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正>想象,能够超越时空,激发人的思维活动。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才能把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还原、再现,才能把学生的心灵和诗歌的意境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才能对诗歌深远意境的体验更加丰富。同时学生的想像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认为古诗教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对诗意情感艺术的理解;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增强其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在开始讨论中心话题前,我需要区分语文教学中的两个概念,那就是诗歌欣赏和诗歌阅读。所谓诗歌欣赏是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通过阅读诗歌的文本,体会其所蕴涵的情感及思想主旨的活动;所谓诗歌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诗歌文本,判断其所主旨、情感、以及艺术特色,并完成诗歌鉴赏题的活动。这二者有根本区别,诗歌欣赏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古代诗歌的重要元素。本文重点阐述了古代诗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作用:培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情感品质;培养对人同情关怀,仁慈宽容的品质;对自然敬畏、爱恋、保护珍惜的情感;对社会负责与奉献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想象图画美;巧妙分析诗歌,领略诗歌的情感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人文美,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诗歌课堂,当务之急是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让诗歌走进学生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三点:教学方法生活化,为学生再现诗歌情境;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突破,陶冶学生的诗歌情感;组织诗歌实践活动,让诗歌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最具文学底蕴的一种文学体裁,但高中学生却兴趣不大,而且觉得很难。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本文中笔者从诗歌情感鉴赏入手,介绍了几种体悟诗歌情感的技巧,通过知人论世、关注题目、把握形象和揣摩语言来降低高中生分析诗歌情感的难度,从而减小高中生和诗歌鉴赏中的障碍,让学生在感悟诗歌情感的过程中,享受美,提升个人素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存在着各种偏失,在诗歌教学中只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诗歌与教学模式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诗歌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登幽州台歌》作为登高诗有其特殊的一面,具体表现为:在诗歌内容上登高而无景,在诗歌情感上多因登高而悲怆,在诗歌形式上错落而有致。在教学中要立足诗歌的文本特质,针对学生理解的疑难点和困惑点进行设计:补充背景,初识诗人情感特质;细读感悟,品味诗人情感内核;知人论世,解锁诗人情感密码。  相似文献   

10.
情感体验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体验诗歌情感:1.反复阅读,多方位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2.再现形象和画面,体会诗歌中丰厚的情感;3.开拓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对高中生而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要求较之初中有了大幅提高。如何衔接初高中诗歌教学?抓手是诗歌的意象。意象在初中虽是未触及的概念,但又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融汇了诗人情感、观念或哲理的景或物,对学生而言,一点就透,因此可作为高一诗歌教学的过渡和中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诗歌中的意象特征,勾勒意象所描绘的画面,从而体会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握诗作中各意象之间的关联,继而梳理、挖掘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和情绪的嬗变;在课堂上创设诗人作诗时的生活情境,从本源上理解诗歌意象的朦胧性和多义性,帮助学生达到对诗歌的精深鉴赏。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理解诗人的情感,就无法进行诗歌鉴赏活动。文章围绕介绍背景、把握主题、琢磨内容、鉴赏景物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情感来推动诗歌鉴赏。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曹磊 《海南教育》2014,(24):26-27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语言凝练、形式优美、意象丰富、情感充沛,最能体现语言艺术之美。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画面美、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情感美、捕捉诗歌的意象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代讲,品味语言,神游意境,感受情怀;以说促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师生同读、同评、同讲、同议、同写,互动式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式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深入领会爱国浓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以国家为己任”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与升华。[教学设…  相似文献   

15.
白楠 《天津教育》2023,(11):143-145
<正>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诗歌教学价值。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是开展美育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深厚情感和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及创造美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美育效果。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载体,深入研究依托诗歌教学开展美育的策略,以促进初中生审美素养的发展。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及生动形象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6.
诗歌教学中可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声、乐、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兴趣,把握作者情感,突现诗歌主题,使学生漫步诗歌意境,唤起情感共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李惠燕 《辅导员》2013,(24):42-42
<正>别林斯基说:"在诗歌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在初中经典诗歌教学中,教师的巧"留白",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带动思维的转动,强化和延长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的画面美,大胆想象诗中所呈现的意象,实现学生、文本、诗人三者间的对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情感,更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语文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18.
要想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其次要精心设计导语;再次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最后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或书面表达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有三点:形象、直观,能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能实现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学生阅读诗歌的阅读经验为出发点,探讨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时的有效做法,从学生缺乏对历史时代的基本了解,学生缺乏解读诗歌情感的方法,学生缺乏生活的感性体验,学生缺乏提炼信息概括情感的能力,学生缺乏解读诗人表达含蓄情感的经验这五个方面,探究学生阅读诗歌的短板,并给老师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