相似文献   

18.
小语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通过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来实现的。各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体现从教到不需要教的过程。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科学地序列地安排了三类课文。一是讲读课文,二是阅读课文,三是独立阅读课文。它们所古的数量比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第一类课文逐年适当减少,后两类课文逐年适当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这是从教三十多年来,严华银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所有有追求的语文人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本源性问题。“语文是什么”,是对语文的本质的思考;“语文教什么”,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探索;而“怎样教学语文”,则要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怎样学语文,二是怎样教学生学语文,三是怎样教语文。与众多语文教育大家一样,严华银从语文的本源性问题出发,在思考和探索中,发现语文教学的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开门见山,先入为主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