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吉萍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55-456,454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教学模式基本理论入手,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内容上探索提出了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实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体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翼虎 《体育学刊》2007,14(8):74-77
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在保持课程灵活性原则的基础上,横向以体育教材排列“周期循环”理论,纵向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来划分体育教学项目与内容,建立体育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使体育实践教学内容适度“细化”,使其安排和选择在理论层面上更加科学,在实践层面上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建设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提炼与总结,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条主线,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但目前人们对《纲要》仍然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解上的偏差,严重阻碍《纲要》的贯彻实施,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对强纲要》进行理性认识,以期赢得广大同仁的强烈共鸣,为《纲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顺利施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现代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 ,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法和课程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验研究 ,形成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使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建立了有机联系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职业劳动中“发展”与“补偿”的理论,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着手,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新任务,教育部颁发了酝酿四年之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将原来的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依据《纲要》制订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已于2001年付诸实施。新一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追溯了《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生成轨迹,分析了本课程的分化趋势及分化原因,并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该课程存在的依据及被改造的理由。提出构建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群,并初步构想了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群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与分类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课程目标内容上,“运动参与”目标不适合作为体育课程目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目标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体、社会的“身心健康”需要,需要通过课外补充才能满足社会期待的“身心健康”要求;“社会适应”目标在思想意识上先入为主地渗入社会预期性结果,抹杀了其结果产生的个性与首创性.并从学生的学习评价、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以及《纲要》对体育课程实践的作用现状等角度评析了体育课程目标.提出对《纲要》课程目标修订的建议,为体育课程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汪艳  王晖  汪贺东 《体育世界》2012,(12):85-86
高校是人们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站,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思想为依据,从体育课程的社会、学生等需求主体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应把终身体育的思想放在首位,并对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提出了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萍 《体育科技》2004,25(3):74-76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全面实施 ,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展开。通过收集整理课程、体育课程及其结构的有关文献 ,探讨了《纲要》内容的基本构思 ,并从七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试谈"快乐体育"和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今天,“快乐体育”和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两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快乐体育和挫折教育的关系及如何实施快乐体育和挫折教育等方面来阐述两者的重要特征及应用,目的是使它们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不同功能,同时又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溢彰。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反思性教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毅 《体育学刊》2006,13(3):84-86
体育教师是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不能单凭自身的运动技能和基本教学理论从事教学,而是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解决问题并实施决策的人,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认知、技能、情意”的目标分类并非针对体育课程所提出,这种分类缺少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目标,不符合我国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价值,不适用体育教学的目标制订。“知识与技能、体能、情意”的目标分类更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对其归纳修正得出更加明晰的关于体育实践课教学的目标分类:促进动作发展的技能目标;促进身体发展的体能目标;促进精神发展的情意目标。三类目标相互联系,互为依存,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制度等原因,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呈现出交往单边化、形式简单化、载体与机制不可超越等现状.因此,为了建构高校体育教学自觉的教学交往,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上应转向"人的生成";制度建设上应注重柔性管理,创设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师生中应共同营造思想自由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新理念改革和加强大学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钧 《体育学刊》2001,8(3):83-85
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改革是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先导,进入新世纪,大学体育教育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化教育的理念;并在这些理念作用下,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发挥体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尽快适应现代社会高度紧张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体育面临着对许多教育改革问题的选择。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应该是模仿还是创新?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训练形式应该是自由还是规范?学校体育的培养重心应该是大众还是精英?学校体育的教材更新应该是手段还是目的?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当头?学校体育改革的落脚点应该以增强“肌力”为中心还是以增强“心力和脑力”为中心?文章认为上述6个方面的变革成功,将会为中国学校体育的腾飞奠定最坚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思想,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深层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上提出"整体化"教学思想,剖析其主要内涵,意在实现该专业师资培养的职业准备与基础教育需求的快速对接,同时提出未来"整体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动技术教学原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各类教材中有关运动技术教学原理的基础上,对运动技术教学原理进行了思考:运动技术教学原理应根据人类运动学习的特质、运动学习形成的阶段、综合国内外现有的学习理论进行构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1阶段主要呈现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2阶段主要呈现条件反射理论、外在强化学习理论、自我强化学习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3阶段主要呈现顿悟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现代体育教师素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培养 ,教师素质的研究将是新世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站在 2 1世纪的高度 ,从现代意识、时代精神、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等方面对现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阐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