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刑法学理论认为,自首制度能够达到实现刑罚目的、保障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节约司法资源等价值,但在实践中,自首制度也有其需改进之处,因此,对自首制度进行改革,将自首制度与刑罚的执行制度中的减刑制度相结合,以达到在肯定和保留自首制度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因素的同时,消除自首制度刑法学意义上的价值自身与刑法规定之间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自首制度是法定的刑罚制度,是惩办与宽大量刑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量刑制度,自首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自首是犯罪嫌疑人自觉承担刑事责任的表现。本文主要从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认定以及刑罚确定的适用性进行论述,希望对自首制度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自首在刑法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在我国,自首制度源远流长,是中华法系独具特点的一项刑法制度。本文从我国自首制度的渊源谈起,详细分析我国现行刑法中自首的概念、本质和分类,并论述我国设立自首制度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4.
理论和实践对于过失犯罪是否存在自首,一直存有争议,从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的角度论证肯定了过失犯罪存在自首。并认为,实践中应放宽对过失犯罪案件成立自首的时间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自首为主题,以交通肇事"没有逃逸"的举动是否等同或包含于自首,肇事者逃逸后成立自首是否妥当,以及否认该罪存在自首是否会带来弊端为中心点,展开研究,并通过分析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相关论述,重新审视交通肇事的自首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首应该依据什么来认定,其根据为何?是刑法学界争议的问题。从刑罚的目的出发来阐述自首认定的根据,认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而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因此,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足以。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而对自首的认定也只能根据这个原理来认定。  相似文献   

7.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是我国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自首制度的意义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悔过自新,不致隐藏在社会上继续为非作歹:自首从轻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势力,从而得到线索和证据,有效地深挖罪犯,有助于及时侦破案件,正确而迅速的审判,有力地惩治罪犯,最终实现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罪自首的认定是刑事司法实践中有待于进一步具体规范的应用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促进自首理论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在司法实务中对交通肇事罪自首进行科学的确定。对下列交通肇事者未逃逸的情形,如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而忘了报警的,但向有关部门如实讲述事发经过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到医院后,确因筹集伤者医疗费用而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之后主动归案的;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等应依法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9.
自首是刑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司法机关有效追究和预防刑事犯罪以及对于犯罪人的改造和人权保护方面不可或缺。我国1979年刑法就确立了自首制度,1997年刑法对自首的本质、特征、条件和内容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修正,但在自首的认定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疑难、复杂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我国刑法理论中对自首制度构成要件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认为,自首构成要件宜取“两要件说”,即取消“接受审查和裁判”作为自首的构成要件,但对“自动投案”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这两个构成要件的内涵和外延有必要加以厘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量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特定情形,探讨自首的认定问题,克服在内容理解和适用方面产生的分歧,充分发挥其打击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以其著作的博大精深,彰显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精髓。庄子的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和谐精神、人生哲学以及张扬的个性,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是商标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驰名商标的认定是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从2001年开始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实践,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诸多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尝试对中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的认定标准、认定效力和与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的协调等问题展开探讨,并对中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当下刑事司法工作的重点,相较于“黑”,对“恶”的认定与处理一直是法律领域的短板。立法层面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更应当谨慎。在认定恶势力犯罪时要紧扣其核心特征、组织特征、手段特征、犯罪活动特征、区域或行业特征、违法犯罪次数特征。在处理恶势力犯罪时,要把握宽严相济的政策,严字当头,谨慎从宽。  相似文献   

14.
试图从一些内幕交易案件的认定过程入手,对内幕交易构成的要件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国际市场的相关法律体制探讨我国对内幕交易各构成要件的认定.  相似文献   

15.
公款行贿是一种情节严重的行贿行为,现行刑法对公款行贿的规定有所缺失.因此,从刑法学角度对公款行贿罪的犯罪特征与量刑标准作出更明晰的规定,就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6.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产生,是近现代社会变革发展的见证。对其研究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工业考古学"。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可参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于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建立,对其价值构成的分析可从历史、科学、艺术、精神、使用5个方面以理论结合实例的方法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医疗事故罪以医疗事故为前提条件,但是并非所有医疗事故都会构成医疗事故罪。在理论与实践中,通常以《刑法》以及有关医疗卫生法规作为依据,对医疗事故罪的范围进行界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导致了医疗事故范围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依据《刑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医疗事故罪进行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教师资格认定管理系统作用是将教师资格认定中的各项数据录入、处理、上报数据、数据统计汇总、证书号的生成、打印以及信息查寻等,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等高率、快速优势。但功能上有待进一步完善。本重点对该软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观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住房分配制度中,单位拥有的住房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的导向,并进而影响职工住房分配资格的认定。住房资源贫乏的单位,住房分配制度以原始公平为导向,职工住房资格的认定以职工的“先赋因素”为基准;住房资源相对宽裕的单位,住房分配制度强调等级特征,对职工住房资格的认定以“自致因素”为基础;住房资源相当富足的单位,住房分配制度强调等级差异,职工住房资格的认定凸现“权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认定,一直是让行政审判法官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这也带来了司法尺度上的混乱.本文立足于行政审判实践,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认定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