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玉萍 《高教研究》2006,22(1):42-43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分三部分探讨了这个问题,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抓好应用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对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对每个老师提出的要求。要从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信息技术课入门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钻研能力;搞好课堂教学、上机训练等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本人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几点体会。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已经远远不够,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成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而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培养他们信息应用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时.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就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佳斌 《知识文库》2023,(11):68-71
<正>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科技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新课标为指引,创新教学模式,体现学为主体,落实有效教学。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落实生活化、情境化、差异化教学。引领学生运用信息科技的有效方法,体验信息技术应用价值,推进综合性项目实践,提高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以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推动初中信息科技创新性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凸显让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它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鼓励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为他们搭建了展示优势智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新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出发,探索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学科。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对信息社会的了解,拓宽认知领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因此,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潘刊 《成才之路》2009,(20):88-88
一、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创新思维能力即指导学生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创新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就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现总结与同行交流。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的课改形式下,基础教育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信息相关的文化、伦理等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针对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等问题。构建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做到课堂每一节都是高效课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各种能力的教学目的呢?笔者在十二年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尝试、探索,找到了"任务驱动下的自主——探究——协作创新"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它具有学科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自主性强的特点;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视角和必然选择。本文从创新的内涵出发,结合已有的教学创新的认识和理解,界定了出了教学创新这一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影响教学创新的动因,既有来自教学系统外部的动力,又有教学系统内部的创新需求。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结构体系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等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也是教学创新的外部动力;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是引发教学创新的内部动力。最后分析了信息社会中进行教学创新的可能性,提出了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改变教师技术应用观、设立促进能力发展的学习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以及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已成为发展趋势,加强当代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意识和社会道德,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初中生提高信息素养与适应信息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文立足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对如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要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在应用实践中创新,把握技术技能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而创新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动力,是当前竞争激烈下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而个性化又是创新的前提,所以我们要让社会进一步发展,让学生融入当前社会,就应该在教学中实行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工业社会的教学以标准化为特征,以培养"知识人"为目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的进步,但从信息社会的视角看,却存着在僵化知识、禁锢思想、违背人性等缺陷。信息社会要求教学应培育学生自己的价值立场,培植应对复杂性的智慧和培养创新知识的能力。与此对应,信息社会的教学必须是个性化教学,即教学应符合学生个性、教师个性和学校个性。  相似文献   

18.
原同申 《新疆教育》2012,(23):153-154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的主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同时教育的发展,对多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多媒体教学是今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一是课堂教学效率高,有利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发挥媒体自身优势,有利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挖掘学生的创新亮点;四是深化教和学,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开展初中信息技术网络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把信息技术教学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德育问题、科技创新问题,以及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等进行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形成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的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